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72062
- 條形碼:9787030372062 ; 978-7-03-03720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 內容簡介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歷史學科教學目標的設計、歷史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呈現、史料教學與教學設計、歷史教學過程設計的策略、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與提問、歷史教學中的的圖片選擇與應用策略,以及歷史課堂教學評價與學業評價。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既可作為中學歷史專業教育碩士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在職培訓的研修教材,以及讀者自主學習的參考讀物。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 目錄
第1章 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
1.1 歷史學科教學設計概述
1.2 歷史學科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
1.3 歷史學科教學設計的案例分析
第2章 歷史學科教學目標的設計
2.1 歷史學科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
2.2 歷史學科教學目標設計的技能
2.3 歷史學科教學目標設計的案例分析
第3章 歷史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呈現
3.1 理性處理教科書與合理呈現教學內容
3.2 教學內容的適度拓展與呈現——《新文化運動》教學案例分析
3.3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學案例分析
第4章 史料教學與教學設計
4.1 史料與史料教學
4.2 基于問題探究的史料教學——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課為例
4.3 生動、嚴謹、史論結合——史料教學的生命——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為例
第5章 歷史教學過程設計的策略
5.1 歷史教學過程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5.2 參與式教學設計與反思——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
5.3 導學提綱的編制與應用——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為例
5.4 歷史課堂中辯論法的運用——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
第6章 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與提問
6.1 歷史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與提問
6.2 問題教學設計策略——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一課為例
6.3 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的處理策略——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第7章 歷史教學中的圖片選擇與應用策略
7.1 歷史教學圖片的選擇與應用技巧
7.2 歷史地圖選擇與運用——《新航路開辟》教學案例分析
7.3 歷史圖畫的選用策略——《文藝復興》教學案例分析
第8章 歷史課堂教學評價與學業評價
8.1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評價
8.2 中學歷史學業評價
8.3 歷史教學中的課堂觀察與評價——以《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一課為例
8.4 達標測試卷的編制——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為例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 節選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 從上述案例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出“假大空”的現象特別突出,根本無法操作,更談不上指導教學、取得教學的有效性了。在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敘寫上,其弊端大致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搬硬套形式化,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照抄下來或者主觀地設計目標,不考慮目標的科學性、實用性,尤其體現在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敘寫上。對教學目標的定位認識不夠,對教學要求缺乏研究,教學目標書寫的思維順序倒置、脫節,甚至任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去確立教學目標。 二是目標敘寫空泛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教師在備課時只知道照抄教學參考書,或者直接借用其他教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甚至只列出教學內容或教材中的標題,對所教的內容和對象缺乏理性的分析,語言蒼白、空洞,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操作,更無法實現,由此確定了大而化之的空洞的情感教育目標。 三是教學目標陳述與教學過程相脫節,在課堂上體現不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具體指導教學任務順利、高效完成的價值取向。目標設計中看不出課堂教學過程,教和學的動作指向不明確,只能看成是為了應付教案書寫的環節和領導的檢查,根本體現不出“目標引領教學”,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等表述,顯示出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教師,因而設計的目標就不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期了。 四是三維目標不能統籌兼顧。重“知識與能力”,輕“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是套語和空話。這種目標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只能是知識的簡單傳授,不能體現知識結構的構建及其思路,無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也不可能傳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是優化課堂教學,具體落實歷史課程標準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不能用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代替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實踐中,要把課程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課堂教學目標,并由師生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轉化為學生每個專題(單元)、每堂課學習預期所能達到的結果,進而*終實現課程目標。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系統,其各個環節、要素彼此緊密相連,針對一個特定的共同目標發揮各自的作用。課堂教學目標是不能以課程目標相應的具體內容代替。突出問題是把課程標準提出的“國際意識”、“愛國主義精神”、“歷史意識”、“民族精神”的培養直接寫入課堂教學目標中。殊不知,就算學完全部歷史課程,這些目標也不一定都能達到。一節課怎么可能達到這些宏大的目標呢? 第二,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要確定核心目標。 課堂目標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突出某一方面內容的基礎上重組教學內容,進行重點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所側重,有時突出知識、有時突出方法、有時突出能力、有時突出情感,抓住關鍵點,以點帶面,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學目標的實現。核心目標設計時,要在認真分解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做好單元教學、單堂教學目標的遞進設計,處理好目標的階段性、系統性和整體性間的關系。 第三,教學目標設計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不能虛化。 教學目標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反映為預設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預設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希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達到的目標。需要指出的是,預設目標只是一個依據特定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的框架構建的計劃,是靜止的,而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動態生成性課堂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把握教學目標的能力提出了挑戰。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主動性與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如果沒有具體的教與學的活動設計,教學目標必然會虛化。 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目標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適時地提出學生感興趣而又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及時消除教學中的疑惑。教師應努力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啟發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向教師質疑,多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并通過點撥,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只有方法靈活多變,才能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第四,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教學效果的可檢測性。 教學目標不只等于“教的任務”,它更為關注的是“學的效益”。只有設計出精確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并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測,目標的實現度才更明晰。 第五,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目標間整體性、層次性與遞進性關系。 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目標設計不能忽略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融合、教學策略的選擇。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要針對學生的年齡和興趣設計教學目標。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沒有基礎知識就談不上能力、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注意把過程方法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的實現的有機結合,不能為“活動”而設計活動,導致目標的預設與生成脫節。 總而言之,教學目標是讓我們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能否達到這個程度的規范和要求。 ……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