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27534
- 條形碼:9787302527534 ; 978-7-302-52753-4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本書特色
本書先梳理了社區治理的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并從縱向的歷史維度描述了中國社區治理體制的變遷,從橫向的區域維度分析了中外社區治理模式的異同;進而分別從“政府主導、社區自治、社會協同、居民參與”四個角度切入,對社區治理主體包括社區黨政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展開了系統的研究;*后,提出社區治理的內容是社區公共事務,多元主體應基于合作對社區公共事務進行分類處理。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內容簡介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普通高校“十三五”規劃教材·公共管理系列》先梳理了社區治理的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并從縱向的歷史維度描述了中國社區治理體制的變遷,從橫向的區域維度分析了中外社區治理模式的異同;進而分別從“政府主導、社區自治、社會協同、居民參與”四個角度切人,對社區治理主體包括社區黨政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展開了系統的研究;*后,提出社區治理的內容是社區公共事務,多元主體應基于合作對社區公共事務進行分類處理。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目錄
**篇
第1章 社區與社區治理
1.1 社區概述
1.1.1 社區的內涵及其演變
1.1.2 社區的構成要素與分類
1.1.3 西方社區建設的興起與發展
1.1.4 中國社區建設的發展歷程
1.1.5 中外社區的性質及其變遷
1.2 社區治理
1.2.1 治理及其與“管理”的區別
1.2.2 社區治理的內涵與基本原則
1.2.3 社區治理的主體與內容
【本章小結】
【關鍵詞】
【自測題】
【思考題】
第2章 社區治理的理論基礎
2.1 治理理論
2.1.1 治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2.1.2 治理理論的社區應用
2.1.3 社區治理理論的有限性
2.2 基層民主理論
2.2.1 基層民主理論的基本內容
2.2.2 城市社區民主
2.2.3 社區民主理論研究的局限性
2.3 社會資本理論
2.3.1 社會資本理論的基本內容
2.3.2 社會資本理論的社區應用
2.3.3 社區社會資本理論的有限性
【本章小結】
【關鍵詞】
【自測題】
【思考題】
第二篇
第3章 社區治理體制
3.1 社區治理體制的含義
3.1.1 體制與制度、機制的辨析
3.1.2 社區治理體制的內涵
3.2 中國城市社區治理體制的歷史沿革
3.2.1 單位制概述
3.2.2 身陷困境的街居制
3.2.3 浮出水面的社區制
3.3 中國社區治理體制改革
3.3.1 中國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3.3.2 構建新型社區治理體制的原則
3.3.3 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框架
【本章小結】
【關鍵詞】
【自測題】
【思考題】
……
第三篇
第四篇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節選
社區黨建以及社區黨組織的發展應置于中國城市社會變遷的大視角下來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整個社會由國家根據統一計劃、集中管理的原則組織起來,形成了“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以經濟生產單位為基礎,以計劃經濟體制為框架,以國家全面主導社會為動力,將社會生產和生活全部組織進各種各樣的單位組織或單位體系,從而形成以集政治、經濟和社會功能為一體的單位組織為基本構成要素的社會結構形式”。⑦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市場經濟介入,社會組織功能不斷分化,集中統一的“單位”被多樣化的組織取代,企業逐步成為具有單一經濟功能的經濟組織,原有的社會職能向社會轉移。社會成員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突破傳統單位制的限制參與到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中,在社會參與中進一步實現個性化發展。傳統的、建立在單位制基礎上的黨的基層組織的活動空間逐步式微,黨的基層組織與原有的社會結構之間的內在契合性面臨著很大挑戰,必須形成在新的社會結構背景下組織、動員和整合社會成員的新基礎和新機制。而社區是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社會化發育的基礎性場域。“通過社區動員、社區組織和社區參與,使不同利益、不同職業、不同角色的社會人群得到新的整合”③。因此,黨“要有效地整合社會就必須實現戰略性轉移,將自身的成長和活動的主要空間從單位轉向社區,組織黨員、發展黨員、動員社會和整合社會”。④而且,黨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和鞏固廣泛的社會基礎,實現社會整合,“不僅在組織建設上要進行戰略性發展,即以單位黨建為戰略重點轉向以社區黨建為戰略重點,而且在活動方式上也要進行戰略性的發展,即以集中為主的活動方式轉向以民主為主的活動方式,而這種活動方式轉換的*基本的舞臺是黨在社區的基層組織”。①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社區黨組織是基層黨建的重心。這從黨的歷次重要會議與文件中可見一斑。1996年,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于加強街道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街道黨的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街道黨組織的地位和主要職責。2000年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中對社區黨組織的地位和職責進行了明確的闡述:“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有關規定,結合社區黨員的分布情況,及時建立健全社區黨的組織,開展黨的工作。社區黨組織是社區組織的領導核心,要在街道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同時,中央對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及社區事務中的地位也作了明確規定。中央領導同志明確提出,要以農村、國有企業和街道、社區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2002年,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社區黨的建設,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的戰略任務。2007年,十七大報告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2009年,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又強調要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著力擴大覆蓋面、增強生機活力。2012年,十八大報告,單獨辟了一個版塊強調“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進一步提出要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整合,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2017年,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監督黨的組織和干部、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設的渠道。……
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作者簡介
邱夢華,女,社會學博士,2008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現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近年來一直聚焦于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研究,共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出版專著兩本。主持科研項目共計十余項,包括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課題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