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1745
- 條形碼:9787520341745 ; 978-7-5203-417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內容簡介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源自海峽兩岸共同推進的“中國學的知識社群研究”計劃。該計劃通過采訪各國中國學家,了解其中國研究的路徑以及教育、家庭、文化等背景對其中國觀形成的影響,從而深入發掘各國中國研究的特點,構筑海外中國學研究體系。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收集了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0位對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當代史、外交關系、經濟發展、社會變革等有獨特看法的資深學者的訪談。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目錄
尤·米·加魯什揚茨訪談錄
利·伊·戈洛瓦喬娃訪談錄
列·彼·杰柳辛訪談錄
卓·德·卡特科娃訪談錄
斯·約·庫切拉訪談錄
葉·伊·克恰諾夫訪談錄
季·格·拉賓娜訪談錄
格·瓦·梅利霍夫訪談錄
尤·弗·丘多杰耶夫訪談錄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節選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問:據我所知,你的專業是工程師。盡管你是與中國人一起上大學,可你的**個專業與中國沒有關系。您如何終究成了一名中國學家?是什么讓你轉到了漢學領域? 答:說起來話可就長了。我的父親是一位建筑師。在戰后,我們全家遷到了被毀得面目全非的塞瓦斯托波爾市。這座城市已變成廢墟,需要重建起來。所以我的**項專業是以父親為模范所做出的選擇。①但我偏愛學習外語。我很想進入列寧格勒大學中國部,可這事兒我連提都不敢提。從參考書上看,列寧格勒大學不提供宿舍,而我去學習的時候是與我的孿生妹妹一起去的。她上的是醫學系,那里也不給宿舍。妹妹已經有意向了,而我還要選擇將來干什么。我家里的小弟和父母都是清寒的知識分子,日子過得很拮據。我當時是這么想的,要學一個實惠一些的專業,這樣我就進入了建筑學院。我是沒有參加考試就被錄取了:因為我和妹妹都是中學獲得金牌畢業的。命運對我的安排還是正確的,把我分到了當時很吃香和人多的列寧格勒(今圣彼得堡)大學中國部,到了1959年,因為蘇聯與中國的關系惡化而遭到關閉。大學生都被拆分到其他各個高校,而我留在了列寧格勒建筑工程學院與中國人一起學習,后來我就與同學中的中國人結了婚。大學畢業后,我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在清華大學俄語教研室工作。這是60年代的時候。當時居留中國具有私人身份的外國人,只要學習漢語,都引起了懷疑。我基本上學會了閱讀,掌握了一點日常用語。那年代我基本上接觸不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所有古老的東西都受到了批判。不過,我很仔細地閱讀了俄文版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而對中國當代史我覺得還沒有興趣。對中國革命的介紹既沒有引起我的興趣,也沒有喚起我的沖動,這與童年的那種興奮勁兒恰好相反。也有一些讓我感興趣的事情,比方說,一些老人,坐在公園僻靜的地方,兩耳不聞窗外事,雙手摞在肚子上,那他們能看見什么,他們在想什么?這可能是與佛教有關的事情,但我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是說俄語的,他們對佛教一無所知。不過,有兩《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突然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興趣。**本是娜塔莉亞·伊莉伊娜描寫哈爾濱和上海俄羅斯僑民的書。①此書讓我弄清楚一些事情。在我們教研室工作的有安德烈耶夫夫婦,他們曾僑居哈爾濱。我對他們是持批評態度的。他們講哈爾濱的事情,但總是斷斷續續地不連貫,因此我不能把這一切與俄羅斯歷史中所了解到的革命時代和國內戰爭時期的知識銜接起來。而現在,在讀了娜塔莉亞·伊莉伊娜的書之后,條理就出現了,況且,所有的底細都不是我以前所想象的那個樣子。第二《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是加琳娜·維什尼亞科娃一阿基莫娃的《在起義中國的兩年》②。她的生活真是讓我贊嘆不已。在20年代初期,她在莫斯科開始學漢語,但她看到,在這里也學不出個什么名堂來,所以就蹭上大貨車,穿越了還是一片廢墟的俄羅斯來到海參崴,進入了東方學院。學了兩年之后,她被派到中國。當時,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在中國已經如火如荼,有蘇聯軍人和政治顧問在國民黨部隊工作,他們需要有人擔任翻譯。這個姑娘被派到馮玉祥將軍的部隊當翻譯。她在中國度過了兩年,親眼見證并參加了1925-1927年從發起到*后失敗的大革命。對我來說,那個時期的歷史篇章突然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在眼前。新的資料與譯成俄語的中國現代史教科書中所寫的相距甚遠。革命似乎變得有血有肉起來,一下子就能勾起人的興趣。突然,我想起童年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一件事來:那就是著名的黑海“勝利號”郵輪上的一場大火,這好像是1948年的意外。據說,有一位中國將軍叫馮玉祥,他在這場大火中犧牲了。況且,我們在北京的熟人馮穎達,她住在旁邊的一棟樓里面,她常常來我們家里做客,主要是想說說俄語。原來,她就是那位馮玉祥將軍的女兒。你看,多巧啊!這樣,真沒有想到的就是,燃起了我對中國現代史的興趣。后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我是這場革命無助的見證者,它也毀了我的家庭。我不得不回到蘇聯,但我已經離不開中國了。沒有中國我無法生活,盡管我也試過一次。我再次試過重新撿起自己拋棄的工程師的職業。③我辦好了這個事,不過我已經明白了,這不是我的命運。 ……
當代俄羅斯中國學家訪談錄-(二)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石之瑜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現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臺大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系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執行長。近年編著中國研究知識史十余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