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譯苑新譚-第1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30693
- 條形碼:9787569030693 ; 978-7-5690-306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譯苑新譚-第12輯 內容簡介
《譯苑新譚(2019 第12輯)》分“翻譯理論”“譯介研究”“未來譯論家論壇”“翻譯技巧”四個欄目。“翻譯理論”欄目收錄論文13篇,其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翻譯學面臨的任務與路徑》一文從我國所處的新時代新背景出發,指出應從服務于國家戰略的角度構建中國譯學體系,通過弘揚傳統譯論、進行系統的翻譯規劃、創建協同創新機制來提升國家話語權。在《外來譯家吳雪莉及其譯本》一文中,通過對外來譯家吳雪莉“作者—讀者—譯者‘一人三體’”的譯者生平及其譯作《苦菜花》的評析,作者認為,《苦菜花》吳雪莉譯本既達到了文化傳真、符合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又符合西方文學作品規范,吳雪莉的翻譯策略對中國文學的外譯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翻譯符號學概念的確定性與符指過程之本質》一文從術語研究的現狀出發,梳理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翻譯符號學概念的發展脈絡,闡述了翻譯符號學的概念關系,并以1994年以來翻譯符指過程的相關闡述為基礎,批判性地分析了翻譯與符指過程相關的論點。《冰心翻譯和創作語言特征對比:以明喻結構為例》一文,通過作者自建的冰心翻譯與創作類比語料庫,以“像……(似的、一樣)”明喻結構為例,對冰心翻譯和創作中的這種語言特征及其功能進行考察,發現與冰心創作相比,冰心翻譯的明喻結構呈現出“變異”特征:使用頻次增加、結構容量擴增、結構類型形式復雜化、相似點明示化。這種結構上的“變異”不是譯者消極模仿原文結構的結果,而是與冰心的多元翻譯風格有關。《經典譯入小說女性形象構建與高校女性教師自我認同研究》一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個案訪談法等,對經典漢譯小說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對高校女性教師的影響、自我認知及其對漢譯小說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經典漢譯小說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對高校女性教師的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尤其是個人成長、家庭生活和工作事業等方面有著較大影響;經典漢譯小說女性形象對高校女性教師自我認同具有標桿作用、代領作用、對比作用和復制作用;絕大多數高校女性教師自我認同心理在(包括擇偶標準、交友標準在內的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所閱讀過的漢譯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影響。 “譯介研究”欄目收錄有4篇論文,其中《(三國演義)英譯本在美國的接受情況研究(上)》一文以《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三個英譯本為案例,以普通美國讀者為調查對象,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目的語讀者對三個英譯本的接受情況,發現《三國演義》三個英譯本中楊憲益譯本的可讀性、語言流暢性以及可理解性高,鄧羅譯本次之。在此基礎上,該文從譯介任務的發起人、譯者、出版機構、讀者群以及翻譯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助推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本輯“未來譯論家論壇”欄目收錄有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李澤芳撰寫的論文《詩歌中的概念隱喻翻譯探析——以(鄉愁)四個英譯本為例》,該文從概念隱喻的視角對《鄉愁》四個英譯本思鄉意象的翻譯傳達進行了評析,認為青年學者許景城的譯本在傳達意象隱喻含義的同時,更好地體現出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感情。 本輯“翻譯技巧”欄目繼續由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林巍教授主持。林教授的翻譯評析對提高翻譯愛好者翻譯能力大有助益。
譯苑新譚-第12輯 目錄
新時代中國特色翻譯學的任務與路徑
外來譯家吳雪莉及其《苦菜花》譯本
翻譯符號學概念的確定性與符指過程之本質
冰心翻譯和創作語言特征對比:以明喻結構為例
經典譯入小說女性形象構建與高校女性教師自我認同研究
抗戰時期延安翻譯活動與社會資本
譯后編輯角度的機器翻譯系統的性能對比
網絡媒體翻譯批評的特征探析——管窺國內翻譯現狀
具身認知視角下的口譯課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與實踐
新時代中央文獻翻譯術語日譯解析——以2018年兩會報告為例
論董樂山先生的翻譯成就與譯學貢獻
目的論視角下《紅樓夢》詩詞楊譯本、霍譯本的翻譯策略分析
變譯理論,變通口譯——以2018年兩會答記者問為例
譯介研究
《三國演義》英譯本在美國的接受情況研究(上)
費孝通社會科學英譯研究
埃茲拉·龐德漢詩英譯的譯介策略及啟示
改革開放到20世紀末西方教育學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研究
未來譯論家論壇
詩歌中的概念隱喻翻譯探析——以《鄉愁》四個英譯本為例
翻譯技巧
英漢互譯實踐與分析(三)
譯苑新譚-第12輯 作者簡介
連真然,四川廣安人,1938年5月出生。四川省譯協副會長、成都大學教授、四川教育出版社終審,兼任四川省教育學會理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委員會評審員、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審讀員、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副會長。已出版辭書等10余部、論文60余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 孔令翠,重慶人,196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教授,現任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畢業于四川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翻譯家研究、實用翻譯研究和英語學科教學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2項,主持國家教育規劃課題外語教育研究專項課題1項,主持省社科課題1項,承擔省部級社科課題4項。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