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文史雜錄 本書特色
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藏書家、編譯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自1949年后首次還原初版風貌集結出版 由陳子善、王稼句聯合策劃推薦
文史雜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民國有名藏書家、作家周越然的雜文集之一,本書中的文章為作者在讀書及從事出版工作中所得到的經驗,以及和文化名人交往的回憶。作者不但是知名的藏書家,還精通英文,這讓他對靠前外的文學及學術作品都很了解,此外,他還與許多當時的文化名流來往密切。這樣的經歷不僅讓他見多識廣,同時也讓他洞明事實,從而發表了很多讀到的見解,例如,作者認為:性喜幽默者,不得不小心謹慎。本書的很大特點之一在于集外文搶先發售完整集結出版,在書中可以品味原汁原味的周越然。
文史雜錄 目錄
非宋即元 / 001
書 談 / 021
關于《皇明諸司
廉明奇判公案》 / 047
《白雪遺音》 / 051
辛亥文獻 / 056
國父之函 / 063
《理想的婚姻》 / 065
《英語歧字辨異》弁言 / 068
《德國學校近世語
教授法》譯者自敘 / 069
《古史鉤奇錄》序言 / 071
《天方夜譚》弁言 / 072
《亭子間嫂嫂》序 / 075
羅思精小傳 / 077
“給我力量……” / 079
作家不一定是天生的 / 083
帽不離頭的文豪 / 087
值得研究的老古董 / 092
翁狀元軼事 / 098
馬眉叔的才學及其被罵 / 101
追憶先師嚴幾道 / 105
蘇曼殊與我 / 111
從林庚白想到南社 / 117
岷帆公遺墨與事略 / 121
大伯父家訓 / 129
小考在清末 / 138
湖城英語教師之先鋒 / 144
回憶上海租界 / 150
“商 編” / 156
茶茅兩司 / 164
版稅大王 / 170
半年生活 / 174
廿一年之春冬 / 179
讀書一年 / 183
一件喜事 / 185
覆新之慶 / 186
新年新歲 / 189
新年中的反省 / 193
今年的愿望 / 196
夏季的理想生活 / 198
上海文化界之現狀 / 201
文化衰落與補救 / 205
婚姻與生育 / 207
兒女的婚嫁 / 211
孕 / 214
衣服漫談 / 218
說幽默并舉例 / 221
說接吻 / 226
論 嫖 / 231
長三的末落 / 236
肅清乞丐 / 243
日本現今的文化 / 246
在日本所見 / 250
日本蛋 / 254
日本的女性 / 256
藝妓說 / 259
漫談裸體畫 / 263
“東西不相謀” / 267
交換意見的工具 / 270
冠首語與收尾語 / 272
疊字與疊聲 / 277
兩名一事,一事兩名 / 283
講外國話 / 285
學習外國語的一個秘訣 / 289
英語學習法 / 293
英語教學法 / 298
語音學的定義 / 308
新制中學的外國語
教授原理及課程細目 / 311
初級外國語之試驗 / 318
編后小記 / 322
文史雜錄 節選
