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2111
- 條形碼:9787532592111 ; 978-7-5325-921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利用肩水金關漢簡,在繼承前人對漢代西北邊塞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漢代弱水中下游(今額濟納河)流域的邊塞,包括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的部遂設置和肩水塞部分機構與人員駐地的移動。
其中,對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的部隧設置的考察,廓清了三個候官塞的基本建制,并比對現存烽燧遺址,為后續相關研究奠定基礎。尤其是對肩水塞的研究,因為相關資料豐富,討論更為深入細致,不僅梳理了肩水塞的存續時間、部隧設置、隸屬關系、作用地位,還澄清了所謂的“肩水部”的問題。
本書主要利用肩水金關漢簡,在繼承前人對漢代西北邊塞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漢代弱水中下游(今額濟納河)流域的邊塞,包括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的部遂設置和肩水塞部分機構與人員駐地的移動。
其中,對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的部隧設置的考察,廓清了三個候官塞的基本建制,并比對現存烽燧遺址,為后續相關研究奠定基礎。尤其是對肩水塞的研究,因為相關資料豐富,討論更為深入細致,不僅梳理了肩水塞的存續時間、部隧設置、隸屬關系、作用地位,還澄清了所謂的“肩水部”的問題。
而對肩水塞機構與人員駐地的研究,則主要探討了肩水候駐地的移動、肩水塞東部候長的治所,以及弱水中下游流域邊塞防御系統中的招待機構——“置”。這一部分,不僅證明了肩水候在A33、A32遺址間的移動,東部候長駐在A32遺址,還考察了在這一地區廣泛分布的“置”的駐地與功能。這一研究表明,通稱為肩水金關的A32遺址,并非僅僅駐扎金關,實際上是個復合型遺址,包括東部候長、金關、騂北亭、通道廄等都駐在此地,肩水候后期也駐在此地。與此同時,我們對肩水金關漢簡的性質就有了新的認識,即金關簡并非僅僅是金關的遺留物,還包括東部候長、騂北亭、通道廄和肩水候等留下的文書。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 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肩水金關漢簡,探討了肩水金關的建制設置和日常運轉等重要問題及漢代西北邊疆史和歷史地理學的細節問題,較為全面地介紹了肩水金關漢簡研究的*面貌。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 目錄
序
緒 論
上編 漢代張掖郡肩水都尉防區研究
**章 肩水塞部隧考
**節 存續時間
第二節 諸部
第三節 諸隧
第四節 部、隧隸屬
第五節 余論
第二章 橐他塞部隧考
**節 存續時間
第二節 南、中、北三部——兼論T168遺址命名
第三節 諸隧及部、隧隸屬
第四節 余論
第三章 廣地塞部隧考
**節 存續時間
第二節 部、隧及隸屬
第三節 余論
下編 弱水中下游邊塞防御機構駐地研究
第四章 肩水候駐地考
**節 封檢所見肩水候駐地
第二節 文書所見肩水候駐地及時間
第三節 郵書刺所見肩水候駐地
第四節 塞尉駐地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肩水塞東部候長駐地考
**節 A32遺址出土東部候長封檢
第二節 A32遺址出土候長楬
第三節 A32遺址出土候史相關簡牘
第四節 A32遺址出土東部候長相關文書
第五節 余論
第六章 弱水中下游流域邊防系統中的“置”
一 肩水地區的“置”
二 居延地區的“置”
三 論“置”
四 余論
附 錄
金關簡第五冊73EJD部分簡牘出土地獻疑
籾山明、佐藤信編《文獻と遺物の境界》評介
肩水金關漢簡綴合表
參考文獻
附圖一 河西漢塞走向示意圖
附圖二 漢代弱水中游亭塞遺址分布圖
附圖三 A32遺址平面圖
附圖四 A32遺址發掘區分布圖
附圖五 A33遺址鄣城平面圖
致 謝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 作者簡介
郭偉濤,201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歷史系,獲得博士學位,現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關注秦漢簡牘,尤其文書簡。近年在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簡帛,簡帛研究,出土文獻,出土文獻研究,敦煌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十余篇論文。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