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6626
- 條形碼:9787010196626 ; 978-7-01-01966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本書特色
《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的第二批判,出版于1788年,是康德批判哲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從內容上來看,如果說“純粹理性批判”的任務是要確定人類認識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規定,那么,“實踐理性批判”的任務就是研究理性的實踐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圍和界限。康德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并以之為標準,確認了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即道德律。并提出自由概念使之成為“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結合的基石。 本句讀亦采用逐字逐句地在課堂上解讀研討方式,根據錄音整理為本書稿,其對研究康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價值。我社曾出版鄧曉芒教授的三部句讀,均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有很好的銷量。這種解讀方式提供了一個理解經典的平臺,對讀者研讀經典有極大的幫助。 全書約為150萬字,分上中下三卷精裝。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內容簡介
《實踐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系統討論了康德的道德哲學原理。全書除序言和導言外,還有純粹實踐理性要素論和純粹實踐理性方法論,外加一個結論,在要素論中又分為純粹實踐理性的“分析論”和“辯證論”。康德在此研究理性的實踐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圍和界限。他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并以之為標準,批評和評價一般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即道德律。 鄧曉芒教授課堂句讀了該書大部分,并補寫了課堂未句讀的內容。既有對康德道德哲學的全面闡述,也滲透了作者研究康德哲學數十年來的豐碩成果。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目錄
句讀緒論
序言
導言實踐理性批判的理念
**部分 純粹實踐理性的要素論
**卷 純粹實踐理性的分析論
**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諸原理
§1.解題
注釋
§2.定理Ⅰ
§3.定理Ⅱ
繹理
注釋Ⅰ
注釋Ⅱ
§4.定理Ⅲ
注釋
§5.課題Ⅰ
§6.課題Ⅱ
注釋
§7.純粹實踐理性的基本法則
注釋
繹理
注釋
§8.定理Ⅳ
注釋Ⅰ
注釋Ⅱ
在德性原則中實踐的質料規定根據表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中卷)》
Ⅰ.純粹實踐理性原理的演繹
Ⅱ.純粹理性在實踐運用中進行一種在思辨運用中它自身
不可能的擴展的權利
第二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對象的概念
著眼于善惡概念的自由范疇表
純粹實踐判斷力的模型論
第三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動機
對純粹實踐理性的分析論的批判性說明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下卷)》實踐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節選
《康德句讀(套裝上中下卷)》: 這句話首先抓住了“法則的單純形式”,因為所設的定理里講的就是單純的立法形式,這是一個條件。既然它是一種法則的單純形式,那么它只能由理性展示出來,因為理性是著眼于形式的,感性是著眼于質料的,這是康德時代的所有的人都會認可的。既然它只能由理性來展示,所以它是撇開感官的,單純的立法形式是撇開感官對象的,“所以也不屬于現象之列”。既然你把感官撇開了,那么它就不屬于現象。形式有些東西是屬于現象的,比如說知性的范疇,它們雖然也是形式,但是它們還是屬于現象,因為它們并不撇開感性,所謂“直觀無概念是盲的,思維無內容是空的”。但是這里呢,它不是知性的范疇,它是理性的單純形式。理性對于現象世界它是超驗的,它不是僅僅先驗的。先驗的范疇只能運用于經驗,它不能脫離經驗而有任何運用。但是這里講的是純粹實踐理,性,純粹實踐理性跟知性認識的范疇不同,就在于它談的是超驗世界的問題,而且呢,正因為如此,它是完全擺脫經驗、擺脫感官的。你把感官摻雜進來,那就沒法說了。所以法則的單純形式只能由理性展示出來,因而決不是感官的對象,所以也不屬于現象之列。我們這里講的已經不是現象界的問題了,在《純粹理性批判》里面講的還是現象界的問題,所有的知識都是有關現象界那些對象的知識,至于自在之物、本體,不在我們的知識探討之列。凡是涉及自在之物和本體,我們可以用理性來思考它,但是我們絕對不能用知性和經驗來把握它。因為自在之物不呈現在人的經驗中,不呈現在人的感官中,它不屬于現象之列,它屬于現象背后的東西。現象背后的那種東西沒有感官的質料,它只能夠通過理性去推。所以這是一種單純的立法形式,這種立法形式可以支配我們的意志和行動,你應該怎么樣做,但是呢,它不管你實際上怎么樣。你實際上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這個它不管,這個都屬于現象界了,它只管你的意志應該如何。但是“應該”不屬于現象界。你有再多的理由,你也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這實際上就涉及道德評價了。“于是它的表象作為意志的規定根據就不同于在依照因果性①法則的自然界中各種事件的任何規定根據”,“它的表象”,這里“它”是指的法則的單純形式。法則的單純形式,它的表象,作為意志的規定根據,這是那個設定的條件里面已知的;而這樣一種單純的立法形式作為意志的規定根據,就不同于在依照因果性法則的自然界中各種事件的規定根據。這就把這種法則的單純形式作為意志的規定根據從現象界里面嚴格區分開來了。我們不能按照現象界的那些因果性法則來干擾、甚至于來規定這樣一種單純的立法形式。自然界中各種事件都是依照因果法則的,前因后果,因果性的法則必須是在時間中發生的事情,那是按照因果律來進行的。自然界中各種事件的規定根據跟這個意志的規定根據是不同的。自然界當中的任何規定根據,是由我們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經驗、長期的研究,來加以規定的。一個有經驗的人、一個有科學知識的人就知道,你做這件事情就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他根據自然界的因果律可以推算出來的。這樣一些規定根據顯然是屬于感官世界的,它跟經驗性的東西是分不開的。但是你不可以用這種規定根據來斷言一個人的意志,由單純的立法形式來規定的意志,它要撇開所有這一切因果現象,它和這一切都不同。自然界中的各種事件的規定根據本身都是現象,自然界中一個規定另外一個,不管你追溯到因果鏈條的哪一個層次,它們都是現象,不可能有一個非現象的東西來決定自然界的因果鏈條。所以康德在第三個二律背反里面已經談到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經驗派的觀點,認為自然界根本就沒有什么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一切都是因果鏈條決定的。 ……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句讀-(三卷) 作者簡介
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武大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后長期在武漢大學任教,任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專攻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積極展開學術批評和文化批判,介入當代中國思想進程和精神建構,在學術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響力。2009年12月,改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 著作很多。在我社出版的著作有:《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三大批判新譯,《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等,均是我社常銷書。是我社重要作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