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精裝全三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04934
- 條形碼:9787520204934 ; 978-7-5202-049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精裝全三冊) 本書特色
《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的內容源自《中國大百科
全書·中國歷史》,由26位研究中國各斷代史的權威專家學者合力撰寫,時限起自傳說時期,截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基本反映了中國自古代至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文化、民族、對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實和主要脈絡,系統全面,且知識準確,文字嚴謹,表述精當,充分反映了名家學者的治學風范,許多文字彌足珍貴。
新書--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精裝全三冊) 內容簡介
1. 這是一部客觀、權威、準確的標準中國史!由鄧廣銘、田余慶、李學勤、戴逸等26位著名歷史學家合力撰寫,每個人只寫他研究*深、*擅長的那段歷史,足夠客觀、足夠權威、足夠準確,充分反映了名家學者的治學風范,許多文字彌足珍貴。
2. 這是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經典《中國通史》!本書的每一句話都經過名家學者反復推敲,文字嚴謹,表述精當,而且內容系統全面、知識準確,堪稱大家手筆,值得反復閱讀。
3. 嚴格按照辭書質量標準來撰寫。本書的歷史知識全部來自權威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在所有版本的《中國通史》中,這是*一部按照辭書質量標準來寫作的。
裝幀精美,典藏*。
新書--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精裝全三冊) 目錄
上冊
傳說時期
西周文獻中的古史神話傳說 /002
《天問》所載的古史神話傳說 /002
春秋戰國前期的古史傳說 /003
戰國中后期加工編成的古史傳說 /005
漢代后起的古史神話傳說 /008
近世對傳說時期的認識 /009
夏
夏代的主要活動區域及其遺跡 /016
夏代王權的變革 /018
夏王朝的統治與剝削 /020
農業 /021
手工業 /023
文化藝術 /024
商
起源和發展 /028
社會生產 /030
階級關系 /035
方國各族 /039
文字和宗教 /040
科學和文化 /042
西 周
西周的興亡 /048
典章制度 /057
社會經濟 /063
文化思想 /067
春 秋
經濟 /076
政治制度 /081
強國的爭霸活動 /086
各國君主權力下替和卿大夫的兼并斗爭 /097
華夏和戎狄蠻夷的關系 /100
孔子及其學說思想 /102
戰 國
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 /108
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各種身份的勞動生產者 /117
各國的變法和新的君主集權制 /121
官制、兵制和法律 /125
七國的兼并戰爭和秦的統一 /130
邊境內外各族 /138
諸子的思想與學說 /141
秦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48
防止封建割據的措施 焚書坑儒 /152
整齊制度 /153
對匈奴和對越人的戰爭 /154
秦代的急政 /156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 /157
楚漢之戰 /160
漢
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164
西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172
西漢社會各階級的狀況 /180
漢武帝時期統一的鞏固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189
削弱丞相權力 /193
周邊各民族 西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系
/203
階級矛盾的發展與王莽改制 /219
綠林、赤眉大起義 /229
東漢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和豪強勢力的擴張 /234
封建專制體制的完備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246
周邊各民族 東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系
/256
東漢后期的階級斗爭和黃巾大起義 /268
漢代的文化 /274
三 國
三國局面的形成 /302
晉
西晉 /316
東晉 /322
兩晉的文化 /329
十六國
十六國與五胡 /336
人民的生產與生活 /337
各族所建政權的性質 /339
編戶與蔭附戶口 /339
少數族政權與漢族士庶的關系 /340
教育與文化 /341
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342
東西交通 /344
分裂與融合 /345
南朝
宋齊梁的政治 /348
南朝的經濟 /354
社會各等級、階層與集團 /357
陳朝的興亡 /361
南朝少數民族的融合 /363
南朝的文化 /365
玄學與宗教 /367
北 朝
北魏 /372
東魏 /382
西魏 /383
北齊 /384
北周 /386
中冊
隋
隋朝的建立和強盛 /002
隋朝的覆亡 /022
