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07552
- 條形碼:9787203107552 ; 978-7-203-10755-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本書特色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醫學生們diyi次上解剖課是什么感覺?獲得臺灣地區金鼎獎的《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能夠全面而嚴謹地解答這個問題。
◎本書帶領讀者走進大體解剖室現場,見證生命終結后價值與意義的延續:
在醫學院,有一群很特別的老師,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給學生的,是貨真價實的“身教”。他們被稱為“大體老師”,又被尊稱為“無語良師”。這群老師們在生命終了之后,遺愛人間,提供軀體供醫學生解剖下刀,以做好將來行醫的準備。
大體解剖課是醫學院校中教學上重要的一環,通過這個過程,學生經由實際的觸碰與觀察,學習身體的構造。每一堂大體解剖課,都是對科學奧妙與生命意義的探索過程。
◎對醫學領域以外的人來說,解剖學深奧復雜,對“大體解剖”既好奇又害怕!段业氖么篌w解剖課》可以讓讀者了解:
人們充滿好奇又覺得可怕的解剖室中,發生過哪些故事?
從捐獻遺體、解剖啟用到*后的告別,大體老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怎樣的獨特“師生情誼”?
大體老師生前*后的愿望是什么?若有機會跟學生面對面對話,他們會想說些什么?
◎通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豐富案例,系統串聯起人體結構的基本常識,展示一些鮮為人知的有趣科學知識:
為何說熱戀時的一見鐘情,可能跟大腸里的細菌有關?
如何從人體骨骼構造的角度解釋為何婚戒要戴在無名指上?
為什么說一般人認為的“心臟居左邊”,其實并不完全正確?
健身時,漂亮有型的腹肌為何難以練成?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內容簡介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校中特殊的教育工作者。這些“無語良師”生命終了之后,遺愛人間,捐獻軀體供醫學生解剖。大體老師希望自己的奉獻能使學生獲得專業知識,以及尊重生命與勇于奉獻的態度,在將來執業時,溫暖、體恤地面對病患,成為術德兼備的優秀醫生。
本書完整展現了大體老師“以身示教”的全過程,使讀者如同親臨解剖現場。作者的敘述平易近人且不乏幽默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依照人體結構循序漸進,將原本有些枯燥甚至驚悚的大體解剖過程及相關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意趣盎然。書中融入了深邃哲思與人文關懷,詳細展現了遺體捐獻的價值與意義,更闡明了醫學教育的意涵。
這是十堂有關人體解剖的啟蒙課,揭開醫學解剖室的神秘面紗;是對于人體科學知識的普及課,揭示人體構造的精微奧妙;更是一場生命教育課,啟發每個人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目錄
大體解剖學與模擬手術 006
他們是“人”,不是“道具” 009
唯盼后輩賢 012
視病如親的理想 016
莫忘初衷 018
第二課 忐忑的**刀:從手部開始 023
領略人體奧秘的開端 026
工欲善其事 030
氣味與質感 033
大體上的“紐扣” 035
復雜的臂神經叢 037
蜜月手、電腦手、媽媽手 039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科學解釋? 043
第三課 “發自肺腑”的驚嘆:胸腔解剖 049
老師以前呼吸很辛苦吧? 053
“開枝散葉”的支氣管 055
