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林業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62441
- 條形碼:9787503862441 ; 978-7-5038-62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林業經濟學 本書特色
由沈月琴編著的《林業經濟學》從林業生產要素、林業產出、林產品市場、產權和林業經營、林業政策、林業與區域發展、林業發展新趨勢、林業經濟調查研究方法等方面展開深入分析,系統架構了林業經濟學的框架。本書共九章節,主要內容包括林業生產要素,林業產出,林產品市場,林業經營和產權,林業經營和產權,林業政策,林業與區域發展等。
林業經濟學 內容簡介
本書從林業生產要素、林業產出、林產品市場、產權和林業經營、林業政策、林業與區域發展、林業發展新趨勢、林業經濟調查研究方法等方面展開深入分析, 架構了林業經濟學的框架。
林業經濟學 目錄
**節 林業經濟學及其發展歷程
一、林業定義及特點
二、林業經濟學及其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世界和中國林業
一、世界林業
二、中國林業
第二章 林業生產要素
**節 林業生產要素配置
一、林業生產函數
二、林業生產要素配置
第二節 林地資源
一、林地資源的概念及特性
二、林地資源的利用
第三節 勞動力資源
一、林業勞動力資源
二、林業勞動生產率
第四節 林業資金
一、林業資金的概念和特性
二、林業資金的利用
第五節 林業科技進步
一、林業科學技術的作用和特點
二、林業科學技術進步及其計量
第三章 林業產出
**節 *佳木材輪伐期
一、樹木的生長過程
二、永續木材收獲*大化輪伐期
三、林木價值*大化輪伐期
四、林地收益*大化輪伐期
五、數量收獲、林木價值和林地價值*大化的比較
第二節 森林生態服務及其價值補償
一、生態服務價值_
二、生態服務價值的補償
三、計算生態服務價值補償的方法
四、實現生態價值補償的方法
第三節 林地多向用途
一、林地產出與投入的經濟組合
二、林地經營的專門化
三、林業分類經營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 林產品市場
**節 林產品市場概述
一、林產品市場概念
二、林產品市場特點
三、林產品市場規模與市場結構
第二節 木材的供給與需求
一、木材的供給
二、木材的需求
三、木材供求關系與市場價格
第三節 林價理論
一、林價及其作用
二、林價的經濟實質
三、林價計算
第五章 林業經營和產權
**節 林業經營概述
一、林業經營形式的影響因素
二、主要林業經營形式
第二節 產權理論概述
一、產權和產權制度
二、林權制度
第三節 集體林經營
一、集體林的形成過程
二、集體林的改革和發展
第四節 國有林經營
一、國有林的形成過程
二、國有林的改革和發展
第五節 社會林業
一、社會林業及其特征
二、社會林業的類型
第六章 林業政策
**節 市場失靈與林業政策調控
一、市場失靈在林業中的表現
二、林業政策調控
第二節 林業產業政策
一、產業政策
二、林業產業政策
第三節 森林生態服務補償政策
一、國外森林生態服務補償政策
二、中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
第七章 林業與區域發展
**節 林業與山區發展
一、山區的特征和林業的作用
二、非木質林產品產業發展
三、森林旅游經濟
第二節 城市林業
一、城市林業發展背景
二、城市林業及其功能
第八章 林業發展新趨勢
**節 森林認證
一、森林認證概述
二、中國森林認證進展
第二節 林業生物質能源
一、林業生物質能源產生的動因
二、世界各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和政策
三、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對策
第三節 林業與氣候變化
一、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二、森林碳匯經濟
第九章 林業經濟調查研究方法
**節 林業經濟學方法論
一、社會科學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研究過程和方法
第二節 林業經濟調查研究方法
一、RRA方法
二、PRA方法
參考文獻
林業經濟學 節選
2.中國林業經營理論的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林業主要以采伐利用天然林為主,雖然也初步認識到森林的某些生態價值,但為了滿足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提供原材料和資金積累,森林更多地被當做一項自然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林業建設方針并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再加上當時思想的禁錮,林業經濟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主要是為服務計劃管理需要,林業經營理論研究幾乎沒有進展。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為解決林區經濟的“兩危”問題,國內林業經濟理論有了一定的發展,提出了多種經營理論。 (1)木材培育論。主張在面積不大但立地條件優越、交通方便的宜林地,采用科學營林方法,營造速生豐產林,以資金的高投入和先進技術,實行集約經營,追求木材的高產和高效益。這是對國外早期林業經營思想的引進,試圖借鑒如新西蘭、智利、南非等國外林業發展的經驗,解決傳統林業發展模式中長期難以解決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不可兼得的尖銳矛盾。 (2)林業分工論。林業分工論是“森林多種功能主導利用”的分工,是林業的分工,而不是林種的劃分。一是商品林業。是以主要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各種林產品為基本職能的林業。包括商業目的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等。二是公益林業。是以擔負各種污染防治、生態防護、景觀保護和綠化美化等任務作為主體功能的林業。公益林業的建立、發展和鞏固,需要2個條件:①卸掉承擔滿足經濟需求,尤其是木材需求的重擔;②要有充足的穩定的投入。三是兼容性林業。是除上述兩類林業之外的全部林業。其*大特點是可以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目標經營,不受某種單一目的的束縛。 ……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