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版權信息
- ISBN:756202524X
- 條形碼:9787562025245 ; 978-7-5620-252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本書特色
從法學研究角度來看,該書嘗試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既是經濟學和法學的融合,也是法學學科內部多法域的結合;在每個問題的分析中,都從案例的實證分析入手,以經典法學理論為據。作者沉淀于文章字里行間的獨立自由的思考精神,突破傳統學科壁壘的思考路徑,閃耀理性靈光而又不拘泥于某種既定格式的思考方式,更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內容簡介
這本書對以下三個問題的探討頗具啟發意義:
**,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問題。市場法治的核心問題是權
力和權利的關系。對這種關系的法律解釋有其傳統。在現代市場
法律結構中,憲法和憲政是基礎框架,中國應建立符合憲政精神
的法律體系,憲法應提供市場經濟發展的制度范式,比如憲法應
該對公民權利特別是私有財產權作出保護,這是市場經濟交易進
行的前提。而對于轉型經濟而言,破產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第二,法治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問題。市場經濟的核心在于競
爭,這種競爭應是平等的、自由的、公平的、建立在信用基礎上
的競爭。法治要為市場經濟提供確保這種競爭進行的機制。建立
起法治秩的市場經濟才是良性的市場經濟。因此,法治與市場
主體一企業之間、與政府之間、與市場秩序之間的關系是轉型期
法律學要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
第三,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司法體系問題。司法是維護社會
公平的*后一道防線,這是目前學術界探討比較多的問題。那
么,司法體系的設計以及相應的制度支撐是否會影響到這種公平的實現?又會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公平的實現?無疑兩者之間是存
在牽連和影響關系的。怎樣的司法體系能夠適應處于轉型期中國
現實對于公平和效率的雙重要求,在目前尚沒有一個確定的回
答。然而,與中國市場經濟相適的司法體系應同時滿足這樣的要
求:既能體現市場經濟對公平正義價值的基本虛求,又能反映中
國經濟發展的轉型特征
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前言
書評 中青年法學文庫 總 序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經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傳統一樣,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的發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突出的是,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但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卻遲遲得不到發育、成長。清末以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終于使法律難以走上坦途,經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行法律之間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間更索性徹底停滯。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調,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辛。 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十多年來,我國的法學研究水準已經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劇增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的成績。不過,至今沒有一套由本國學者所撰寫的理論法學叢書無疑是一個明顯的缺憾。我們認為,法學以及法制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比起自然科學,法學與生活現實固然有更為緊密的聯系,但這并不是說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經驗的反光鏡,或只是國家實在法的回音壁。法學應當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導引。在建設性的同時,它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就中國特定的學術背景而言,它還要在外來學說與固有傳統之間尋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適度的超越,從而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法制建設提供藍圖,而且對世界范圍內重大法律課題作出創造性回應。這是當代中國法學家的使命,而為這種使命的完成而創造條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職責。 “中青年法學文庫”正是這樣一套以法學理論新著為發表范圍的叢書。我們希望文庫能夠成為高層次理論成果得以穩定而持續成長的一方園地,成為較為集中地展示中國法學界具有原創力學術作品的窗口。我們知道,要使這樣的構想化為現實,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內外中國法學界的鼎力推助和嚴謹扎實的工作!皬R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賴源頭活水。區區微衷,尚請賢明鑒之。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目錄
總序
江序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