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論公共德性:項緣于上海城市社區實證調查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7532
- 條形碼:9787552027532 ; 978-7-5520-275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公共德性:項緣于上海城市社區實證調查的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從城市社區親社會行為征象出發,在對公共德性的現實拷問中,通過相關實證研究,建構了一種城市社區助人動機的皇冠模型。繼而圍繞關于公共德性研究的思想史,以及公共德性的培育實踐思考等,揭示了城市社區公共德性的理論資源和學術范式。
論公共德性:項緣于上海城市社區實證調查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城市社區親社會行為征象出發,在對公共德性的現實拷問中,通過相關實證研究,建構了一種城市社區助人動機的皇冠模型。繼而圍繞關于公共德性研究的思想史,以及公共德性的培育實踐思考等,揭示了城市社區公共德性的理論資源和學術范式。
論公共德性:項緣于上海城市社區實證調查的研究 目錄
序
導言 城市社區親社會行為的形成與發育:引發對公共德性的關注
一、 親社會行為:為什么人們助人?
二、 公共德性:人的親社會行為訴求
**章 研究緣起:尋找公共德性——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節 時代召喚公共德性:城市社區親社會行為中的公共德性調查
一、 調查設計與發放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親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助人動機層次模型
一、 進化心理學:本能與基因
二、 社會交換:成本與報酬
三、 公共德性:助人的內在品質
第三節 公共德性:親社會行為的價值內核
一、 關聯與互動:深層解釋與外化標志
二、 契合與抉擇:人與社會的德性契合點
三、 預防與維持:防止工具效應影響下親社會行為的異化可能
第二章 公共德性的思想界說:代表觀點與思想舉隅
**節 西方公共德性思想與觀點
一、 群體與個人:自我澄明中蘊含的公共德性旨趣
二、 國權與民權:政治理想中蘊含的公共德性理致
三、 公平與效率:市場經濟倫理中蘊含的公共德性意旨
第二節 近代中國公共德性探尋之思想理念
一、 私德與公德:道德轉型中的公共德性吁求
二、 引西與濟國:道路選擇中的公共德性追尋
三、 救亡與啟蒙:價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
四、 歷史局限:近代中國公共德性探索的艱難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公共德性思想
一、 公共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本體之思與建構之路
二、 馬克思主義的公共實踐觀:實踐的公共合理性
三、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歸宿: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類生命狀態
第四節 公共德性的心理學話語
一、 阿德勒:對公共生活的社會興趣與心理需求
二、 格式塔心理學: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三、 哈特:道德同一性
第三章 公共德性的培育思考:怎樣增加助人行為?
**節 公共德性培育何以可能:社會條件和制度安排
一、 制度前提:現代民族國家的建構
二、 政策扶植:權力的“公共性”
三、 社會條件:公共實踐
四、 符號與傳播:象征社會“正能量”的互動
第二節 公共德性的養成性與可教性
一、 生活上的德性涵潤:公共德性的養成性
二、 智力上的德性教學:公共德性的可教性
三、 融通:養成性與可教性的關系互動
第三節 公共德性培育的顯性與隱性
一、 “顯”“隱”觀念的理論分化與定位
二、 照應:顯性與隱性的動態平衡
第四節 公共德性培育的現實與媒介
一、 多維棱鏡透視:前網絡文化階段與網絡文化階段
二、 耦合:現實與媒介的開放推演
第五節 元認知:公共德性培育的有所為而為與無所為而為
一、 公共德性培育“有所為”的邏輯展開
二、 公共德性培育“無所為”的境界延拓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論公共德性:項緣于上海城市社區實證調查的研究 作者簡介
宋潔(1981—),女,浙江嘉興人,博士。現為上海電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課程與教學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廳局級課題11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2項。先后在《思想理論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新疆社會科學》《理論導刊》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