“真心”原來如此 058
冠狀動脈:心臟養分的供應者 061
追蹤體循環的主要血管 062
自律神經與迷走神經 064
第四課 一肚子學問:胃腸篇 069
取出臟器的浩大工程 072
扁扁皺皺的J形袋子 076
“峰回路轉”的腸道 078
重回實驗室找大體老師“復習” 085
第五課 一肚子學問:肝膽胰脾腎篇 089
肝臟:擁有再生能力的神奇器官 093
膽結石與內視鏡 096
“內外兼具”的腰尺 100
脾,其實不是消化器官 102
后腹壁探索 103
腎臟:人體的過濾器 104
“管很寬”的腰神經叢 109
淋巴排毒?排到哪兒去? 111
第六課 男女大不同:生殖系統解剖 115
“宜男之相”有沒有道理? 120
外顯的男性生殖器官 122
精子的長征之路 124
深藏不露的女性生殖器官 127
男性尿道是女性的四五倍長 131
老師,我一定把胎盤留給你 132
第七課
孫臏的膝蓋與阿基里斯的腳跟:腿足部解剖 135
上肢對比下肢,大同小異 138
不是屁股肉多就能亂插針 141
坐骨神經痛 142
下肢靜脈瓣膜的重要性 145
孫臏的膝關節 149
挖掉一塊肉的蘿卜腿美容法 151
阿基里斯的弱點 155
高跟鞋:美麗的刑具 157
第八課 你的容顏:顏面解剖 161
每個人的臉皮都很薄 165
復雜的顏面神經 168
眼:美麗的靈魂之窗 170
鼻:強大的空氣凈化器 172
口:遍嘗百味的吞吐港 175
耳:精巧細致的聽覺構造 178
還老師一張漂亮的臉 180
第九課 悲歡歲月的時光容器:腦部解剖 183
硬的似皮革,軟的似腸衣 190
龍骨的秘密 193
十二對腦神經 196
能思考的“木棉豆腐” 200
在腦海深處…… 204
第十課 縫合:*后的告別 209
十八周的高壓考驗 213
“心狠手辣”,是為了培養良醫 218
“不科學”的師生情誼 220
乘愿再來,與君結緣 225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節選
特別的老師 在醫學院,有一群很特別的“師資”,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給學生的,是貨真價實的“身教”。 我們稱他們為“大體老師”! ≡谖宜⻊盏拇葷髮W醫學院,又尊稱他們為“無語良師”! ∵@群老師們在他們生命終了之后,遺愛人間,提供他們的軀體,讓醫學生解剖下刀,以做好將來行醫的準備! ∫驗槿A人普遍希望死后能“保留全尸”,早年供做解剖用的遺體極少來自自愿捐贈者,多半都是路上倒斃的無名尸,或是沒有親人的退役軍人的遺體。這些遺體經過公告三天之后,若無人領回,才會分發到各醫學院做防腐處理! ∷^的遺體防腐處理,通常是以福爾馬林(即37%甲醛溶液)、苯酚、酒精、甘油和水調配為防腐劑,以浸泡或注射進血管的方式,讓遺體經久不腐。傳統處理方式為經血管灌注防腐劑后,再將遺體浸泡于10%的福爾馬林溶液。用浸泡方式處理的遺體,味道極為刺鼻,學生上課經常被刺激得眼淚鼻涕直流,但這種方式對于狀況較差的遺體有較好的防腐效果。早期各醫學院校多半都是采用浸泡方式防腐,做法是在實驗室里設置小型游泳池般的大型水泥槽池,注滿福爾馬林,再將別好吊牌的遺體一具具浸泡在其中,用木板壓在上面,使遺體長時間浸泡在福爾馬林中,以達到防腐效果! 〈葷髮W在創校之初,考量到浸泡的方式會牽涉多位大體老師疊放的問題、課程開始前的打撈及刷洗等,都對大體老師不夠尊重,因此首開先例,采用干式儲存的方式。將大體老師清潔消毒后,以血管灌流方式,將大約14公升的防腐劑(含4%甲醛)注射進遺體血管,再將遺體存放在15.6℃的環境里,每位大體老師有各自的存放空間。放置一段時間,讓福爾馬林溶液充分滲透遺體組織,之后才供學生解剖! ∫驗轶w表及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一般來說,在溫度為20℃左右,尸體的組織只要經過48小時,即會出現明顯的尸斑與氣味。當年大體老師的來源多半是無名尸,且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他們被發現時,遺體的狀態可能就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但在被發現以后,還要經過三天公告,無人領回,才能分發到各大醫學院用作解剖教學。