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18651
- 條形碼:9787305218651 ; 978-7-305-2186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在全球范圍內, 西方社會較早地認識到傳播在組織運作中占據的核心地位。本書以討論分析西方社會組織的經典傳播案例為主, 旨在國內乃至全球傳媒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 搭建一個經驗融合、互通互聯的平臺, 幫助學生們汲取來自海外的寶貴經驗。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目錄
節 什么是傳播
第二節 什么是社會組織
第三節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影響
第二章 西方相關經典理論解析
節 組織傳播理論
第二節 公共關系理論
第三節 營銷傳播理論
第三章 西方主要社會組織的傳播理念與實踐
節 西方企業的傳播理念與實踐
第二節 西方政府的傳播理念與實踐
第三節 西方非營利性組織的傳播理念與實踐
第四章 西方社會組織傳播手段創新
節 社交傳播
第二節 話題傳播
第三節 病毒傳播
第五章 西方社會組織傳播效果考察
節 基于形象傳播的效果考察
第二節 基于品牌傳播的效果考察
第三節 基于營銷傳播的效果考察
第四節 基于公共關系傳播的效果考察
第六章 西方社會組織在新媒體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節 大數據與大數據營銷
第二節 虛擬現實的開發與利用
第三節 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與思考
附 錄
編后記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節選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厄瓜多爾共和國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秘魯,西瀕太平洋。因為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厄瓜多爾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首都基多就處在皮欽查火山的山麓。但是,盡管厄瓜多爾政府為游客們提供了各種國內景點游玩的條件與服務,人們依然更愿意選擇出國度假,造成出國旅游火熱,而國內景點卻無人問津的情況。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希望增強厄瓜多爾當地居民對國內旅游景點的認知,改變人們對國內旅游業的認知,使人們了解到國內豐富的旅游資源,鼓勵人們選擇在國內旅游景點度假,促進國內旅游業的發展。 這是一個政府自我宣傳的典型案例,傳播主體是厄瓜多爾政府,受眾是厄瓜多爾民眾,傳播目標是向旅游市場推薦國內旅游景點,吸引人們留在國內度假。與該目標類似的旅游傳播并不在少數,常見的旅游傳播方案大都始于介紹自己的優點、特點,并配上精美的圖片。無論傳播內容中包含的元素有多少,信息的傳播流總是單向的,就算增加了互動的環節,與受眾的交流也是基于傳播本身,而非真實的旅游體驗。并且,與該目標類似的政府傳播也不在少數,大部分政府主導的旅游傳播是通過拍攝高品質的旅游宣傳片。但因為政府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可以記錄下景點*美好的一面,所以人們會擔心當自己親臨現場時并不能見到那樣的美景。 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策劃了一個名為“盲目的旅行”(Blind Trip)的傳播活動。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邀請并贊助國內40位旅行愛好者前往南美洲旅游勝地——哥斯達黎加旅游。當這些旅行愛好者享受完假期準備回國時,突然被告知他們從沒有離開過厄瓜多爾,他們去度假的地方是特納(Tena,厄瓜多爾的一個旅游城市)。在游客們無比驚訝之時,他們也重新發現了國內旅游景點的魅力。 為了使游客們相信他們即將出國旅游,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事先將游客出行所必須經過的場景全部布置成與哥斯達黎加相關的。提前將機場、紀念品店、大巴、路標,甚至手機的信號都改造成哥斯達黎加,每個細節的設計讓游客們以為他們真的就是在哥斯達黎加度假。同時,該傳播方案采用了實驗性廣告的拍攝手法,用隱蔽拍攝的視頻形式完整記錄了游客們的行程細節,真實體現了旅游景點,以及游客們在整段旅程中的反應,包括對旅游景點的真實評價,以及*后難以置信的表情。與以往國家官方旅游形象片的推廣方式有別,“盲目的旅行”在傳播形式上顯得別具一格。不僅那40位參與活動的游客切身感受到了厄瓜多爾的旅游景點絲毫不遜色于國外,戲劇化的情節設置增強了這段體驗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加深了人們對厄瓜多爾的印象,提升了好感度。 在本國的國慶假期之前,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將“盲目的旅行”視頻投放在各社交媒體平臺,YouTube上獲得了1 900萬次的點擊量,并得到包括CNN、YahooNews在內的1 400家媒體轉載報道。視頻采用真人拍攝,在傳播上更能引起情感共鳴,因而能引起更多的關注與討論。與前一年的國慶假期相比,厄瓜多爾國內航班的銷售額上漲了17%,前往特納的機票早已售空。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的創意十分新穎,甚至有些不符合政府機構通常給人們留下的嚴肅印象。單從傳播方式分析,該傳播方案確實創新大膽,但更值得其他傳播主體學習借鑒的是其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厄瓜多爾交通旅游部改變了自上而下的單方面傳播方法和思維定式,以傳播目標為導向,用國內游客的真實體驗作為傳播內容,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政府傳播與國家品牌 “國家品牌”由Simon Anholt于1996年首次提出,這一概念的出現為如何通過提升國家形象來實現經濟利益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自此,他的觀點迅速滲透到眾多國家形象傳播的理論中,這些理論假設國家可以像商品一樣營銷,積極有力的國家品牌將為該國在競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商業社會的發展,品牌和國家已經在消費者的頭腦中融合。Anholt更是搭建了“The Points ofthe Hexagon”(國家品牌六邊形)模型,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品牌是否成熟的尺度,其中的六個組成要素分別是:旅游業、出口、外交政策、投資與移民、歷史與文化、本國人民。此外,Anholt創建了“National Branding Index”(國家品牌指數),用于量化世界對每個國家的認知,就如同國家是大眾品牌一樣。 品牌打造不只是微觀品牌,更重要的是宏觀品牌,宏觀品牌對微觀品牌有重大的制約和鼓勵作用。美國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發展成世界**強國,但美國品牌在歐洲代表的是盜竊者、暴發戶,代表質量低劣,所以美國貨在歐洲一直賣得不好。兩次世界大戰后,由于美國成功的外交政策,尤其是馬歇爾計劃的成功,美國國家品牌形象逆轉,從而大大提升了美國產品的品牌。20世紀80年代初,因為國家品牌效應不高,日本車在美國市場售價很低。但日本在80年代給世界留下勤勞肯干、具有團隊精神、做事精益求精等印象,短時期內日本品牌就在世界各地開始崛起。 創造國家品牌的目的是塑造積極的國家形象,所以品牌是受國家形象驅動的,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視覺和符號。2011年9月21日,時任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發起“非凡英國”計劃。時值英國經歷了城市暴亂、經濟持續低迷,也是為了迎接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這項國家形象工程由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FCO),英國貿易投資總署(UKTI),內閣辦公廳,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術部(BIS),英國文化協會,英國國家旅游局以及私有領域合作關系共同實施,旨在向世界展現英國在企業、知識、創造力、文化、環境保護、音樂、語言、文化遺產、鄉村、運動、創新、購物等方面的優勢,并以各個優勢為主題設計相應的宣傳方案和活動。英國發起的國家形象計劃沿用了品牌與品牌形象的概念,將英國元素在“非凡英國”品牌的包裝下推向世界。 ……
西方社會組織的傳播: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王勇,筆名海馬。1966年5月生,江蘇海安人。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士,哲學博士后,教授。中國作協會員,江蘇網絡文學院院長。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火,澳門大學訪問學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作品200萬字,學術專著等7部,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5個,省級以上獎項6個。曾任中央電視臺等重量媒體記者、江蘇記者站站長。現任三江學院校黨委委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