非宋即元 一 書籍大概得分為兩類:(一)應仔細收藏者,(二)可隨便翻閱者。前者不宜損傷,后者不怕遺失。前者含古董性,后者為流行品。前者,傳世較稀之古本也;后者,市上常見之刊物也。前者即宋金元本,或明初本,或清代精刻本,或名家手抄手校本。后者即普通木刻本,或傳抄本,或鉛印石印本。本篇及行將在本報連續發表諸篇(約計八篇),專講*可珍貴之古本,故以《非宋即元》為題。然有時亦難免自破其例,即所述者不盡為宋為元,如本篇之金本《尚書注疏》是也。惟金版*少,且*為藏家所尊視,其真值實與宋版元版相等。他篇中或者間及明代刊物如華氏會通館活字本者,亦取其可珍也。 《非宋即元》各篇之主旨,在使初學版本者,或不研究版本而嗜書籍者,得知宋元本之真相,得見宋元本之真面目也。每篇所講之書,或四五種或五六種不等。每種必說明其要略與行格等等,且每種必影印其*精華之半葉(不作“頁”字)。本篇先講經部,以后再講史部,子部,集部。經史子集四部,亦有稱為“甲,乙,丙,丁”者。 依清代四庫分類法:經部細別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類,四書類,樂類,及小學類。本篇所擇諸書,易類一種,書類二種,詩類一種,禮類一種,春秋類一種。每種所影印之葉,其原本今尚為作者所有,非若他人之“有目無書”,或借自別家者也是。 本篇所講各書如下: (一)宋本《易傳》(即《周易程傳》) 《易傳》,宋程頤撰,入清四庫經部易類二。其書但解上下經及彖象文言;系辭傳,說卦傳,雜卦傳無注。提要引楊時跋語云,“伊川先生著易傳,未及成書,將啟手足,以其書授門人張繹。未幾繹卒,故其書散亡。學者所傳無善本。謝顯道得其書于京師,以示余;錯亂重復,幾不可讀。東歸,待次毘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復,逾年而始完……”。提要又云,“程子不信邵子之數。故邵子以數言易,而程子此傳則言理;一闡天道,一切人事。蓋古人著書,務抒所見而止,不妨各明一義。守門戶之見者,必堅護師說,尺寸不容逾越,亦異乎先儒之本旨矣”。 本篇所影印之半葉,系卷一**葉。(見圖一)原書板匡高約市尺七寸半,廣約十寸半。版心記字數,并有刻工姓名;白口,單魚尾,左右雙欄。每半葉八行,每行十五字;經頂格,傳低一格。書中遇“貞”字缺筆(即不作*末之一點),此為宋刻之*大證據。原葉字字明晰,則又為宋印之證據矣。 (二)宋本《書集傳》 《書集傳》,宋蔡沈撰,入清四庫經部書類一。沈字仲默,號九峰,建陽人,元定之子也,事跡附載《宋史?元定傳》。提要稱,“慶元己末朱子屬沈作書傳,至嘉定己巳書成。淳祐中其子杭表進于朝,稱《集傳》六卷,《小序》一卷,《朱熹問答》一卷,繕寫成十二冊。其《問答》一卷久佚。董鼎《書傳集注》稱淳祐經進本,錄朱子與蔡仲默帖及語錄數段,今各類入綱領輯錄內。是其文猶散見于鼎書中,其條目則不可復考!缎⌒颉芬痪,沈亦逐條辨駁,如朱子之攻《詩序》。今其文猶存,而書肆本皆削去不刊。考朱升《尚書旁注》,稱古文《書序》自為一篇,孔注移之,各冠篇首。蔡氏刪之,而置于后,以仍其舊,蓋朱子所授之旨。是元末明初刊本,尚連《小序》!瓪J定《書經傳說匯纂》亦多所考訂厘正,蓋在朱子之說《尚書》,主于通所可通,而缺其所不可通,……而沈于殷盤周誥,一一必求其解,其不能無憾也固宜! 本篇所影印者(見圖二),卷四第四十三葉之前半也。原書板匡高約七寸半,廣約十寸又一寸之四分之三。版心記字數,并有刻工姓名;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每半葉八行,每行十五字;經頂格,傳低一格。原書字字明晰,足為宋印之證。 (三)金本《尚書注疏》 《尚書注疏》,唐孔颕達撰;穎達,字仲達,衡水人。常熟瞿氏有此書之全本二十卷。其藏目卷二云,“案《說命中》篇“惟天聰明”節,注疏各本偽脫。日本山井鼎據古本宋版,正誤補缺,載之《考文》。此本正與之合。……余與《考文》所載宋版合者什九。核其文義,多勝他本。止如《堯典**》,疏云“交代揖讓,以重無為,故為**也”。各本“重”皆作“垂”,阮校亦以“重”為非。竊意惟重之所以冠諸首,孔氏正以“重”字釋堯典為**之故,似作“重”為優。