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5648
- 條形碼:9787547515648 ; 978-7-5475-1564-8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跳出圍繞“名女性”的傳統歷史敘述,著眼平凡的底層女性
☆解析“三姑六婆”負面形象形成的歷史過程
☆本書在明代女性職業與生計的研究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內容簡介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運用明代官書、文集、方志、筆記、小說等文獻,討論文本中的“三姑六婆”,不僅生動地勾勒了這些活躍于市井巷陌的中老年婦人之生活樣貌,還分析了其背后所隱藏的文化意涵,并呈現“三姑六婆”的實際社會功能及其所反映的兩性關系等問題。不論是就婦女史、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本書所探討的都是一個饒富趣味、亟待深究的課題。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目錄
目 次
**章 緒論
第二章 文人筆下的“三姑六婆”
**節 “三姑六婆”的形象演變
第二節 刻板印象
第三章 “三姑六婆”所反映的明代女性職業
**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醫療·生育
第三節 買賣·中介
小結
第四章 “三姑六婆”與明代的兩性關系
**節 男外女內——理想的兩性關系
第二節 超越與媒介——婦女生活的擴展
第三節 衛道之士的不安——負面形象成因探索
小結
第五章 “三姑六婆”與晚明世風
**節 明代社會風氣變遷中的婦女
第二節 女性犯罪與法律規范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征引書目
附圖
圖1 京師城坊圖
圖2 品官、庶人婚禮圖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節選
“三姑六婆”一詞通常指性喜搬弄是非、道人長短的婦人。一般以為*早指稱此一名詞者,是元末明初的陶宗儀(1316—1403),他在《輟耕錄》中指出“三姑”為尼姑、道姑、卦姑;而“六婆”則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其實,我們更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早在元初,趙素于《為政九要》里即提出:“三姑者,卦姑、尼姑、道姑也;六婆者,媒婆、牙婆、鉗婆、藥婆、師婆、穩婆。”此與《輟耕錄》記載的順序稍異,但內容完全相同,故陶氏之說當承于此。
……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宋代尚未出現“三姑六婆”一詞,部分官箴與家訓,漸將幾種婦人歸為一類,不過涵蓋的范圍較為狹窄。宋人筆記中雖然記載了個別的相關資料,但不如明代的多樣,也不像元明之后視其有如洪水猛獸而嚴加撻伐。元代開始將“三姑六婆”合稱,惜因資料所限,如今只能略知一二。明代以降,豐富的話本小說與戲曲創作中屢現的“三姑六婆”幾乎成為“淫媒”的代稱,值得我們注意。
因此,本書擬以明代為背景,嘗試探究幾個問題: **,“三姑六婆”在明人文獻中呈現何種形象?明代士大夫批評她們的同時,又反映了哪些文化意識?再者,這些專屬于女性的職業,在明代社會中的實際活動為何?其活動對于當時婦女與社會產生怎么樣的沖擊?晚明社會風尚變遷中的婦女又呈現何種面貌?“三姑六婆”在其中扮演了怎么樣的角色?筆者首先討論明代文本中的“三姑六婆”;繼而試著分析文本背后所顯現的文化意涵,探討“三姑六婆”的實際社會功能,及其所反映的兩性關系等相關問題;*后觀察晚明世風變異下的“三姑六婆”。據此可知,由“三姑六婆”探索明代婦女之歷史處境與社會環境,實涉及性別、階級與心態等諸多因素,不論是就婦女史、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都是一個饒富趣味、亟待探究的課題。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作者簡介
衣若蘭,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劍橋大學Clare Hall學院博士后。曾任劍橋大學歷史系、愛丁堡皇家科學院(Royal Society)、新加波國立大學、日本奈良女子大學、臺灣“中研院”訪問學者。現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女性史、明清社會文化史、中國史學史。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