因此早期解剖教學防腐處理的遺體,很多時候情況都是不太好的! ∮浀靡郧霸谄渌麑W校擔任助教時,曾處理過一具遺體,已經散發出濃烈的腐臭味了才被送來。我們都已經對遺體氣味習以為常,但那一具遺體的情況實在太糟,組織開始分解,尸胺氣味濃到口罩也擋不住。我們在進行防腐處理時,三個人必須輪流出去嘔吐,才能把工作完成。 因為早期大體老師的來源實在太少,數十位醫學生才能分配到一具遺體;即便是現在,許多醫學院還是得十幾個學生使用一具遺體。這么多人擠在一個解剖臺旁,不是每個人都能親手解剖各個部位,學習效果多少會打折扣! 〈篌w解剖學與模擬手術 相較之下,慈濟大學的醫學生真的很幸運! 1995年,慈濟大學擁有了**位自愿捐贈大體的無語良師。在證嚴法師的感召下,許多人都愿意在死后將遺體捐出,至今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的人數已超過三萬,而且,男女比例約二比三,打破了以往缺乏女性遺體的困境,這是難以想象的寶貴資源! ∫驗橛羞@么多人的信任與托付,大體來源充足,我們才能讓每四到五個醫學生就分配到一位大體老師,所有醫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動手解剖人體的各個部位,累積行醫的經驗! 《,因為都是自愿捐贈,這些大體老師的狀態都保存得很好,有利于學生學習。學校對捐贈者能否成為無語良師,設下了相當嚴謹的標準,除了訂立捐贈時身體狀態的規范(例如,不接受曾做過大手術、重大器官移植,或重大重建手術者,或有未愈合的大傷口者等)以外,為了趕在身體組織器官壞死前進行防腐處理,使各部位構造盡量接近生前的狀態,學校還要求家屬必須在大體老師逝世后24小時內將遺體送到學校,以便進行防腐處理! 〗浉栺R林防腐處理的無語良師,主要用于大三的大體解剖教學;有些遺體則不進行福爾馬林防腐,直接急速冷凍,以用于大六的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教學。為什么用于模擬手術的大體不進行福爾馬林防腐呢?因為福爾馬林溶液會讓蛋白質變性凝固,做過防腐處理的人體組織質感較硬,跟活人相去甚遠,所以為了讓醫學生能進行擬真的臨床手術,必須使用未經福爾馬林防腐的大體來學習! ♂槍σ糜谀M手術的大體,規定更嚴格。遺體必須在過世8小時內送到慈濟大學,急速冷凍到-30℃的環境中。等到要上課的前三天,技術人員會將大體老師取出回溫。這些大體老師沒有經過福爾馬林固定,皮膚仍有彈性,組織質感跟活人接近,差別只是在于沒有體溫、心跳、呼吸、血流等生理征兆。 這個學習過程對醫學生而言非常重要。醫學生、實習醫生利用在醫院見習、實習的機會,逐漸熟悉醫療術式。他們跟在醫生旁邊觀摩,雖然能夠知道原理與技巧,但在進行臨床實際操作時,仍有許多“訣竅”,這可能就不是用“看”就可以心領神會的。 以氣管插管為例,雖然醫學生可能看醫師操作過很多次,但真正自己做時,只要插管的角度不對,就會給病人增加許多痛苦;又如病人氣胸或胸腔積水時,必須在肋間放置胸管釋放胸腔壓力或引流,如何判斷正確放置胸管的位置且不傷到胸腔內重要的構造,這都需要熟練的技巧。可是醫師在現場救治病人時,情況可能很緊急,未必能好整以暇、一步一動地指導實習醫生! ∪裟茉诓僮饔诓』忌砩现埃仍诖篌w老師身上練習,便有時間能夠好好學習各術式的關鍵“技巧”,避免把活病患當練習技術的小白鼠。我們有很多學生畢業后回學校分享,都說很感謝之前在校時就有機會模擬練習急救相關技能,讓他們之后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些大體老師不只對還在念書的醫學生有貢獻,若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有需要,也能提出申請。前幾年,醫院有一個要進行肝臟移植的團隊,包括護理人員,就特別提出申請,用沒有經過福爾馬林防腐處理的大體老師來模擬及優化移植手術步驟,以做好*完美的準備! ∷麄兪恰叭恕,不是“道具” 用于解剖教學的大體老師,必須在去世后24小時內送來;用于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更須在8小時內就送來。