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 /031
唐
唐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統治 /038
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和課役制度 /051
唐朝開元、天寶時期的變革和改革 /064
唐朝后期的政治和財政改革 /074
唐朝后期的社會經濟 /087
周邊各族的社會發展及其與唐朝的關系 /093
唐朝的科學技術和文化 /106
唐朝的中外關系及經濟、文化交流 /127
唐末農民起義和唐朝的滅亡 /134
唐朝的歷史地位 /143
五 代 十 國
五代的更迭和十國的割據 /148
五代十國時期的社會經濟 /156
政治制度的一些變化 /162
后周的改革與分裂局面的結束 /164
五代十國的科技文化 /167
遼
建國前的情況 /174
遼的建國和它的發展 /176
西遼 /186
政治制度 /187
經濟概況 /194
宗教與文化 /199
宋
北宋政治 /206
南宋政治 /260
宋朝政治制度 /288
高度發展的宋代經濟 /308
高度繁榮的宋代文化 /333
宋朝的歷史地位 /359
西 夏
建國前的歷史 /364
元昊建國及歷朝概況 /369
夏國的制度 /377
經濟狀況 /379
宗教和文化 /386
金
政治概況 /394
金朝的制度 /410
社會經濟 /417
金代的文化 /421
下冊
元
蒙古的興起 /002
元朝的統治 /015
元末農民起義和元朝的滅亡 /030
元朝的制度 /041
社會經濟 /055
文化和科學技術 /071
對外關系和文化交流 /080
元朝的歷史地位 /091
明
明朝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096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103
明中期的社會矛盾和張居正改革 /112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127
明朝各少數民族的發展及其與內地的聯系 /138
明朝的對外關系 /150
明末農民起義和明王朝的滅亡 /157
明朝的文化和科學技術 /168
清
滿族的興起、清朝對全國統治的確立 /188
康雍乾時期的經濟、政治、民族及對外關系 /202
清朝的衰落、外國資本主義的武裝入侵 /221
太平天國起義、清統治格局的變化 /231
清統治危機的加深 /249
清朝的覆亡 /269
清朝的思想文化 /284
清朝的歷史地位 /304
中國民國
中華民國的創立 /310
北洋軍閥的統治及混戰 /315
國民革命的興起和失敗 /321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與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 /332
中華民族團結抗戰 /340
南京國民政府的垮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51
展開全部
新書--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精裝全三冊) 作者簡介
(以姓氏筆畫排序)
王曾瑜 鄧廣銘 盧開萬 田余慶 朱瑞熙
劉起 安金槐 許大齡 李宗一 李學勤
吳天墀 吳榮曾 邱樹森 張澤咸 陳 振
陳得芝 周一良 胡如雷 胡厚宣 姚大力
唐長孺 黃惠賢 韓儒林 蔡美彪 漆 俠
戴 逸
鄧廣銘,著名宋史學家,是20世紀中國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唐宋遼金史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學術文化史各方面,精于歷史人物傳記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以姓氏筆畫排序)
王曾瑜 鄧廣銘 盧開萬 田余慶 朱瑞熙
劉起 安金槐 許大齡 李宗一 李學勤
吳天墀 吳榮曾 邱樹森 張澤咸 陳 振
陳得芝 周一良 胡如雷 胡厚宣 姚大力
唐長孺 黃惠賢 韓儒林 蔡美彪 漆 俠
戴 逸
鄧廣銘,著名宋史學家,是20世紀中國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唐宋遼金史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學術文化史各方面,精于歷史人物傳記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
田余慶,著名歷史學家,早年從事中華民國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后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尤長于秦漢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史研究。他治學嚴謹精密,視野開闊,研究方法獨具特色,強調傳統史料考證與科學分析的細致結合,以小見大,從而勾勒出一代政治變遷的重大線索,所著論文多創新之見,發人之所未發。戴逸,192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史學會第四、五屆會長,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6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2002年8月至今,擔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2011年4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3年12月,獲得第二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