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73499
- 條形碼:9787506873499 ; 978-7-5068-734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本書特色
《中國民族史》一書按族群分章節,在“總論”之后分為十二章對漢族、匈奴、鮮卑、丁令(回族和突厥)、貉族、肅慎(滿族)、苗族、粵族、濮族、羌族、藏族、白族十二支族系分別敘述,從其起源講到演變、消亡,并討論其各個支系的變遷。對于各個族屬的起源及歷史演變,根據各種史書典籍,分別加以考證和討論,對于不同族系之間的關系,也努力做出清晰的交代和說明。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內容簡介
快節奏的社會,古老而富有營養的歷史文化往往需要擇精與濃縮,好讀易懂、簡明扼要是濃縮的要旨,中國書籍史傳館·中國史略叢刊系列即為此而生。簡言之,該系列是當代讀者和傳統文化之間一座安靜而寬闊的溝通之橋。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目錄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相關資料
名家撰小史 神筆寫春秋 ——寫在前面的話 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曾經譜寫出壯麗篇章,對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自上古的唐虞時代,直至清中期的“康乾”盛世,中華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斷延綿、傳承、創新。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歷史上的奇跡,絕非偶然。這不僅深刻反映社會政治和歷史文化根源,更重要的是,由于勤勞的華夏子孫不斷積極進取以及思想的開放與包容。秉承著特有的“觀天下”思想,使其文化內涵極具先進性、開放性、吸收性和寬容性。 在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上,卷帙浩繁的史書典籍就是*有力的證據。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夏——我們就已經能看到文明的彌端,簡單且不完整的政治制度,粗糙但不乏藝術的工藝制品;商周在夏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次大分裂、大動蕩時期,雖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但卻催生了思想與文化的黃金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激烈交鋒,碰撞出先進思想文化的火花,將歷史向前推進到封建社會時期。秦的統一在歷史主線上是極重要的一環,結束紛爭,建立起*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國家以及一系列比較完備的政治制度。兩漢在秦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完備,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之后便是歷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大動蕩時期——三國及魏晉南北朝。隨之對應出現的是思想與文化的小高峰,也對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隋唐,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都樂于談及的一段盛世。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藝術與對外交流,可謂是歷史的*。現在提到唐朝,我們立刻想到的就是“雍容華貴,太平盛世”。之后的元明卻是開始了“下坡路上的向前進”,雖然在發展前進,社會經濟也很繁榮但卻逐漸走向沒落。清朝,則更是一段沒落、悲痛的歷史,是國人不愿提及的傷痛…… 粗略梳理一下中國的歷史主線,有興起、有發展、有高潮、有沒落……這是無法扭轉的歷史規律。“讀史使人明智”,讀史要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歷史發展的規律。對于現代文明而言,讀史明智就是可以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得到人生的智慧,實現對現實思考的升華。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的今天就是從歷史中發展而來的,所以要弄清楚事物的來龍和去脈,就必須好好學習歷史、研究歷史。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正是生活在歷史之中,忘記歷史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所以,要充分認識學習歷史的現實意義。 漢班固評價司馬遷說:“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縱觀目前熱播的古裝劇和一些書籍,不僅缺乏洞察歷史和發現真相的勇氣和思想深度,更不具備*基本的敢對權力說真話的批判精神。不僅缺乏司馬遷這樣的古人思想,更不具備梁啟超、嚴復等“晚清”一代和胡適、陳寅恪等“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啟蒙自覺,為真理吶喊的精神。 我們編輯出版這套《中國史略叢刊》叢書的目的很明確,精選中國近代史上一批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大師的經典著作。這些殿堂級大師所處的時代正是國家慘遭西方列強蹂躪的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葉,是西學東進,西方思想得到廣泛傳播的時代,亦是一個歷史激變的時代。他們懷有一個赤子之心,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后世學人表率”之旨,撰寫了對當時及后世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產生巨大影響的經典學術著作。我們在這套叢書中,主要以學術領域史學著作為主,包含了政治、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建筑等多方面的學科。這些著作有的篇幅不長,言簡意賅,但極具可讀性。 這套叢書的整理出版,均以民國時期的初版為底本,采用橫排簡體字排版,以現代漢語標點符號標點。
中國民族史/中國史略叢刊(第2輯) 作者簡介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蕓、蕓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