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呂思勉全集(套裝1-26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78399
- 條形碼:9787532578399 ; 978-7-5325-783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呂思勉全集(套裝1-26冊) 內容簡介
全集收錄呂思勉著作54種,其中史學著作32種,教科書7種,學術札記2種,文字學4種,文學類5種,史地讀物5種。另外以張耕華編纂《呂思勉年譜簡編》作為附錄。
新書--呂思勉全集(套裝1-26冊) 目錄
**冊:白話本國史
第二冊:呂著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提綱五種
第三冊:先秦史
先秦學術概論
第四冊:秦漢史
第五冊:兩晉南北朝史上
第六冊:兩晉南北朝史下
第七冊:隋唐五代史上
第八冊:隋唐五代史下
第九冊:讀史札記上
第十冊:讀史札記下
第十一冊:論學叢稿上
第十二冊:論學叢稿下
第十三冊:中國近代史講義
中國近世史前編
中國近百年史概論
日俄戰爭
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
近代史表解
大同釋義
中國社會變遷史
第十四冊:中國社會史
第十五冊:中國民族史
中國民族演進史
中國文化史六講
中國文化史
第十六冊:醫籍知津
群經概要
經子解題
國學概論
理學綱要
……
新書--呂思勉全集(套裝1-26冊) 節選
第六節 學術 兩漢的學問,從大概說起來,可以稱為儒學時代。從儒學之中再分別起來,又可以分為今文時代和古文時代。 漢初是“黃老”、“申韓”之學并行的。《史記·儒林傳》說“……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寅太后又好黃老之術。”大概當時的休養生息,是取黃老的主義;參看第三章。對待諸侯王等,則實系取申韓之術。到漢武帝,任用趟綰、王臧、田蚡、公孫弘等一班儒臣;又聽董仲舒的話,“表章六藝”,“罷黜百家”;于是戰國時“百家之學并行”的現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 儒家之學,所以獨盛,近人都說因其明君臣之義,而且其立教偏于柔,《說文》訓儒為柔。便于專制,所以世主扶翼它;我看這也不盎然:(一)儒家之學,利于專制,是到后世纔看出來的;當時的人,未必有此先見。(二)無論什么學問,都是因其環境而變遷的。儒家之學,二千年來受專制君主的卵翼,在專制政體之下發達變遷,自然有許多便于專制的說法。西漢時代的儒學,確和后世不同;這點子便于專制之處,就別一家的學說,也是有的。假使當時別一家的學術,受了專制君主的卵翼,在專制政體之下發達變遷,也未必不生出便于專制的說法來。況且到后世,反抗君主的議論,道源于儒家之學的很多,近世講今文學的人,就是一個好例。別一家的書,主張專制的話也還在,豈能一筆抹殺。若說法家的便于專制,顯而易見,容易招人反抗;不如儒家之術,隱而難知,得“吾且柔之”之道。則全是把后世人的眼光議論古事,實在是陷于時代錯誤的。然則儒家之學,所以獨受世主的尊崇,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說這個在后世是全然出于因襲,并沒有什么道理,儒家之學,在社會上勢力已成,做君主的人,自然也不去動他。況且君主也是社會裹的一個人,他的思想也未必能跳出社會以外。全社會的人,都把孔教當作“天經地義”,他如何會獨想推翻孔教呢?至于漢武帝所以尊崇儒術,則和秦始皇說“吾悉召文學……士甚眾,欲以興太平”,《史記·秦始皇本紀》。參看**章。是一個道理。原來一個人治天下,無論怎樣憑恃武力,總不能全不講教化。而講教化,只有儒家之學*長。因為他“治具”*完備。《七略》說儒家之學,出于司徒之官,是不錯的。而且漢武帝,是個喜歡鋪張場面的人,而巡守封禪……典禮,也只有儒家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仍要留著博士之官(他出去封禪,也是教儒家議禮),也是這個道理。不必過于深求,反生誤解的。 西京儒學的傳授:*初,就是《史記·儒林列傳》所說:“言《詩》,于魯則申培公,于齊則轅固生,于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茁川田生;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毋生,于趙,自董仲舒。”到后來,則分為十四博士。 ……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