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8683
- 條形碼:9787559818683 ; 978-7-5598-186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 本書特色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開設有九個專題,共收錄文章二十九篇。本輯關注:桂林“文化城”專題涉及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在桂林的傳播,“文化城”的文化變遷,抗戰美術宣傳活動,桂林文化史料收集、研究與開發等內容。思潮與運動專題涉及*文化建設思想、魯迅葬禮的抗戰動員作用、“抗戰建國”思想、梅貽琦抗戰教育思想等。人物研究專題涉及盛成在桂林的文化活動、何家槐的翻譯工作以及對廣西本土畫家徐杰民的研究。文本論析專題涉及東北抗戰文學、日本兵手記中有關侵華戰爭的內容、王魯彥抗戰小說中的軍人性格。出版與傳播專題涉及全面抗戰時期的出版發行事業、非常態社會環境下的媒介研究以及抗戰時期的重慶畫刊。抗戰藝術研究專題涉及云南抗戰美術代表畫家及作品、重慶木刻版畫、香港抗戰電影。史料與辨析專題收錄有《不屈的詩城 憤怒的戰歌》主編手記,對《國訊》刊發的臧克家集外詩文輯錄與補正。評論與爭鳴專題收錄《中國西部抗戰遺址調查與保護利用研究》序言,張明學等學者對《桂林抗日戰爭美術史》的評介,李晨輝對《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一輯中收錄的文章《尊重歷史,去偽存真》一文的應答與商榷。研究檔案庫專題收錄有相關會議的綜述。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 內容簡介
1. 一部視角全面、研究深入、內容專業、飽含愛國情懷的抗戰文化研究論文集。 2. 遺址、文學、藝術、史料、運動、思潮、人物……眾多專家學者的奮戰、十幾年如一日的考察、扎實的資料、條理清晰的分析,全方位解析抗戰文化內涵,講述抗戰“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奮勇抗戰、守衛家國、寧死不屈的抗戰精神。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 目錄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二輯 作者簡介
李建平,男,漢族,廣西桂林人。現任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沿海企業與科技》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廣西民族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田漢研究會理事、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會長。2004年參與廣西區黨委區政府重大課題《廣西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工作,任課題研究組副組長。1998年獲廣西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合著的《桂林抗戰文學史》獲廣西第二屆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抗戰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廣西本土文化等。 張中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專業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出版專著《覺醒與掙扎——20世紀初中日“人的文學”比較》《荊棘上的生命——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等六部,合著《中國現代雜文史》《中國新文學圖志》等多部,參與校注、撰述、選編、翻譯著作多種。在《中國社會科學》《外國文學評論》等發表論文90余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評論140余篇,散文130余篇。獨自承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礎課題《五四時期翻譯文學》已結項。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史通論》“五四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