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1977
- 條形碼:9787100171977 ; 978-7-100-17197-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林國華是國內知名西方政治哲學學者,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攻讀西方古典政治學、法哲學、國際法理論。現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兼任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國圖志系列叢書”主創。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一書原是與馬克·里拉有著多年師友之誼的政治哲學學者林國華應里拉之邀為《擱淺的心靈》中文版所作之序。林國華在與里拉一章一章的思想對勘中將對靈知主義的解釋發展出了一個獨立的系統,交出了一部約10萬字的長序,比里拉的正文還要多兩萬字。它已然與馬克·里拉的互文關系,開辟出獨具一格的思想史脈絡。 作為一種“心靈結構”的靈知主義(Gnosticism)始終參與并深刻影響著西方思想史的進程,西方學界也早有學者對其進行過專門研究和闡釋,但在國內學界,靈知主義受到的關注并不多。在《靈知沉淪的編年史》一書中,林國華將靈知主義視為現代反動精神的核心,并從這一獨特進路對《擱淺的心靈》中涉及的思想家們——陶伯斯、巴迪歐、羅森茨威格、沃格林、施特勞斯的思想進行了深入且富有卓見的考察。 在更廣闊的層面上,林國華還勾勒出了一幅以希臘理性傳統、猶太律法傳統和基督教福音傳統為骨干的歐洲“正典”秩序與作為“異端負典”出現的靈知傳統在西方思想史上進行復雜互動的圖景。閱讀此書,也能夠使我們對西方思想史有一個更加全面透徹的理解和把握。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內容簡介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堪稱《擱淺的心靈》的姊妹篇,它既是緊緊圍繞《擱淺的心靈》展開的評述,又有自成一體的思想線索。 本書首先從靈知傳統及其很深刻的——馬西昂的學說入手,為馬克·里拉針對現代反動的思考引入了一幕參照背景。無論是對以陶伯斯和巴迪歐為代表的、從保羅教義中尋找靈感和支援的神學激進主義敘事的考察里,還是對以沃格林、羅森茨威格、施特勞斯為代表的激進反動派的思考軌跡的再分析中,林國華與里拉都構成了持續的思想對勘。與此同時,本書自身也形成了清晰貫通的脈絡。林國華以靈知傳統及其演變為線索,為我們展現了猶太議題在反動理念中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古代靈知派的“拯救論”如何參與現代思想史,激進左派和激進右派又何以會在反動事業上產生交集。透過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理性傳統、猶太律法傳統和基督教福音傳統為骨干的歐洲“正典”秩序與作為“異端負典”出現的靈知傳統在西方思想目前的復雜互動與纏斗。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目錄
序
一、緣起
二、萊米布拉格的啟示
三、靈知傳統
四、馬西昂
五、再論靈知傳統(兼論近代天命)
六、再論馬西昂(愛與正義的分裂)
七、關于“消極自由”的插話
八、拉的學術進路:靈知沉淪的編年史
九、積極的負典(陶伯斯、巴迪歐)
十、封閉的正典(赫爾曼柯恩、羅森茨威格)
十一、無情的正典守護者(沃格林)
十二、冷漠的正典(施特勞斯)
結語:“Once upon a Time”
附錄:關于希臘悲劇、靈知暴君、霍布斯與自由
主義等議題的對話
后記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作者簡介
林國華 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精通英語、 法語、德語、拉丁語,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攻讀西方古典政治學、法哲學、國際法理論。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師,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國圖志系列叢書”主創。 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圣經史、羅馬史、國際法古典理論等。主要著作有《在靈泊深處》《詩歌與歷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古典的立法詩:政治哲學主題研究》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