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25036
- 條形碼:9787569925036 ; 978-7-5699-250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本書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學經典里蘊藏著中華文明的光芒與智慧,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與力量。 1. 內容上,本叢書采用“原典+注釋+譯文”的形式,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不僅讓讀者更好領會經典的內涵,這樣的架構方式也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梢哉f既立足經典,又兼顧了歷史傳承與當代人的需求。 2.無障礙閱讀。叢書將原典中生僻的字詞都進行了拼音標注,同時重點字詞、句子、人物等重點詳細解釋,使得整個閱讀過程非常順暢。 3. 每冊圖書配以精美插圖,排版簡約精致,簡體橫排,稀疏有秩,讀起來非常輕松。 4.裝幀典雅,雙封裸脊,具有古典韻味;書名字體來自清光緒年間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秀潤華美,正雅圓融。封面裝飾圖案是從書籍對應年代中尋找銅器、壁畫、玉器、家具中的紋飾圖案 。特殊工藝,考究用紙,簡約大氣,封面圖片燙彩色漆片,書名燙黑色漆片,封面用深黃大地紙,富有肌理感,內封用牛皮紙,具有歷史感。 5.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為國別體史書。全書400多章,共33卷,約12萬字。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由于內容龐雜,本書只選取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加以注釋、翻譯,并配以精彩讀解,以期使讀者對這部偉大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領略傳統國學的博大精深。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內容簡介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本書廣征博引,對其內容作了詳盡的注釋。其記載的這些謀臣策士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游說案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學習借鑒游說、勸說別人的策略和技巧,并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目錄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節選
【原文】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于齊。”顏率至齊,謂② 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實也,愿大王圖③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注釋- ①九鼎: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又用為禮器。多以青銅鑄成,三足(或四足)兩耳。九鼎相傳為夏禹收九州之金鑄成,遂為傳國之重器。②謂:對某人說。③圖:考慮,計議。 【譯文】 秦國發動軍隊逼近洛陽城下,向東周朝廷索要九鼎,周君為這件事感到憂慮,就告訴了大臣顏率。顏率說:“大王不必憂慮,請讓臣去向東方的齊國借兵救援!鳖伮蕘淼烬R國,對齊王說:“秦國的這種行為殘暴無道,想要發動軍隊來周索要九鼎,周的君臣在朝廷里商量對策,與其將九鼎給秦國,不如將它送給大國。能夠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將會給您留下美名;能夠得到九鼎,將是厚重的寶物。請求大王考慮一下這件事!饼R王聽了大為高興,就調集了五萬人的軍隊,派遣陳臣思做大將,前去救援東周,于是秦國的軍隊撤退了。 【原文】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鳖伮手笼R,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鳖伮试唬骸安豢。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 “寡人將寄徑于楚!睂υ唬骸安豢伞3加镁哦Γ\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蓖踉唬骸肮讶私K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① 壺醬甀② 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③止于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④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饼R王乃止。 