就專業上,我了解這種要求的必要性;但在情感上,卻覺得非常不忍。 想象自己至親若是過世,連一個簡單的告別儀式都來不及辦理,就得強抑痛失親人的哀傷,冷靜下來處理捐贈事宜,聯系、安排救護車,盡快把摯愛的家人身軀,一路顛簸送到花蓮,進行防腐處理或急速冷凍,然后,是長達一至四年的等待。這叫人情何以堪? 無論是大體老師還是他們的家屬,若不是心中懷有寬厚慈悲的大愛,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面對如此深情又沉重的一份托付,我們誠惶誠恐、不敢辜負! ∥覀兿M麑W生們在大體解剖學這門課中,不只學到了解剖知識,更能學到怎么待人處世;希望學生在解剖時,不是把解剖臺上的身軀當作學習的“道具”而已,而是當作一個“人”—跟你我一樣,一個有喜怒哀樂、有故事的人。 因此,我們學校要求學生在大體解剖課程開始前的暑假進行家訪,拜訪大體老師的家屬,從家屬的口中認識未來將以身示教的這位老師。 早期我在其他醫學院擔任助教時,有時候不禁會有些憤慨,因為學生們只是把解剖臺上的大體老師當作學習工具而已。也許是為了掩飾緊張的情緒,也許是無心,學生偶爾會帶著輕率的態度開遺體的玩笑,毫無尊敬或感恩之心。學期末考完試以后,這些供學生學習的遺體經過一學期解剖,運氣好的,被肢解的手腳軀干等會被完整地收納在同一個尸袋里,但很少有學生問及“接下來呢?遺體會如何處理?”在那個年代,剩余的善后工作通常是由技術人員負責,即將收拾在尸袋中的遺體送去火化,遺體對學生而言只是學習的工具! ∥沂苓^嚴謹的科學訓練,又從事解剖教學,按理說應該會很鼓勵親人捐出遺體,但因為擔任助教時在課堂上看過許多學生冷漠的態度,以及他們處理遺體的方式,所以當年我的母親想要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希望我在家屬同意欄簽名時,我強烈反對。一想到我深愛的母親可能會這么慘不忍睹地被“使用”,*后還像廢棄物一樣被隨便打包處理,我就心如刀割,這份同意書怎么簽得下去? 這種態度,一直到我到慈濟大學任教才有所改觀。學校對于大體老師的態度十分慎重,也要求學生們必須以同樣的慎重態度對待! ∥覀兿M麑W生們能把大體老師當作“人”,而非“物品”看待,畢竟醫生是一個救人的職業。我們期盼這些孩子們將來行醫時,能有更多的體恤與仁心,了解他們所面對的,是“人”,而非一具還活著的器官組合。 不過,結論部分比序言更適于做這樣的區分,F在,我們需要對保守主義觀念做一個初步的界定。 任何明智的保守主義者都不會將深邃精妙的觀念體系濃縮成幾句大言不慚的短語;這種工作*好留給那些熱情的激進分子去做。保守主義并非一套固定不變的教條系統;保守主義者從伯克那里繼承了一種才干——根據時代的狀況重新表述他們的信念。不過,作為實際預設前提,人們可以看到,社會保守主義的核心是保護人類古老的道德傳統。保守主義者尊重先人們的智慧(在伯克有所闡發之前,斯特拉福德和胡克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對一鍋端式的變革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社會是一種精神性的現實存在,擁有永恒的生命和精巧的構造:人們無法像拆卸重裝機器那樣對待它。亞伯拉罕?林肯曾經探究過“何為保守主義”的問題。“它不就是指固守經過檢驗的古舊之道,反對未經驗證的新奇之道嗎?”沒錯,它確實如此,不過它的含義不僅于此。赫恩肖教授在其《英格蘭的保守主義》(ConservatisminEngland)一書中列出了保守派人士認同的十二項原則,不過,這些原則也許可以再進一步簡化,供人理解。我認為保守主義思想包含六項準則。 **,保守主義確信存在著某種主導社會生活和個人良心的神圣意志——它在權利和義務之間建立起永恒的聯系,將偉人和凡人、活人與死人聯為一體。歸根結底,政治問題是宗教和道德問題。狹隘的理性——柯勒律治所謂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僅憑自身無法滿足人類的需要。