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18191
- 條形碼:9787030618191 ; 978-7-03-061819-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第二版) 本書特色
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領域,是地理信息科學重要組成部分。全書全面介紹了地理信息科學的產生、發展過程,及其理論基礎、技術體系、軟件系統、工程方法和應用領域,討論了認知和認知科學、空間認識和地理空間認知的理論、方法和基本過程,介紹了信息與地理信息概念,探討了基于對象、場和網絡的地理實體矢柵結構的描述方法,對地理空間數據的基本特征進行詳細論述,介紹了地理信息的時間和空間基準以及全球格網劃分方法,從人的視覺感受、地圖視覺變量與感受效果闡述了地理信息的可視化理論和方法,重點研究了地理信息多尺度理論、地理空間實體的多尺度表達、實現機理以及地理空間數據的尺度變化"四倍規律"、多尺度分級、數據組織和可視化方法,*后介紹地理空間數據的不確定性原理、產生根源、描述方法、類型以及質量控制方法。
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第二版) 內容簡介
地理信息科學是研究地理信息的本質特征與運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地理信息的認知、視覺感受、傳輸、表達、時空基準、尺度特征、不確定性及重構和應用等理論問題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第二版)》全面介紹了地理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內容及發展趨勢;討論了認知與認知科學、空間認知與地理空間認知的基本理論;詳細介紹了信息和地理信息的概念,地理本體及全息地理等理論;從視覺感受角度闡述了地理信息的符號理論;介紹了地理信息傳輸理論,地理信息數據表達;重點介紹了地理信息的時空基準、尺度特征和不確定性;*后探討了地理信息重構和應用。
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第二版)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版序
**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地理與地理學 1
1.2 地理信息科學 5
1.3 基礎理論研究內容 15
1.4 地理信息科學發展趨勢 22
1.5 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23
1.6 本書內容和基礎知識 26
第2章 地理空間認知 28
2.1 認知與認知科學 28
2.2 空間認知 43
2.3 地理空間認知概念 46
第3章 信息與地理信息 63
3.1 信息與信息化 63
3.2 信息科學 72
3.3 地理信息 76
第4章 地理信息視覺感受 93
4.1 人的視覺與感受 93
4.2 心理與心理物理學 103
4.3 符號與地圖符號 113
4.4 地圖符號感受 116
第5章 地理信息傳輸理論 123
5.1 信息傳輸 123
5.2 地圖信息傳輸 127
5.3 地理信息傳輸概述 133
5.4 地理信息解譯 143
第6章 地理本體與全息論 154
6.1 本體論與地理本體 154
6.2 全息論與全息地理 171
第7章 地理信息數據表達 183
7.1 地理現象抽象描述 183
7.2 地理信息地圖表達 190
7.3 地理信息數據表達 195
第8章 地理信息時空基準 225
8.1 地理信息時空特征 225
8.2 時間和空間關系 228
8.3 時間度量基準 231
8.4 地理空間基準 233
第9章 地理信息尺度特征 254
9.1 尺度與地理信息尺度 254
9.2 地理信息多尺度表達 264
9.3 地理信息尺度變換 278
9.4 地理信息多尺度可視化 290
第10章 地理信息不確定性 294
10.1 地理信息不確定性概述 294
10.2 地理信息不確定性描述 304
10.3 地理空間數據質量控制 313
第11章 地理信息重構和應用 327
11.1 地理信息集成與融合 327
11.2 地理信息關聯與推理 335
11.3 地理過程模型與模擬 347
11.4 地理信息重構案例 360
主要參考文獻 373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