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覺醒與沉淪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于戊戌變法的史學專著,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著力描摹出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章太炎、羅振玉等人的歷史形象,聚焦尋求救亡、廢八股、創報刊、建京師大學堂等重大歷史事件。本書已按省局批示,經主管集團審讀把關,重新申報選題后獲批。
覺醒與沉淪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戊戌變法的史學專著,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著力描摹出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章太炎、羅振玉等人的歷史形象,聚焦尋求救亡、廢八股、創報刊、建京師大學堂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國近代知識人的所思所為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與進步,但其存在的問題也引發了沖突、意外。
覺醒與沉淪 目錄
成也文人,敗也文人
OO節 外交新麻煩
第二節 新教育與新政治
第三節 黨爭與想象的保守派
第四節 多重誤解誤讀
第五節 政變,誰的政變
第六節 變革戛然而止
第二章
康有為七上皇帝書:背景與志趣
OO節 上清帝OO書:何來維新
第二節 上清帝第二書:公車,拒和、遷都、變法
第三節 上清帝第三書:變法下手處
第四節 上清帝第四書:變法體要
第五節 上清帝第五書:亡后之圖
第六節 上清帝第六書:統籌全局
第七節 上清帝第七書
第三章
康有為對儒家精神的理解與誤解
OO節 綜合漢宋
第二節 何來維新
第三節 “新學偽經”與“孔子改制”:OO與因襲
第四章
梁啟超:維新OO旗手
OO節 愛國志士
第二節 維新導師
第三節 走向OO
第五章
嚴復:在救亡與啟蒙之間尋求平衡
OO節 原強:懷疑傳統
第二節 救亡:走西方的路
第三節 尋求富強
第四節 走進叢林
第五節 有如三保
第六節 擬上皇帝書
第七節 為什么沒有被重用
第六章
從革政到革命:維新時代之章太炎
OO節 有學問的維新志士
第二節 “革政”:倡導與力行
第三節 被制造的革命家
第四節 “與尊清者游”:“客帝”與“分鎮
第五節 革命的理由
第七章
羅振玉和他的朋友圈:戊戌時期
OO節 蔣黼、劉鶚與汪康年
第二節 農學會的一批朋友
第三節 《農學報》
第四節 推廣新農學
第八章
“會能保國?”:戊戌知識人的集結
OO節 新文化人登臺
第二節 坐而言起而行:京滬強學會
第三節 “會能保國,豈不大善
第九章
“南梁北嚴”:戊戌報人與報刊
OO節 “南梁”:由北而南
第二節 “北嚴”:《直報》與《國聞報》
第三節 《湘學報》與《湘報》
第四節 不可忽視的各地小報
第十章
何來新舊:湖南戊戌維新紀
OO節 創辦湖南時務學堂
第二節 辦學方針的確立與改變
第三節 異端與正統的沖突
第四節 時務學堂終結
第十一章
廢八股改科舉:知識人的失望與希望
OO節 廢科舉方案的提出
第二節 想象中的守舊者
第三節 適可而止:社會所能承受的改革力度
第四節 兼顧新舊的新科舉方案
第十二章
戊戌關鍵:創辦京師大學堂
OO節 現代新教育的提出
第二節 創辦京師大學堂的動議
第三節 幾份不同的創建方案
第四節 創建方案越來越明朗
第五節 對大學堂章 程的不同意見
第六節 惹是生非的總教習權限
第七節 孫家鼐改定大學堂章 程
第八節 新知識中的“生意
覺醒與沉淪 作者簡介
作者:馬勇,安徽濉溪人,1983年畢業于安徽大學歷史系,198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畢業即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蘭州大學、河南大學特聘或兼任教授。著有《漢代春秋學研究》《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超越革命與改良》《中國文明通論》《重尋近代中國》《重新認識近代中國》《“新知識背后”:近代中國讀書人》《晚清二十年》《晚清四書》(《覺醒》《維新》《國變》《革命》)、《晚清筆記》,以及董仲舒、嚴復、章太炎、梁漱溟、蔣夢麟等人傳記,另有論文百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