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疾病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48842
- 條形碼:9787568048842 ; 978-7-5680-488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疾病建構 本書特色
作為一項以艾滋病風險群體為研究對象的質性研究,本書主要從主體建構的視角出發,呈現與闡釋女性艾滋病風險群體對“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主體建構和實踐,并將其與公共衛生等部門針對艾滋病風險群體的艾滋病預防和干預工作進行比較,從而呈現群體內部知識的生產和習得與外部疾病干預工作之間的割裂。
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疾病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主體建構的視角出發, 呈現與闡釋女性艾滋病風險群體對“疾病” (尤其是艾滋病) 的主體建構和實踐, 并將其與公共衛生等部門針對艾滋病風險群體的艾滋病預防和干預工作進行比較, 從而呈現群體內部知識的生產和習得與外部疾病干預工作之間的割裂。
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疾病建構 目錄
**章
導論/1
**節
問題的源起/6
一、疾病的多重建構/6
二、艾滋病的社會控制/9
三、研究問題的提出/11
第二節
理論與視角/20
一、主體建構/20
二、日常生活/35
三、“主位”與“客位”/44
第三節
方法選擇與具體策略/52
一、方法論/52
二、研究方法/56
三、研究策略/68
第四節
篇章布局與結構/77
第二章
回顧:“客位”視角下的疾病建構及預防干預/81
**節
“客位”視角下的疾病建構/84
一、疾病建構與隱喻/84
二、本土文化與疾病建構/94
三、醫療模式及求醫行為/97
第二節
艾滋病及艾滋病風險人群的建構/108
一、艾滋病的社會建構/108
二、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社會標定/116
三、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122
第三節
“公權力”實踐中的公共衛生/134
一、“公權力”與“私權利”/134
二、公共衛生:“客位”視角下的“公權力”實踐/136
三、“客位”視角下的公共衛生系統:基于國情/139
第四節
從“疾病”到“健康”:一種整體思維/142
第三章
呈現:“疾病”的主體建構及其實踐/149
**節
污名與抵抗:主位視角下的“艾滋病”/152
一、“行業感”:疾病與風險/152
二、實踐中的艾滋病建構/165
三、艾滋病的主體建構:知識與信息/169
四、變動中的艾滋病建構/174
第二節
被隱匿的其他常見疾病/178
一、多發的婦科疾病/178
二、其他傳染性疾病/184
三、胃腸道疾病/186
第三節
主體實踐中的安全性行為/188
一、主體建構視角下的“安全性行為”/188
二、“主位”視角下的安全套及其使用/196
第四節
疾病自我感知與求醫行為/210
一、求醫行為與“自我感知”/211
二、經濟原則影響下的求醫行為/214
三、“遠近”影響下的求醫行為/217
四、關系網影響下的求醫行為/220
第四章
拓展: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構及實踐/223
**節
健康的主體建構:“單維”走向“多維”/226
一、健康的主體建構:多元性/227
二、健康的主體建構:情境性/231
三、健康的主體建構:實踐性/234
第二節
健康的主體建構:一種“在場”的實踐觀點/238
一、“入行”及流動中的健康實踐/238
二、具體“場所”內的健康實踐/244
三、暴力風險傷害/250
四、吸毒與性服務的危險交叉/259
第三節
“私在生活”與健康的主體建構/262
一、家庭與情感/263
二、女人生命歷程中的“生育實踐”/270
三、飲食與居住/275
四、生活感悟與生命信仰/277
第四節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實踐/286
一、健康投入:愿意為“健康”花多少錢/286
二、“干凈”與“臟”:從衛生到社會秩序/289
三、保健與保養:“美”的實踐/296
第五章
反思及結論:“主、客位”視角割裂下的艾滋病/303
**節
“客位”視角下的艾滋病建構和實踐/307
一、“程序目的性”:面向“疾病”/307
二、“客位”視角下干預工作的理論預設/309
三、“客位”視角下的干預內容和方法/317
四、“客位”視角下的干預效果評估/323
第二節
“主位”視角下的艾滋病建構和實踐/326
一、“內在目的性”:面向“健康”/326
二、“主位”視角下的知識與行動/330
三、“主位”視角下的信任與同伴教育/335
四、“主位”視角下的干預工作評估/342
第三節
從“割裂”到“融合”:疾病控制與健康促成/344
一、由內向外的知識生產/344
二、從客到主的疾病認知/348
三、由點及面的健康融合/351
第四節
結語/356
參考文獻/364
后記/414
展開全部
女性艾滋病風險人群的疾病建構 作者簡介
王昕,社會學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社會學系副系主任。研究領域為性社會學、性別研究、互聯網研究及健康社會學。曾先后訪學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華盛頓大學及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有《互聯網中的日常“隱私”實踐》《論“公共衛生”及其公權力實踐》等多篇中英文論文,并參著若干中英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