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共生交往觀:文明傳播的“中國方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2807
- 條形碼:9787510882807 ; 978-7-5108-828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生交往觀:文明傳播的“中國方案” 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華夏文明具有“共生交往”的傳播特質, 通過分析“中國”觀念的內涵, 指出“中國”是華夏文明的元傳播符號, 具有“共生交往”的內涵。具體內容包括: 共生交往觀: 人類文明傳播的中國思考、共生交往觀: 華夏文明傳播的理論闡釋等。
共生交往觀:文明傳播的“中國方案” 目錄
序 文明共生論: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行動指南
上篇 共生交往觀:人類文明傳播的中國思考
**章 “中國”:中華文明共生交往觀的元傳播符號
第二章 在人類共生交往的視域中理解“中國
第三章 人類溝通共同體建構的理論依據、可能路徑及其價值取向
第四章 天下一家:新時代人類文明交往觀的中國氣派
第五章 文明白覺:中國對人類文明交往的理性省思
第六章 交流互鑒:新時代人類文明交往的核心價值取向
第七章 文明傳播論:中華文明全球溝通模式的提出
第八章 對話、中和、共生的交往理念:中華新文明主義的深刻內涵與理論特征
第九章 新老學與華夏文明的共生交往旨趣
第十章 “配天”:新老學的共生交往旨趣
中篇 共生交往觀:華夏文明傳播的理論闡釋
第十一章 道通為一:華夏文明傳播的融通性
第十二章 陰陽和舍:華夏文明傳播的共生性
第十三章 心物相合:華夏文明傳播的內向性
第十四章 心懷天下:華夏文明傳播的世界性
第十五章 以和為貴:華夏文明傳播的和合性
第十六章 察“顏”觀色:華夏文明傳播的人情面子
第十七章 人文化成:華夏文明傳播的“人文性
下篇 共生交往觀:華夏文明的傳播學求索
第十八章 輿論主體視角下宋代官方與民間輿論的角力
第十九章 晉商:華夏泛組織傳播的一個縮影
第二十章 “麒麟”入華:二次編碼理論下的跨文化傳播事件
第二十一章 稷下學宮:構建中國古代公共領域的一次探索
第二十二章 框架理論視角下《文心雕龍》“春秋筆法”式的媒介批評方法
第二十三章 明代媒介演進的媒介批評分析
第二十四章 秘密社會組織的傳播符號系統及其功能探究
第二十五章 “反者,道之動”:老子的受眾觀念系統考察
第二十六章 中國人際沖突的人情關系緣由剖析——以《竇娥冤》為文本的考察
第二十七章 人際傳播視角下的“人情”研究
第二十八章 唐代道教的傳播模式研究
第二十九章 唐代佛教傳播的公共傳播特征
參考文獻
后記
共生交往觀:文明傳播的“中國方案” 作者簡介
謝清果,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北卡大學夏洛特分校訪問學者,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兼任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老子研究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傳播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易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主編、《老子學刊》副主編、《道學研究》副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華夏文明與傳播研究,老子傳播學,宗教傳播研究,話語權研究,海峽傳播研究。已出版《和老子學傳播》、《中國道家之精神》、《先秦兩漢道家科技思想研究》《與當代傳媒文化》等專著15部,在《中國哲學史》、《哲學動態》、《國際新聞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等各類課題10余項,其論著連續三屆榮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