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青梅竹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2762
- 條形碼:9787514372762 ; 978-7-5143-727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梅竹馬 本書特色
★ 浮世繪手繪精裝典藏本,贈送精美書簽! ★ 以冷靜之眼洞察世相百態,以溫熱之心熨帖疲憊日常 ★ 短短24年的生命,創作了多篇小說,多篇散文,4000余首詩歌,40卷日記,宛如曇花一現般留下令人縈懷難釋的芳香 ★ 她一生貧困潦倒,寫盡普通人凡俗的日常生活,并深挖其堅韌生活的方式和力量 ★ 她來自市井,書寫市井,以自己在逆境中的崛起,書寫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生活原貌和人情百態,寄托世道衰敗中對光明與溫暖的渴望 ★ 她懂女性,善于對女性復雜而細膩的內心世界進行解剖,率先向社會發出“生為女人的無奈和悲哀”的控訴,始終以脈脈溫情撫慰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靈魂 ★ 作為日本公認的一個職業女作家,樋口一葉因其文學地位和功績,頭像被印在5000元面額的日元紙幣上,成為日本紙幣史上的一位出現在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
青梅竹馬 內容簡介
《青梅竹馬》是日本19世紀日本杰出女作家樋口一葉的作品集,精選代表作小說《青梅竹馬》《大年夜》《經案》《岔路》以及隨筆《杜鵑》《船槳上的雨滴》等共計8篇。樋口一葉寄居東京都市的一隅,以冷靜之眼洞察世相百態,寫盡普通人凡俗的日常生活,并發掘他們堅韌生活的方式和力量,更以慈悲的溫熱之心熨帖世人的疲憊日常。她來自市井,書寫市井,以自己在逆境中的崛起,書寫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生活原貌和人情百態,寄托世道衰敗中對光明與溫暖的渴望。樋口一葉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擬古典文體在抒情性與敘事性取得了巧妙的平衡,從而兼具古典文學的氣韻與近代文學的表現力。
青梅竹馬 目錄
青梅竹馬 節選
第十二回 信如每次去田街的時候,即使沒什么特別必要的事情,也會特地繞到河堤旁的小路,只因堤旁那扇小小的格子門。 門里面是風趣可愛的,不僅擺放著來自鞍馬山的石燈籠,還圍著一圈荻葉編就的袖籬笆,屋檐下悠悠飄動的卷簾也讓人涌起一股懷戀之情。 透過那扇隔心鑲嵌玻璃的高雅屏風,仿佛能看到里面端坐著按察使的遺孀①,她在靜默室內持誦念珠,而恍惚間,剪了垂肩發的若紫,也會從門里悄然踏出似的,這就是令人神思斐然的大黑屋別院。 正值秋冬之交,從昨日開始,天空始終掛著蒙蒙雨絲。一縫好女兒拜托她做的長襯襖,信如的母親心里就盼望著閨女能早點兒穿在身上。于是吩咐兒子說:“辛苦你了,上學的時候順便把棉襖送過去吧,阿花姐姐可能正等著穿呢。”信如是個性情溫順的孩子,一般不會反駁母親。他連聲諾諾,抱起小包袱,穿上一雙帶有小倉布灰繩帶和樸底齒的木屐,撐起一把紙傘出門去了。 