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結構.進程與機制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1320
- 條形碼:9787520151320 ; 978-7-5201-5132-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結構.進程與機制分析 本書特色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問題中的熱點與難點,且由于其長期性、不確定性和公共問題屬性,因之成為典型的政治議題。全球氣候政治呼喚全球氣候治理,國際政治中的大國,對全球氣候治理影響深遠。國際體系中的新興大國,如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國逐步形成了“抱團打拼”態勢,即從“G77 中國”這一早期氣候政治實踐,到當前占居主導地位的“基礎四國”(BASIC),再到非正式的國際機制下的新興大國氣候合作,稱之為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
作者對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這一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新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從結構、進程與機制三個維度展開。結構分析方面,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其產生和發展的背景在于全球氣候政治這一寬廣的活動舞臺。系統進程分析方面,1992年以降的全球氣候政治互動,尤其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談判,歷屆談判當中的博弈各方分歧甚大,利益交錯,形勢復雜多變。不過這其中較為明晰的主線在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陣營之間的矛盾分歧,從而形成兩大談判方的南北對立。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形成機制包括內生動因和外部條件兩大方面,即群體化的內生機制和外部機制。內生機制方面,通過對主要新興大國的個案比較分析發現,雙層互動與新興大國身份是影響新興大國氣候政治參與和對某個氣候政治群體進行身份選擇的兩大重要變量。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外部機制,在于新興大國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氣候政治互動。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問題中的熱點與難點,且由于其長期性、不確定性和公共問題屬性,因之成為典型的政治議題。全球氣候政治呼喚全球氣候治理,國際政治中的大國,對全球氣候治理影響深遠。國際體系中的新興大國,如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國逐步形成了“抱團打拼”態勢,即從“G77 中國”這一早期氣候政治實踐,到當前占居主導地位的“基礎四國”(BASIC),再到非正式的國際機制下的新興大國氣候合作,稱之為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
作者對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這一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新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從結構、進程與機制三個維度展開。結構分析方面,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其產生和發展的背景在于全球氣候政治這一寬廣的活動舞臺。系統進程分析方面,1992年以降的全球氣候政治互動,尤其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談判,歷屆談判當中的博弈各方分歧甚大,利益交錯,形勢復雜多變。不過這其中較為明晰的主線在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陣營之間的矛盾分歧,從而形成兩大談判方的南北對立。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形成機制包括內生動因和外部條件兩大方面,即群體化的內生機制和外部機制。內生機制方面,通過對主要新興大國的個案比較分析發現,雙層互動與新興大國身份是影響新興大國氣候政治參與和對某個氣候政治群體進行身份選擇的兩大重要變量。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外部機制,在于新興大國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氣候政治互動。
作者提出新興大國參與全球氣候政治,是探尋氣候變化應對這一集體行動難題化解之道的可貴嘗試,有望重塑全球氣候治理,爭取全球氣候公平正義,推動全球氣候制度變遷等。當然,也應看到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本身亦存在上升困境,如存在有效參與不足、國家發展與氣候變化應對之間兩難、大國合作有待深化等問題。因此,有關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前景,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它至少在群體小眾化或擴容、大國政治的回歸、全球氣候治理的謹慎希望這三個方面存在復雜性和可變性。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在發展中國家陣營團結的維持、崛起中的中國與全球治理之間的相互關系、戰略空間拓展上的選擇困境等方面,對中國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啟示。
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結構.進程與機制分析 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靠前問題中的熱點與難點,且由于其長期性、不確定性和公共問題屬性,因之成為典型的政治議題。優選氣候政治呼喚優選氣候治理,靠前政治中的大國,對優選氣候治理影響深遠。靠前體系中的新興大國,如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國逐步形成了“抱團打拼”態勢,即從“G77+中國”這一早期氣候政治實踐,到當前占居地位的“基礎四國”(BASIC),再到非正式的靠前機制下的新興大國氣候合作,稱之為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作者對優選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這一靠前關系和世界政治新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從結構、進程與機制三個維度展開。結構分析方面,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其產生和發展的背景在于優選氣候政治這一寬廣的活動舞臺。系統進程分析方面,1992年以降的優選氣候政治互動,尤其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談判,歷屆談判當中的博弈各方分歧甚大,利益交錯,形勢復雜多變。不過這其中較為明晰的主線在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陣營之間的矛盾分歧,從而形成兩大談判方的南北對立。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形成機制包括內生動因和外部條件兩大方面,即群體化的內生機制和外部機制。內生機制方面,通過對主要新興大國的個案比較分析發現,雙層互動與新興大國身份是影響新興大國氣候政治參與和對某個氣候政治群體進行身份選擇的兩大重要變量。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外部機制,在于新興大國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氣候政治互動。作者提出新興大國參與優選氣候政治,是探尋氣候變化應對這一集體行動難題化解之道的可貴嘗試,有望重塑優選氣候治理,爭取優選氣候公平正義,推動優選氣候制度變遷等。當然,也應看到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本身亦存在上升困境,如存在有效參與不足、國家發展與氣候變化應對之間兩難、大國合作有待深化等問題。因此,有關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前景,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它至少在群體小眾化或擴容、大國政治的回歸、優選氣候治理的謹慎希望這三個方面存在復雜性和可變性。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在發展中國家陣營團結的維持、崛起中的中國與優選治理之間的相互關系、戰略空間拓展上的選擇困境等方面,對中國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啟示。
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結構.進程與機制分析 目錄
**節 氣候變化與新興大國:新議題 新行為體1
第二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研究新進展:理論與實踐20
第三節 核心概念與分析框架30
**章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結構分析35
**節 全球氣候政治的參與主體35
第二節 全球氣候政治的核心議題40
第三節 全球氣候政治的制度結構45
小結57
第二章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進程分析58
**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背景(1992~2018)58
第二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演進61
第三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特點73
第四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進程中的分歧77
小結84
第三章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內生機制分析86
**節 雙層互動與新興大國身份86
第二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變化95
第三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變化的動因分析111
第四節 新興大國在全球氣候政治群體化中的身份選擇126
小結138
第四章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外部機制分析140
**節 傘形國家與新興大國的氣候政治互動:權力之爭141
第二節 歐盟與新興大國的氣候政治互動:利益共容156
第三節 其他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大國的氣候政治互動:南南合作162
小結168
第五章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意義和前景170
**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國際政治意義170
第二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上升困境182
第三節 新興大國氣候政治群體化的前景展望185
第四節 新興大國氣候合作與中國氣候外交:進一步的研究方向189
參考文獻193
后記226
全球氣候政治中的新興大國群體化:結構.進程與機制分析 作者簡介
趙斌,男,1985年生,江西遂川人,武漢大學法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愛丁堡大學國際關系學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為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全球氣候政治。
截至2019年3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西安交通大學“新教師科研支持計劃”項目,同時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多項;在《當代亞太》、《歐洲研究》、《南亞研究》、《國際論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教學與研究》、《國外理論動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國際問題研究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全文轉載。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