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統計體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8127
- 條形碼:9787520338127 ; 978-7-5203-381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統計體系 本書特色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旨在通過對影響中國統計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系統、深入專題研究,為中國統計體系改革發展、統計方法應用創新提供一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本年度報告共包括五大專題:(1)大數據與政府統計;(2)中國投入產出核算;(3)中國失業統計體系;(4)經濟景氣監測統計;(5)金融穩健指標修訂。各專題重點圍繞中國統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發展歷程、現狀分析、主要問題、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等,同時也非常注重國內實踐與國際標準、其他國家實踐的比較研究,以及對統計數據質量的評估,由此探討中國統計體系的未來發展方略,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統計體系 內容簡介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旨在通過對影響中國統計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系統、深入專題研究,為中國統計體系改革發展、統計方法應用創新提供一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本年度報告共包括五大專題:(1)大數據與政府統計;(2)中國投入產出核算;(3)中國失業統計體系;(4)經濟景氣監測統計;(5)金融穩健指標修訂。各專題重點圍繞中國統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發展歷程、現狀分析、主要問題、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等,同時也很好注重靠前實踐與靠前標準、其他國家實踐的比較研究,以及對統計數據質量的評估,由此探討中國統計體系的未來發展方略,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統計體系 目錄
導論
專題一 大數據與政府統計:機遇、挑戰及對策
一 大數據時代:新的形勢
(一)大數據的概念
(二)大數據的特征
二 大數據與統計變革
(一)數據存在方式有變化
(二)數據搜集思路有變化
(三)數據分析方式有變化
三 大數據與政府統計體系
(一)政府統計體系
(二)大數據與政府統計:應用與實踐
四 大數據時代:政府統計的機遇與挑戰
(一)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統計的機遇
(二)大數據對政府統計的挑戰
五 大數據時代下政府統計的改革與發展
(一)加速政府統計相關的法律完善和制度建設
(二)加快建立和健全大數據管理機制
(三)增加政府統計的工作載體,優化政府統計服務
(四)拓寬政府統計數據來源渠道
(五)改進政府統計的工作方法和數據分析方式
(六)構建政府統計的大數據平臺和名錄庫
(七)優化統計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六 結語
專題二 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發展評析與展望
一 投入產出核算發展回顧
(一)投入產出核算產生背景
(二)投入產出核算發展歷程
二 投入產出核算的理論與體系
(一)投入產出核算的經濟理論基礎
(二)投入產出核算體系
(三)投入產出核算的發展與應用
(四)投入產出核算發展新動向
三 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發展
(一)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變化特點
(三)《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與投入產出核算
四 中國投入產出核算問題分析
(一)政府統計的整體性、一致性不足
(二)非“純”產品部門
(三)編表價格的不同
(四)調查對象的區別
(五)調查方案設計與編表方法
(六)基礎數據處理困難及質量問題
(七)核算外人為因素的影響
五 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改進思路和對策
(一)部門分類的調整
(二)核算價格的改進
(三)編表方法的改進
(四)投入產出核算的及時性
(五)編制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
(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六 總結與展望
(一)投入產出核算學術研究
(二)投入產出核算實踐應用
專題三 中國失業統計體系:改革與發展
一 失業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失業理論
(二)西方經濟學失業理論
(三)失業的類型
二 失業統計:基本方法
(一)失業的界定
(二)失業統計的指標
(三)失業統計的方法
三 中國失業統計的發展與演進
(一)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時期
(二)改革開放初期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
四 中國失業統計體系的現狀
(一)中國現行失業統計體系
(二)現行失業統計體系的國際比較分析
(三)中國失業統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 中國失業統計體系的改革思路
(一)中國失業統計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方向
(二)中國失業統計體系改革的建議與意見
專題四 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發展分析
一 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基本內涵
(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指標
(二)擴散指數
(三)合成指數
二 國際上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歷程
(一)探索發展期
(二)逐漸成熟期
(三)國際化時期
(四)21世紀的發展
三 代表性國家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
(一)美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
(二)日本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
(三)韓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
四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與現狀
(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的經濟景氣監測體系
五 提升中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中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經濟景氣監測統計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專題五 金融穩健指標體系修訂展望
一 引言
二 發展回顧
(一)FSI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二)FSI體系面臨的新挑戰
三 系統評估
(一)總體評估
(二)指標評估
四 發展展望
(一)基本思路
(二)發展分析
五 政策建議
(一)積極參與FSI修訂工作
(二)建立全面的金融穩定評估體系
(三)積極改進金融穩定統計的數據缺口
(四)適時建立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框架
(五)加強影子銀行體系和0TC衍生產品的統計與監管
附錄一 G20應對信息缺口二十條建議(DGI-1)
附錄二 DGI-2二十條建議
索引
展開全部
中國統計發展報告(2018)/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統計體系 作者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統計系任。主要從事經濟統計和資本市場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計量經濟學、經濟統計學等領域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