基思?法伊林(KeithFeiling)說道:“每一個托利黨人都是現實主義者,明白天地間存在著人類的哲學無法探究或揣摩的偉大力量。人類的理性并不可靠,如果我們拒斥這樣的建議,那就犯下了錯誤。在加略山豎起十字架的是人類的理性;斟下毒芹酒的是人類的理性;在巴黎圣母院被神圣化的是人類的理性!闭问抢斫獠贸接谧匀恢系恼x的藝術! 〉诙,保守主義珍愛多姿多彩并帶有神秘性的傳統生活,因為它明顯區別于大多數激進觀念體系所推崇的日益狹隘的整齊劃一,以及平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目標。這就是昆廷?霍格(QuintinHogg)[即海爾什姆(Hailsham)勛爵]和R.J.懷特(White)將保守主義描繪為“愉快的趣味”的原因。這種鮮活有力的人生觀被沃爾特?白哲浩(WalterBagehot)稱為“靈動活潑的保守主義的恰到好處的源泉”! 〉谌,保守主義堅信文明社會需要多種秩序和等級。唯一的真正平等是道德上的平等;如果被強制立法推行,所有其他試圖平等化的努力都將引人步入絕望之境。社會大眾渴望有人帶領他們,如果一個民族摧毀人與人之間自然的差異,很快波拿巴就會填補空白! 〉谒,保守主義相信財產和自由密不可分,經濟上的均等化并非經濟進步。如果消滅私人財產,自由將不復存在! 〉谖,保守主義相信舊習慣,不信任“詭辯家和算計者”。人必須控制自己的意志和欲望,因為保守主義者認為情緒是比理性更大地支配人的力量。傳統和合理的成見能夠制約人的無法無天的沖動! 〉诹,保守主義認為變化與改革并不是一回事,通常,創新更像是吞噬人類的火災,而非進步的火炬。社會必須有所更張,因為緩慢的變化是自我保存的途徑,就像人的身體永遠都在自我更新一樣。不過,上帝的護理是促成變化的恰當手段,檢驗政治家的標準是他是否體認到上帝護理之下的真正社會發展趨勢。 人們會以五法八門的方式背離上述觀念體系,或給它補充更多的內容。不過,總體上說,保守派以政治史上罕見的一以貫之態度堅守這些信條。羅列保守派對手所遵循的原則要困難得多。自伯克進入政壇以來,至少有五派主要的激進思潮爭取公眾的認可:18世紀啟蒙運動知識分子和休謨的理性主義,盧梭及其盟友的浪漫解放思想,邊沁學派的功利主義,孔德學派的實證主義,以及馬克思和其他社會主義者的集體主義的唯物主義。這還不包括那些科學信念,其中*突出的是達爾文主義;對保守主義秩序的首要原則造成重大傷害的正是這些科學信念。以某種公約數來表述這些相互平行的激進主義會顯得武斷,而且不容于保守主義的哲學觀。不過,出于便宜之計,我們可以概括地說,1790年以來的激進主義一般會以下列理由攻擊社會的規范性安排: **,人的可完善性和社會進步的無限性。激進派人士認為教育、實在法和環境的改造可以將人塑造成神;他們否認人類有趨于暴力和犯罪的自然傾向。 第二,蔑視傳統。理性、沖動和物質決定論分別被推崇為導向社會幸福的引路者,比先人的智慧更值得信賴。正規的宗教被拒斥,各種不同的反基督教觀念體系被拿來做替代品! 〉谌尉然。秩序和特權被踐踏;徹底的民主——也即實踐中盡可能直接的民主——是激進派所宣稱的理想。與這種精神沆瀣一氣的是對原有的議會制體系的厭惡以及對中央集權的渴慕! 〉谒,經濟均等化。古老的財產權——尤其是土地財產權利——受到幾乎所有激進派人士的質疑。集體主義的改革者試圖全面根除私有財產體制! ∥覀兛梢栽囍直娉鏊鼈儗夜δ艿南嗤募みM觀點,并將之列為第五條理由;不過,這些推崇創新的各主要學派間的觀念差距太大,不適合作綜合性的概述。我們只能說,激進派人士在鄙視伯克的國家觀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伯克視國家為上帝命定的道德實體,一個聯結死人、活人和未出生者的精神聯盟! λ麄兒喴拿枋鼍偷酱藶橹埂?偠灾,激進派人士熱衷造各種名詞,喜歡變革;保守主義者則認同儒貝爾(JosephJoubert)的說法:“就是這些東西將一代一代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里指的是那些古老的政治和宗教體系;“要珍惜父輩們曾用心呵護的那些東西”。假如有人想順著這些定義作進一步了解,他越早轉向考察具體的思想家,其見地就越可靠。