此類甚眾,未能殫述!宾哪坑衷,“每半葉十三行,行大字廿六至廿九不等;小字皆卅五,蠅頭小楷,雕鏤極工,雖南宋精槧,不能及也! 本篇所影印者(見圖三),二十卷第六葉也。板匡高約六寸半,廣約九寸,白口,雙魚尾,版心記字數,惟無刻工姓名。 (四)宋本《詩集傳》 《詩集傳》,宋朱熹撰,入清四庫經部詩類一。提要云,“朱子注易,凡兩易稿。其初著之易傳,宋志著錄,今已散佚,不知其說之同異。注詩亦易兩稿。凡呂祖謙《讀詩記》,所稱‘朱氏曰’者,皆其初稿,其說全宗《小序》。后乃改從鄭樵之說,是為今本。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無一語斥《小序》,蓋猶初稿;序末稱‘時方輯詩傳’,是其證也!瓧钌鳌兜ゃU錄》,謂‘文公因呂成公太尊《小序》,遂盡變其說’;雖意度之詞,或亦不無所因歟?自是以后,說詩者分攻序宗序兩家,角立相爭,而終不能以偏廢!稓J定詩經匯纂》,雖以《集傳》居先,而《序》說亦皆附錄,允為持千古之平矣! 本篇影印之宋刻《詩集傳》(見圖四),系卷五**葉。版匡高約五寸半,廣約八寸半。白口,單魚尾,左右雙欄,版心有刻工姓名。每半葉七行,每行十五字;小字雙行,字數同。此葉清晰異常,確是宋刊宋印。 (五)元本《禮記集說》 《禮記集說》,即《云莊禮記集說》,元陳澔撰,入清四庫經部禮類三。澔字可大,號云莊,都昌人。提要云,“是書成于至治壬戌!跹拥v科舉之制,易書詩春秋,皆以宋儒新說與古注疏相參,惟禮記則專用古注疏,蓋其時老師宿儒,尤有存者,知禮不可以空言解也。澔成是書又在延祐之后,亦未為儒者所稱。明初始定禮記用澔注。胡廣等修《五經大全》,禮記亦以澔注為主。用以取士,遂誦習相沿!瓭凰陶,在不知禮制當有證據,禮意當有發明,而箋釋文句,一如注《孝經》《論語》之法,故用以蒙訓則有余,求以經術則不足。朱彝尊《經義考》以免園冊子詆之,固為已甚,要其說亦必有由矣! 本篇影印者(見圖五),卷十六**葉也?逃【眩\元本之*上等者。原書版匡高約六寸,廣約八寸。黑口,雙魚尾,版心不記字數,亦無刻工姓名。左右雙欄,每半葉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字數同。 (六)宋本《春秋公羊傳注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彥疏,入清四庫經部春秋類一。公羊子齊人,名高。徐彥疏引戴宏序曰,“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與齊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何休之注亦同。何休,后漢樊人,字邵公,精究六部。徐彥,不知時代,清四庫館臣,據《廣川藏書志》,假定其為唐人也。 本篇影印者,系原書二十八卷第二十六葉之后半。版匡高約六寸,廣約八寸,白口,雙魚尾,版心記字數,惟無刻工姓名。左右雙欄;左欄外有耳子(見圖六),記某公某年,如本葉之“成十七”是也。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三字。此葉刷印雖佳,刻工并不甚精。 細觀上面影印各葉,可知下述四事:(一)宋版之字,大都作顏體,(二)元版之字,大多作趙體,(三)宋版多白本,(四)元版多黑本。 原載一九四三年七月一日《中華月報》第六卷**期
文史雜錄 作者簡介
周越然,民國時期著名藏書家、編譯家、散文家,因曾編著《英語模范讀本》而聞名,曾初版《修身小集》《風俗隨談》《舊籍叢話》等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