從黑齒溝的街口那邊拐個彎,沿著熟悉的小路一直向前,碰巧走到大黑屋門口時,突然狂風大作,他的大黑傘被向上抓起,那陣勢就像要把他拉上天一樣猛烈。 還沒等他站穩腳跟,木屐的前繩帶斷了。唉,禍不單行,與傘相比,繩帶成了*打緊的事了。 信如為難地搔頭咂嘴,但是又有什么辦法呢?他只得將傘倚靠在大黑屋的門邊,在雨中屋檐下修理繩帶。唉,平日里老成持重的佛門少爺哪里習慣這等事情呢。心里火急火燎,現實卻毫無變化,扯來拽去,怎么也穿不好木屐帶子。他只好從袖子里抓出大半張寫作文的草稿,想著把它扯成細紙繩那樣的長條狀。但是這鬼天氣卻像故意刁難人似的,劈頭蓋臉地落下來一陣狂風暴雨,立在門邊的雨傘被骨碌碌地刮跑了。 “渾蛋!”信如暗暗咒罵一聲。剛想要抓住雨傘,膝上的小布包卻不小心滑落,在泥地里打了個滾兒,而他的袖子也沾滿泥污了。 可憐的信如站在雨里,不僅沒有打傘,還在半路上把木屐繩帶踩斷了。倚在屏風后面的美登利姑娘透過玻璃門遙遙地望著這里發生的一切。她對母親說:“外面好像有個人的繩帶斷了,我去給他送一片布可以吧?”說罷就從放針線的小盒里拿出一片友禪染縐綢,然后踩上院子里的木屐,拿起門邊的陽傘就匆匆踏上了庭院鋪石,雨中,傘還未撐開。 一看見那個人,就像看見了什么不得了的東西,美登利的臉馬上就變成了紅蘋果,心里猶如小鹿亂撞。她怕被人瞧見,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頭張望。信如猛一回頭看見了美登利,但是卻沒有說一句話,他在雨中尷尬得出了一身冷汗,多想就這樣光腳趕快跑開呀。 按照美登利以往的做派,一定會指著信如的窘迫樣子,大聲地朝他說些刻薄話:“看哪,看哪,這個大傻瓜!”然后捧著肚子笑得前仰后合,末了還會連聲訓斥幾句:“你竟然為了報復正太來我們這找麻煩,阿三多可憐,被你們那么多人狠狠地摔在地上。你挺有主見啊,躲在背后發號施令!喂,快向我們道歉!還假借長吉之口說我是叫花子,誰不知道長吉是受了你的挑唆?我是不是叫花子都不會跟你要一口飯的。我美登利有爹生有娘養,還有大黑屋老板和花魁姐姐扶持,才不會指望你這種臭和尚來照顧呢,閑得你罵我是叫花子。而且你有話直說,別偷偷摸摸的,我說話算數隨時奉陪!”本想緊緊拽著信如的袖子來質問一番,事實卻恰好相反,她悄悄地躲在隔扇后面,茫然無顧,只是心臟一直撲通撲通的,這一點兒也不像以往的美登利了。 第十三回 一想到這里是大黑屋,信如就會毛骨悚然,只想埋著頭快步走過。可,不湊巧的雨,不合適的風,不爭氣的繩帶,讓他只好停在大黑屋門前捻紙繩。狼狽的事情還不只如此,這時背后響起了踩踏庭石的腳步聲,信如就像從頭上被澆了一盆冷水似的,他沒有回頭卻也想知道是誰,渾身哆哆嗦嗦地顫抖著,臉上頓時失去了血色。他背著身裝作努力修理繩帶的樣子,恍恍惚惚如在夢中。但是不管怎么忙活,這帶子總也捻不好。 院子里的美登伸著腦袋。“那個人真笨,那樣怎么能修好呢,紙繩捻成那個樣子,就算是拿稻稈捆住趾襻也不頂事啊,看吧看吧,外褂袖子拖到地上了,全是泥也不知道嗎?哎呀,傘又刮跑了,把傘收起來放好不就行了?每一個動作都笨到家了……” 她心煩意亂,卻不敢張口對他說:“這里有小布條,你用這個來做繩帶吧。” 美登利茫然地呆立在雨中,袖子也被淋濕,她毫不在意天上的雨,藏著半截身子,朝那邊偷偷望著。 此刻,毫不知情的母親喊道:“火都生好了,美登利你在外面玩什么呢?下雨天跑到外面去可不是鬧著玩的,別再像上次那樣感冒了——” “好的,我這就回去——”美登利大聲回答。 想到信如一定聽見了自己的聲音,她不由得害羞了,心里怦怦跳,臉紅到了耳朵根。