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黃昏的訴說 本書特色
《黃昏的訴說》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的*部散文集,精選了他二十余年間在《紐約書評》《新共和》等雜志上發表的多篇重要文章以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稿。在這些文章中,沃爾科特評論了現代一些著名文學家、詩人如海明威、休斯、洛威爾、布羅茨基、弗羅斯特、拉金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現了他作為詩人的藝術理念與深刻觀察。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對加勒比地區后殖民文學與文化感人而深刻的審視,呈現了他對自己詩歌、戲劇創作的總結和思考,對我們深入理解沃爾科特及其迷宮一般的詩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沃爾科特的文章與他的詩作一樣,意象繁復,氣勢恢宏,融匯了西方古典與現代、“舊世界”與新大陸諸多文化元素,這部散文集如同一軸集優雅、簡潔和輝煌于一體的畫卷,沃爾科特在他所展開的每一個主題中,都融入了抒情的力量和融合的智慧,這使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極為重要的詩歌聲音。
黃昏的訴說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沃爾科特是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英國國際作家獎、史密斯文學獎、美國的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得主,被稱為“今日英語文學中*好的詩人”(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布羅茨基語)。2017年3月逝世,國內讀者對其系列作品有極強的好奇心。 《黃昏的訴說》是沃爾科特出版的* 一部散文集,精選了他二十余年間在《紐約書評》《新共和》等雜志上發表的多篇重要文章以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稿。在這些文章中,沃爾科特評論了現代一些著名文學家、詩人如海明威、休斯、洛威爾、布羅茨基、弗羅斯特、拉金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現了他作為詩人的藝術理念與深刻觀察。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對加勒比地區后殖民文學與文化感人而深刻的審視,呈現了他對自己詩歌、戲劇創作的總結和思考,對我們深入理解沃爾科特及其迷宮一般的詩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劉志剛、馬紹博兩位知名翻譯家精心打磨,多人反復審核修訂的重磅翻譯作品。《黃昏的訴說》首次在國內以專著形式譯介沃爾科特的散文作品,此次翻譯出版極大地滿足了國內讀者的需求。 《黃昏的訴說》是廣西人民出版社“沃爾科特系列”又一重磅作品。“沃爾科特系列”已推出沃爾科特詩集《白鷺》、史詩巨構《奧麥羅斯》,面世后廣受讀者好評。散文集《黃昏的訴說》作為本系列第三本精品譯作,在喜愛詩歌、喜愛沃爾科特的讀者中已得到廣泛關注。
黃昏的訴說 目錄
黃昏的訴說 相關資料
“如今,沒有一個用英語寫作的人能像沃爾科特那樣優雅地為文字注入力量。” ——斯文·伯克茨,《新共和》 “沃爾科特是一位如翠鳥般有著敏銳洞察力的評論家,是一位極富獨創性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博大精深、富有詩意。……德里克·沃爾科特的語言逐漸顯示出不一般的力量。” ——保拉·伯內特,《泰晤士報》 “我們幸而擁有沃爾科特這樣的詩人。他是一個在普遍意義上獻身于藝術的人——藝術是文化,藝術是工藝,甚至是畫布上的藝術。……沃爾科特工作的樂趣在于,即使在他*漫無邊際的時候,他也不乏味。從整體上看,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敘述方式——一個詩人的故事。” ——湯姆·佩恩,《每日電訊報》 “(對沃爾科特來說,)語言成為一種掌握周圍環境的手段,使他能夠令各種元素獲得近乎神奇的力量;語言對他來說比現實本身更真實。……這種魔術師般的力量在20世紀的詩歌中是非常罕見的。但比這種能力更罕見的是,像沃爾科特那樣,以如此豐富和幸福的方式寫作的欲望。” ——亞當·基爾希,《紐約客》
黃昏的訴說 作者簡介
德里克·沃爾科特
(Derek Walcott,1930—2017)
詩人、劇作家、畫家。生于圣盧西亞的卡斯特里。先后就讀于圣瑪利大學和西印度的牙買加大學,后來在波士頓大學教授文學。代表作有史詩《奧麥羅斯》、短詩集《白鷺》、散文集《黃昏的訴說》等,是國際作家獎、史密斯文學獎、麥克阿瑟獎、艾略特詩歌獎等的獲得者。其作品多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地區的歷史、政治、民俗和風景。1992年,他因作品“具有偉大的光彩,歷史的視野,獻身多元文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被布羅茨基等譽為“加勒比地區最偉大的詩人”“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
德里克·沃爾科特
(Derek Walcott,1930—2017)
詩人、劇作家、畫家。生于圣盧西亞的卡斯特里。先后就讀于圣瑪利大學和西印度的牙買加大學,后來在波士頓大學教授文學。代表作有史詩《奧麥羅斯》、短詩集《白鷺》、散文集《黃昏的訴說》等,是國際作家獎、史密斯文學獎、麥克阿瑟獎、艾略特詩歌獎等的獲得者。其作品多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地區的歷史、政治、民俗和風景。1992年,他因作品“具有偉大的光彩,歷史的視野,獻身多元文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被布羅茨基等譽為“加勒比地區最偉大的詩人”“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
◎譯者簡介
劉志剛,浙江杭州人,生于1970年代,現為高校英語教師,同時從事英語文學的翻譯。譯有G.K.切斯特頓隨筆集《改變就是進步?》(2010)、D.H.勞倫斯游記《意大利的黃昏》(2015)、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劇作家與戲劇》(2016)、弗蘭·奧布萊恩小說《第三個警察》(2017)等。
馬紹博,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碩士,現為文學譯者。譯有約瑟夫·艾本斯坦文化隨筆《勢利》(2017)、蕾切爾·卡森自然科普作品《寂靜的春天》(2018)、卡倫·布里克森小說《走出非洲》(2019)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