-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1928
- 條形碼:9787520351928 ; 978-7-5203-519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自我認同理論視野下對“80后”作家的青春敘事進行了系統的學理的研究,以韓寒、郭敬明、春樹、張悅然、周嘉寧、笛安、張怡微、文珍、顏歌、甫躍輝等“80后”作家為典型案例,分析“80后”青春敘事潮流產生的原因,重點梳理敘事主題的變遷:一是青春期“叛逆”的自我退卻,二是倫理變遷中的自我重建,三是家族群體身份的追尋,四是城市化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很后本書從總體上反思了“80后”青春敘事的價值和局限。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目錄
一 又見“青春敘事”潮
二 已有研究成果及局限
三 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章 后現代社會與“80后”青春敘事
**節 文化工業與青春敘事
第二節 自我認同的危機與療救
第三節 進行時、未完成態的青春敘事
第四節 “80后”青春敘事主題的嬗變
第二章 學校“圍城”與自我退卻的反叛
**節 學校教育大討論的參與
第二節 自我退卻的反叛
一 韓寒:逃離角色
二 郭敬明:退回童年
三 春樹:迷失于亞文化
第三節 超越亞文化
第三章 愛欲的衰敗與自我的重建
**節 “80后”的愛情書寫與自我認同
第二節 愛欲的衰敗史
第三節 人心的“荒蕪”
第四節 一種“大敘事
第四章 原子化個體與家族身份的認同
**節 家族文化與”80后“的成長
第二節 溫情家族的想象
第三節 重組家庭的認同
第五章 城市化與文化身份的認同
**節 “80后”青春敘事與城市書寫
第二節 “新市民”的文化認同
第三節 回歸小鎮與地方文化
第四節 徘徊于城鄉的文化游子
第六章 “80后”青春敘事的總體評價和反思
**節 “80后”青春敘事的基本特征與價值
第二節 “80后”青春敘事的思想局限與藝術困境
一 情感的泛濫與修辭化傾向
二 思想的匱乏與象征意指的斷裂
第三節 “80后”文學展望:“流傳后世的文字”
結語
附錄“80后”青春敘事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節選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首先是社會邊緣人的視角,及其對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的批判。《三重門》只是“逃離”的開端,在其后的青春敘事中,韓寒塑造了一系列逃離社會角色的人物,從社會邊緣人的視角表現和批評社會。長篇小說《像少年啦飛馳》中敘事者和主要人物“我”,從學校教育中一直沒有找到自我,走上社會后變得十分茫然。這部小說延續了《三重門》對學校教育的批判,而且從小學到大學全盤否定,認為學校教育扼殺個性、理想和天賦。但小說的敘述十分凌亂、片段化,多個時段的故事交錯著。在小學、初中時,“我”和鐵牛混在一起,觀看和模仿《圣斗士星矢》等動畫片,后來加入黑龍幫。期間,鐵牛追過陳小露,我和陳小露約會看電影,但她很快被鐵牛“借”走了。“我”的高中生活也乏善可陳,記憶中只留下了周倫參加歌唱比賽的滑稽場面。后來,“我”就讀于外地的師范大學。那時,“我”和同學老夏喜歡上汽車,“我”還參加過辯論賽,得以去了一趟香港。老夏和女同學徐小芹陰差陽錯地談上了戀愛,但徐小芹*終拋棄他,去了新加坡。老夏失戀后,買了一輛摩托車,跟人飆車時撞到了路人,被學校開除。大學畢業后,“我”更加迷茫,先是跟著老槍當盜版書寫手。后來,“我”和老槍、湯姆·磕螺螄在北京一起寫電視劇本。電視劇成功后,“我”用掙來的錢和朋友開了一個改車的鋪子,不久鋪子倒了,又重新寫劇本。小說*后,“我”總結道,“我所尋找的從沒有出現過”①。從這些凌亂的情節片段中可以看出,小說的主題還是比較明確的。敘述者“我”以及其他主要人物,從學校教育中沒有獲得任何思想或信仰,也沒有獲得在社會上立足的知識和本領,甚至,他們從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要追尋什么。可以說,小說敘述者“我”一直感受著自我同一性的混亂,不能認同任何社會角色。 在其后的兩部長篇小說《光榮日》和《一座城池》中,韓寒繼續批判學校教育,講述主人公們的逃離和反叛,但在藝術上超越了寫實,運用荒誕和象征等手法。《光榮日》講述了大學畢業生大麥和他的幾個同學選擇“逃離”常規生活,到孔雀鎮小學支教。“到了畢業分配的時候,這些人主動放棄了分配,跟隨大麥來到了孔雀鎮。”后來又加入了精神有問題的流浪歌手哈蕾、從良妓女麥片、只會數年輪的研究員老人劉小力。他們在學校里無人管束,任意施教。大麥當班主任;婁梯組裝手槍當勞技課,制作炸藥當化學課;麥片講生理衛生和政治課;劉小力養的一條只剩兩條腿的狗成了體育老師。然而,小說描繪的這一脫離了政府教育機構管理的“世外桃源”式小學太過離譜,并且這些主要人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并不高明,難以在對照中批判現實中的學校教育。小說*后,婁梯測試他制作的炸藥,把大山都炸崩塌了,學校的校舍被震動和落石嚴重損壞;“狗老師”的一條腿被石頭壓壞了,只剩下*后一條腿;而哈蕾不見了。“而絢麗的殘殺還沒有開始,唯一正常的人卻已經不知生死。”這樣的結尾不知所云,也許韓寒打算繼續寫下去,曾聲明這是小說的“**季”,但再也沒有下文。這部“爛尾”的《光榮日》號稱“韓寒首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而他的下一部長篇小說《一座城池》則打上了卡夫卡《城堡》的印記。可惜,《一座城池》這部小說在敘事主題和藝術上同樣失敗。小說講述了兩個肄業大學生——“我”與健叔——在上海“犯案”而潛逃到某個城市的故事。小說敘事十分松散零碎,主要情節有:“我”和健叔先住長江旅館,后租住大榮公寓;他們結識了工業大學的學生王超、阿雄,后來與阿雄聯合辦網站掙錢但不成功;期間,他們各自的戀愛也都走向失敗;“我”還碰到了三次失火事件。在這些社會邊緣人身上發生的事情顯得荒誕不經,從中也看不出多少寓意。 ……
自我認同與青春敘事:80后作家研究 作者簡介
祁春風,江蘇興化人,生于1980年3月。文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博士后在站人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小說、青年文學和青年文化。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多項。在《魯迅研究月刊》《當代作家評論》《小說評論》《揚子江評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