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30341
- 條形碼:9787569030341 ; 978-7-5690-303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內容簡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秉承我“中心”建設省內先進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的目標,聚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傾力開發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精品力作,傾心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陣地,努力為治蜀興川再上臺階提供強大理論基礎和思想保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目錄
新時代立德樹人價值定位、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旨
改革開放40年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演進的內在邏輯與基本經驗
歷史虛無主義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紅船精神”傳承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研究
朱德故居紀念館革命文化資源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
論習近平青年工作方法的四個維度
大學英語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研究
大學校園政治傳播:青年政治研究的獨特視域
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路徑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新媒介素養培育路徑探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風建設的策略研究
當代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研究
大學生“佛系青年”的認同建構矛盾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大學生“原理”課學初價值預期狀況與改進對策研究
紅色故事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輔助教材路徑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開展學術研究的理論構圖
基于360指數的生命教育大數據分析研究
職業道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創新探索
——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少管多理”模式為啟示
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平衡性分析
老子醫德觀對醫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建設的啟示
論實踐型道德知識及其與生活道德的有效融合
國內學界關于“先秦儒家君子人格與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研究綜述
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以川北醫學院藏族學生教育為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節選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一、改革開放40年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演進的主要特點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掀開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帷幕,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40年來,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政治性與人民性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開放性與斗爭性相結合,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推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指導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創新發展、不斷開辟理論新境界。 (一)理論與實踐統一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度推進發生著深刻變化。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深刻闡發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引發全黨、全國上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打破了“兩個凡是”極“左”思想的束縛,從指導思想上實現了撥亂反正,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代。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新的實踐也必然孕育新的理論,同時,決定中國歷史發展命運的改革開放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改革開放大幕開啟以來,時代風云變遷,實踐不斷深化,黨的理論也與時俱進,積極回應時代發展新訴求。40年的改革開放,我黨在實踐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我國意識形態建設中發揮著根本的指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同時,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也進行著理論與實踐的探究。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探索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演進發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實踐是理論之母,為意識形態建設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建設為實踐發展提供思想引領和理論指南。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主動回應時代發展主題,著力理論創新,為解決改革開放實踐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引。不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演進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政治性與人民性統一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思想的歷史,豈不是證明,精神生產是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改造的嗎?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政治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是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無產階級政黨鮮明階級立場和人民立場相統一的內在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不渝的政治使命,也貫穿于改革開放40年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演進發展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改造,再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 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即是政治性,根本來說也就是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兩者有機統一。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集中體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鮮明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政治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依托著政治性,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互不分離。意識形態工作一方面只有堅持政治性原則,才能有正確的方向,不偏離主航道,不犯顛覆性錯誤;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工作只有堅持人民性原則,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活力源泉。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意識形態建設只有堅持人民性,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有堅實的社會基礎。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輯) 作者簡介
王安平,男,1963年生,四川廣安人,博士,教授。現任西華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思想政治理論課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碩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師德先進個人。近年來,主持和主研了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9項;出版學術論著《毛澤東獨立自主思想的歷史發展》《朱德思想研究》《鄧小平黨建理論研究》等16部;在《中共黨史研究》《歷史研究》《黨的文獻》《高校理論戰線》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科研成果獲獎19項,其中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二、三等獎7項。 王成光,西華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研究。谷生然,西華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信仰理論、政治哲學、現代西方哲學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