到底要怎么辦才好呢?開門出去不好意思,袖手旁觀過意不去,左思右想之后,她把小布條從格子門里扔了出去。 信如卻裝作一副沒看見的模樣。 還是以前那樣,美登利浮現出落寞的神情,幾滴眼淚掛在臉頰。你究竟為什么這么討厭我,為什么要裝作這么無情,該抱怨的應該是我啊,太過分了!糾結的心情壓迫著少女心懷。 娘一遍一遍地喊著,她沒辦法,只得一步一步地退著。“不要依依不舍了,我這樣子多沒志氣。” 索性一轉身,踏著小石子咯噔咯噔地跑回屋了。 信如悵然若失,胭脂色的友禪染被雨水浸濕,像一片紅葉散落在腳邊,心頭別是一番滋味。他始終沒有拾起小紅綢,只黯然獨立雨中。 自己的手實在太笨,信如放棄了捻紙繩,他把外套上的長帶子拽下,一圈圈地纏繞起來,也不管好看賴看,抬起腳踩了踩,不用說,走路當然費勁。一想到還要走到田街他的心里就直打鼓。無奈之下把小包袱夾在腋下準備起身離開,剛走到門口,那片鮮紅的友禪染又映在眼簾,他無限留戀地回頭張望。 “信如君,怎么了,鼻繩斷了?瞧你,怪難看的啊。”突然聽到一個聲音這樣說。 信如吃驚地回頭,原來是小霸王長吉。看樣子他是剛從游廓里出來,浴衣上還套了一件唐棧衣,腰間的柿色三尺帶子依舊別得低低的,*外面的是黑八衣襟的新外套;手上舉著印有字號的雨傘,高齒木屐的皮面應該是早上新換的,漆色鮮艷,真可謂春風得意。 “我的繩帶斷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真是為難啊。”信如沒底氣地說著。 “是吧,你哪里會修理繩帶啊。好啦,你穿我的木屐走吧,我的沒問題。” “那你……” “我都習慣了。”長吉一邊說一邊把衣角往上卷,然后掖在腰帶里,瀟灑地脫下腳上的木屐。 “你光著腳,能行嗎?”信如很過意不去。 “沒關系,我習慣了,但是信如君你的腳底板太嬌嫩,走不了石子路,好了,快穿上走吧。”長吉親切地把鞋擺在信如面前,被人們像躲瘟神一樣躲避的長吉竟然也有這種柔情的時刻。 看他毛毛蟲般的波浪眉一起一伏,和聲細語說話的樣子特別有趣。 “信如,我幫你把木屐拿回去,扔廚房里不礙事吧?快點兒換上啊。”長吉又交代一番,單手提起斷了繩帶的木屐。“那么,信如君走吧,回頭咱們學校見。” 兩個人就此分別。信如去往田街姐姐那里,長吉則朝自己家走去。 雨中的友禪染,寂憐憐地留在格子門外的空地上。
青梅竹馬 作者簡介
樋口一葉(Higuchi Ichiyo,1872—1896) 日本明治初期女作家。原名樋口奈津或樋口夏子,生于東京都,家境貧寒。5歲入學,小學尚未畢業便退學;14歲進入私塾學習和歌、書法和古典日文。1891年,師從作家半井桃水學習寫作。次年,以“一葉”為筆名發表處女作《暗櫻》,后陸續發表多篇小說。1895年,發表小說《青梅竹馬》,獲得極大認可。1896年病重,仍筆耕不輟。代表作有《青梅竹馬》《十三夜》《大年夜》《濁流》等小說,另有多篇散文、詩歌,以及多卷日記。 樋口一葉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明治時代底層人民的社會生活,以古典詩意之筆傳達對人物命運的態度和情感,因而被日本文壇稱為“明治的紫式部”。2004年11月,成為日本史上一位肖像被印在日元紙幣正面的女性。 楊栩茜,畢業于河北大學日語系。因《伊豆的舞女》而喜歡上日本文學,尤愛日本古典文學作品。譯有樋口一葉的《十三夜》《青梅竹馬》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