在下面的章節中,保守派人士被描述為政治家、批評家、形而上學者、文人作家。正如拿破侖所了解的那樣,*終決定事情進展的是思想家而非政黨領袖。我就是以此為標準來選擇所要考察的保守主義思想家。我希望能夠更多地寫一寫某些保守派思想家——比如索爾茲伯里(Salisbury)勛爵和斯托里(Story)法官;伯克的有些很有意思的追隨者——其中包括阿諾德(Arnold)、莫雷(Morley)和布賴斯(Bryce)——沒被納入寫作范圍,因為他們并非通常意義上的保守人士。不過,從1790年到1952年間的保守主義主流思潮都涵蓋到了! ≡谝粋革命的世代,有時人們會嘗試各種新奇的想法,在對它們感到厭倦之后會重新認同古老的準則;而這些古老準則被棄用如此之久,以至于當它們重見天日時,就顯得既賞心悅目又康健有力。歷史常?雌饋砭拖褡鳛橘具的輪盤;古希臘人的循環論中蘊藏著真理,歷史的輪盤可能會轉到某個數字,就輪到保守主義秩序出場了。末日審判已被人類從上帝那里奪了過來,可能徹底毀滅目前精巧的人類建制,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像巴黎圣日耳曼區的警訊吞沒那個自暴自棄的時代。不過,伯克(或約翰?亞當斯)不會喜歡輪盤賭的比喻,因為他們認為歷史就是某一計劃(Design)的展開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看似偶然或命中注定,真正的保守派人士則會將它視為上帝展示其所命定的黑白分明的道德律的過程。如果伯克能看到我們20世紀的境況,他絕不可能相信,一個如此接近自殺的消費社會就是上帝給人類預備的目的地。如果保守主義秩序真的能夠回歸的話,我們就應當了解其所依附的傳統,這樣我們就能重建社會;如果它無法復歸,我們同樣應當理解保守主義觀念,這樣,我們就能從歷史的塵埃中打撈那些尚未被不受節制的意志和欲望之火燒掉的焦黑的文明碎片。 ……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資料
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本描述人體實地解剖的通俗性書籍,以局部解剖學的方式,描繪解剖的重要點點滴滴。文章里除了不少實地解剖細節的描述之外,更將身體構造的細節聯結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狀況或知識上。
——曾國藩(慈濟大學學術副校長、解剖學教授)
就我在科普領域的專業工作經驗看來,這本書的鋪陳以及說理的方式,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上品。
——蔡孟利(《科學月刊》總編輯)
剛開始只是為了獵奇,結果讀的這段時間,搞得自己又哭又笑……書里活著的、往生的老師,學生,大體老師家屬的形象都生動、富有人情味……大概也只有有使命感、同理心、人情味、想象力的行業大牛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吧。
——Alexandra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作者簡介
何翰蓁,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動物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2003年起任教于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對形態學情有獨鐘,自稱“視覺系”研究人員,熱愛以雙眼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形態之美。 李翠卿 , 畢業于臺灣大學政治系、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職于雜志社多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