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9759
- 條形碼:9787520339759 ; 978-7-5203-39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國學大師,他也可以算作致力于政治與學術雙向進路的典型報人。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圍繞章太炎在報刊實踐、傳播思想(涉及新聞思想)兩個方面展開研究,關注章氏辦報所努力的三個面相:革命宣傳、輿論監督和保存文化,分別對章氏不同時期創辦或參與的報刊進行縱向研究,這些報刊主要包括《蘇報》《民報》《國粹學報》《大共和日報》《華國月刊》和《制言》雜志。章太炎繼承了戊戌變法時期的重要遺產:“學會-報刊-學堂”三位一體的傳播模式,他在中國近代的報刊實踐曾對政學兩界產生過重要影響。圍繞章太炎與報刊之間關系的研究,《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僅是一個起點。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緣起
二 學術史之綜述
三 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第二章 作為學問家報人的章太炎
一 章太炎與近代報刊關系之簡述
二 章太炎步人報業原因探析
三 章太炎辦報內容的三個方面
四 結語
第三章 1900年前章太炎的辦報活動
一 章太炎辦報之思想基礎
二 維新遺產:“學會一報刊一學堂”三位一體
三 以報刊開浙江風氣之先
四 結語
第四章 革命風潮之初盛:章太炎與《蘇報》
一 作為《蘇報》撰稿人的章太炎
二 1903年革命風潮中之《蘇報》
三 “蘇報案”對章太炎個人之影響
四 國內外輿論與“革命圣人”
五 “蘇報案”之影響力
六 結語
第五章 從革命到啟蒙:章太炎與《民報》
一 章太炎及其主辦之《民報》
二 章太炎主持《民報》后的新開拓
三 《民報》與革命輿論的構建
四 啟蒙與革命:《新民叢報》與《民報》在國內之傳播效力
五 結語
第六章 國粹與“學戰”:章太炎與辛亥前的學術期刊
一 學術報刊:戊戌“學戰”的一種延續
二 對晚清輿論中的反傳統思想之否定
三 “國粹”之傳播效力
四 《教育今語雜志》:中國教育史上的隱秘一頁
五 結語
第七章 輿論監督與報刊轉型:章太炎與《大共和日報》
一 政黨政治之實踐與報刊轉型
二 《大共和日報》致力于輿論監督之努力——以民國元年為中心
三 章太炎與民國元年之輿論界
四 結語
第八章 學術民間化之新探索:章太炎與《華國月刊》
一 《華國月刊》之創建
二 《華國月刊》之表現
三 瞥觀《制言》雜志
四 結語
第九章 章太炎傳播思想探析
一 清末革命傳播主題之下的啟蒙因素
二 傳播思想中的自由色彩
三 一以貫之的愛國情懷
四 白話文:傳播思想的化雅為俗
五 結語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節選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四)太炎弟子的首次集結 前面已經提及傾向于章太炎一方的《民報》撰稿人員,其中章太炎的弟子有汪東、湯增璧、黃侃和周作人,加上其他人士,《民報》已經不再局限于政治的論爭,而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傾向。據陶冶公回憶,除章太炎之外,擔任編輯的還有“但燾、汪東、黃侃、湯增璧、劉光漢、陶成章(繼章太炎任主編)諸人”。新的血液的輸入,表明章太炎欲在孫中山、黃興等同盟會領導攜部分撰稿人南下之后,力圖重新羅織鼓吹力量,開拓后期《民報》宣傳的新局面。筆者將章太炎及其弟子因為辦報而集結為團體的史實歸納為三次,**次即《民報》時期,第二次是《華國月刊》時期,第三次則為《制言》雜志時期。 1.擴大撰稿人群體 《中國新聞年鑒》在1983年這一期中開始以“新聞界名人介紹”為題,逐步介紹對中國新聞事業具有影響的人物,本期選介了辛亥革命前的133位新聞界名人。這其中就包括章太炎一派《民報》編輯和撰稿人員9位,分別為章炳麟、汪東、劉師培、黃侃、陳去病、柳亞子、蘇曼殊、田桐、宋教仁。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后期《民報》陣容的整體規模,并不比前期《民報》遜色。方漢奇先生總結了《民報》整個寫作班子所具有的特點,他說:“以章太炎、陳天華、宋教仁、朱執信等人為核心組成的《民報》編輯部的這個班子,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的宣傳班子。十個主要的編輯撰稿人,平均年齡還不到二十五歲。其中,年紀*大的章太炎三十九歲,其次是陳天華,三十一歲。年紀*小的汪東,才十六歲。其余的都只有二十來歲。除了章太炎和劉師培外,全部是弘文、法政、早稻田等幾個大專學校的在校學生,是這一時期留學日本的革命知識分子。這個班子也是一個十分強有力的宣傳班子,它既有章太炎那樣的有學問、有聲望、有影響的老宣傳家,也有‘汲引新流,滌除陳舊,以法理之言勝’(曼華《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的年輕的革命宣傳家。”自從1907年3月孫中山南下后,《民報》的兩大主力干將胡漢民和汪精衛也隨之南下,策劃武裝起義。章太炎便有意增加《民報》的力量,據《劉師培年譜》的記載:“1907年2月13日,劉師培聽從馬君武建議,應章太炎等人的邀請,同時也由于清政府對安徽公學的嚴密監督,乃攜其妻何震、姻弟汪公權并蘇曼殊一起,東渡日本。”劉師培在《民報》臨時增刊《天討》上發表了《普告漢人》一文,隨后《民報》第13號刊發了他的《利害平等論》,顯然,這是章太炎的安排。除宋教仁、汪東之外,章太炎一系的撰稿人員幾乎都是在《民報》第13號之后逐步加入的,這一力量對比的變遷正和孫中山派人士的南下相關。如前所述,汪東在章太炎的授意下,撰寫了《法國革命史論》,成為與康有為直接交鋒的革命派猛將,湯增璧激揚俠風更使《民報》增色不少,可以說這些都是在章太炎這一核心領導組織之下逐步開展的。章太炎一派《民報》編輯和撰稿群體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可歸納為:他們幾乎都接受過中國傳統儒家的經典教育,絕大多數為留日學生,或者有過游學、考察日本之經歷,這樣,他們在日本亦能夠間接接觸西方之思想觀念,促使他們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思索現實。“文人論政”應是中國士大夫傳統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的結合,近現代中國知識精英以報刊論政報國思想的體現——“書生報國無他物,惟有手中筆如刀”。然而,在東京這個海外的輿論場之中,《民報》館成為革命排滿的思想策源地,革命派同人寄希望于建立共和制的新國家。如劉師培、宋教仁這些“主要是有傳統功名,但又具備一定新知的新型士大夫”,他們集結在章太炎為主編的《民報》社之中,從而使報館成為多功能機關,既是化解阻力、贏得支持的輿論陣地,又是其成員的重要聯絡點。學者程麗紅指出:“非但政治家,而且眾多民間的自由知識者也以報刊為媒介,集合同道,共同發言,形成以報刊為中心的特定的輿論群體。” ……
章太炎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王磊,安徽淮南人,本科、碩士、博士皆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中國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新聞報刊史。現為嘉興學院教師,曾發表與章太炎研究相關的淪文近十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