注釋- ①醯(xī): 醋。② 甀(zhuì): 甕。③ 漓然: 水滲流的樣子。④(wǎn):牽引。 【譯文】 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東周君又為九鼎的事感到憂慮。顏率說:“大王不必憂慮,請讓我再去東方解除您的憂慮!庇谑穷伮视謥淼烬R國,對齊王說:“東周依靠齊國發兵相救的義舉,才使得君臣父子能夠保全,所以東周愿意獻出九鼎,但不知道貴國將要走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送到齊國呢?”齊王說:“我打算向梁國借道。”顏率說:“大王您不能向梁國借道。梁國的君臣也都想要得到九鼎,他們在暉臺和沙海謀劃這件事情已經很久了。九鼎運入梁國的境內,必定不能再運出了!饼R王說:“我打算向楚國借道。”顏率回答說:“大王您也不能這樣做。楚國的君臣也想要得到九鼎,他們在葉庭之中也謀劃很久了。如果九鼎運入楚國境內,也必定運不出來!饼R王說:“我到底要從哪條道路才能把九鼎運送到齊國呢?”顏率說:“我們東周的君臣也在私下里為大王憂慮這件事情。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之類的東西,能夠揣在懷里、用胳膊夾著或者用手提著就帶到齊國;它也不像鳥群聚集或烏鴉飛散、兔子狂奔或駿馬飛馳一樣,頃刻之 間就來到齊國。過去西周討伐殷商的時候,得到九鼎,一只鼎都要九萬人一起才能夠抬動,總共用了九九八十一萬人,用到的兵士和工匠以及所需要準備的器械和被服用具更是難以計數。現在大王即使有那么多的人,但從哪條道路運送呢?因此我私下里為大王憂慮這件事情。”齊王說:“你多次來到我齊國,還是不 想把九鼎給我罷了!鳖伮收f:“不敢欺騙貴國,您快點決定從哪條道路來運送九鼎,我東周遷移九鼎來等待您的命令。”于是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想法。 【解讀】 九鼎相傳是夏禹收九州之金而鑄成的,后來成為“傳國之重器”。它代表著周王室在各諸侯國中的宗主地位。但是歷史發展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質上已經沒有哪個諸侯國再把周王室當作自己的宗主國而放在眼里。不過九鼎在周君以及其他諸侯國君的心目中,依然是周王室權威的象征。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征戰攻伐,戰國七雄都想得到九鼎,兼并其他諸侯國,成為天下新的霸主。秦國發動軍隊來索要九鼎,就是想要取代西周的宗主地位,統一各國,稱霸天下。九鼎的確是非常重的。在2007 年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的中原祭祖活動中所復制安放的九鼎,是用現代化的大型起重機來運送的,可見 九鼎確實并不那么容易搬運。當時周王室的力量已經非常弱小,而秦國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能夠和它相抗衡的,也只有位于東方的齊國。所以顏率要到齊國去請求援兵。本篇講述了兩件事,一是顏率(游說主體)游說齊王(游說客體),請求齊王派出軍隊嚇退秦國軍隊。在國君面臨給與不給九鼎的兩難選擇的時候,顏率挺身而出,他對當時各個方面的利害關系明顯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胸有成竹地毛遂自薦,要到東面的齊國去搬救兵。他見到齊王,主要采取了兩方面的游說策略(游說本體),首先稱贊齊王派出軍隊挽救周王室的危難是義舉,稱贊齊國是大國;其次許諾將九鼎送給齊國。也就是說,他一方面用好聽的話來贊美齊王,使齊王得到了心理上的虛榮和滿足,聽了這話,他已經有點飄飄然了;另一方面許諾齊王以現實的利益,使齊王有了做出派出軍隊這一決策的直接動力。而客觀上,齊國又是能夠和秦國相抗衡的,這在現實中是可行的,它能夠實現讓秦國軍隊退卻的目的,所以,有了這兩方面實實在在的好處,“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接著本篇又講述了第二件事,依然是顏率游說齊王,讓齊王打消索要九鼎的念頭。周王室依靠齊國軍隊的力量嚇退了秦國軍隊之后,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齊王要求顏率兌現送給他九鼎的諾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點。顏率又來見齊王,這次他主要采取的游說策略是:在答應送給齊王九鼎的前提下,擺出運送九鼎面臨的兩個實際困難。一是運送路線無法解決。由于齊國和周之間隔了梁國和楚國,齊王先后提出了借道魏國和楚國兩條運送路線。顏率擺出了梁國君臣和楚國君臣都對九鼎覬覦已久的事實,否定了齊王借道運送九鼎的設想。二是搬運九鼎的人和設備難以解決。由于九鼎體積大、重量大,搬運九鼎需要數十萬人,需要大量的搬運工具和后備物資,齊王同樣都無法解決。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探討和辯難,顏率巧妙地將皮球踢給了齊王,又一次化解了周君的危難。
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戰國策/不可不知的中華國學經典 作者簡介
聶超軍:曾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對國學經典解讀有較為深刻的研究。 現主要從事青年國學課堂國學課程教學研究與授課工作。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