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0206
- 條形碼:9787520330206 ; 978-7-5203-302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本書特色
新時期兒童文學是一個有待深化的研究領域,而生態倫理則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富有新意的理論問題,“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將這兩者聯系在一起,就提出了一個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命題。田媛著的《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對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進行系統分析,既概括出了新時期兒童文學生態倫理意識的特點,又指出了如何建構生態倫理社會的方法與策略,為人類的未來勾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內容簡介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以生態倫理為切入角度,以“兒童本位”的兒童觀為基礎,從新時期以來兒童文學中生態倫理意識的確立、表現以及發揮的作用等方面展開,結合具體文本對這一時期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狀況進行一次專題性歸納。傳達了新時期兒童文學對兒童與自然的關系、生命在自然規律的探索,以及對其中所呈現出的生存狀態、簡約、環保的生活理念和兒童“自然感性”生活回歸等關系的生態思考,就新時期兒童文學如何更好地擔當起肩負的使命進行深入思索和探究。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目錄
導論
**節 概念厘定及論題的產生
第二節 論題的研究現狀、意義及方法
**章 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倫理關系構建
**節 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構
第二節 兒童與自然的性靈相通
第三節 守望詩意的“家園
小結
第二章 生命價值的追問與生命存在的體驗
**節 對生命的重新解讀
第二節 原生態生存狀態的真實呈現
第三節 生命美的體驗
小結
第三章 生活理念的調整與環保意識的增強
**節 消費觀念的轉變
第二節 “兒童生活”的回歸
第三節 環保意識的生成
小結
第四章 博愛精神的張揚與凸顯
**節 仁慈與關愛的精神導向
第二節 憐憫與同情的道德關懷
第三節 懺悔與救贖的人格完善
小結
結語 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
參考文獻
致謝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節選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一對生命價值的認可 長期以來,由于對自然地位和價值的忽視,人類認為自然是沒有價值的,人們認定的價值的概念主要是用來表述對象與人的利益之間的關系,對于存在于自然中的生命,人們更多地把它們看成是人類的所有物,看成可以任意捕殺和丟棄的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類往往根據自己的感覺和愿望,帶著功利的心態和戴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動植物生命,“認為自己所具有的諸如理性、審美的創造力、個體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意志這樣一些獨特性,與動植物所具有的那些能力相比,更有價值一些”①。這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但事實并非真的像人想的那樣絕對,自然界中很多生命的能力都在人類的能力之上,鳥會飛、蜘蛛會結網、袋鼠跳得遠、馬兒跑得快,這些特性如果人類不借助工具是無法做到的。生命是自然中的重要存在,對生命價值的認可關系到對自然價值的認可,西方生態學者認為自然物種具有內在的價值,在本質上與人類是相同的,從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到納什的“大自然的權利”都是強調萬物平等的認識論和價值觀。羅爾斯頓的自然價值論認為,“荒野(自然)是一種自我組織的生態系統,是那些有權為自己生存和繁榮的存在物的棲息地,人類應把它理解為需要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的內在價值的表現;人類并沒有創造荒野,而是荒野創造了人類;作為生命的溫床,荒野以及由荒野生物組成的生命共同體擁有獨立于人類的價值即內在價值。自然內在價值是自然的、固有的,不需要以人類作為參照”②。生態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為價值判斷的*高標準,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個體生物的價值都是整體生態系統固有價值的組成部分,整體所攜帶的價值大于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所具有的內在價值,都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保羅·泰勒認為,“沒有自然界生命序列中其他成員的幫助,我們無法自己存活下去。只有整個地球生物圈的正常運作,我們自己的生存才可能得以持續。”“對于自然價值的確認,對于進一步維護人的美好生存秩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人并不特殊于任何其他的生命,甚至還依賴于其他生命而生存,因此認可這些生命的存在意義、尊重所有生命生存的權利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花鳥魚蟲都是我們身邊的真實存在,刺猬、螞蟻、松鼠、野鴨這些大大小小的動物都和我們毗鄰而居,同處一個地球家園,作為大自然的主導力量,我們不應該帶著根據人類的利益和目的強加于動物或植物身上的抽象的形式、種類或墨守成規的老觀念看待它們,“自古以來,人對待野生動物的態度就是蠻橫不講理的,只許人類血腥獵殺,不許動物絲毫反抗,如果動物膽敢還人以顏色,便是大逆不道,冠以食人獸的惡名,圍剿誅殺,毫不留情”(沈石溪《刀疤狼母》)。只有正確面對其他生命的存在、尊重這些生命的存在、認可這些生命的存在地位,才可以獲取其他生命物種的信任,締結良好的自然親緣關系,才能和諧共生,“所有物種都因而被認為應該得到同等的道德關懷和考慮”。這種關系的確立,不僅有助于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還能讓高度社會化的人類從文明的“異化”狀態中洞見自身存在的危機,時刻警醒。兒童與自然有天然的親和關系,兒童文學作家們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將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融入其中,在作品中展現了原生態生命的活力與美麗,同時將兒童生命還原至自然界,讓他們在對生命重新認識的過程中,進一步尋找自身的價值定位,深化對生命的理解。新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家們對于生命價值的存在表達了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他們通過書寫自然界中的生命存在的“內在價值”,表現人與自然平等的生態意識,呼喚人們的生態整體主義意識,展示給兒童一個豐富、廣闊的生命生存狀態。 ……
新時期兒童文學中的生態倫理意識研究 作者簡介
田媛,女,1981年4月生,山東濟南人。山東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現為山東建筑大學教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新時期兒童文學研究。先后在《齊魯學刊》《中國成人教育》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5項,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