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君子儒梅光迪 本書特色
《君子儒梅光迪》是我社“敘舊文叢”系列叢書的一本,秉承敘舊系列溫故、溯往、述懷、知新的風格。是作者采用隨筆寫法創作的梅光迪傳記,通過對梅光迪家世家風的追述、人生階段的主要經歷和重要事件的回溯,著力展現其恭敬、嚴謹、孤高、追求個性與自由、不輕著述等品格特點,旨在立體的呈現一個和而不同、剛直不阿、自省自勵的現代君子儒形象。
君子儒梅光迪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采用隨筆寫法創作的梅光迪傳記, 通過對梅光迪家世家風的追述、人生階段的主要經歷和重要事件的回溯, 著力展現其恭敬、嚴謹、孤高、追求個性與自由、不輕著述等品格特點, 旨在立體的呈現一個和而不同、剛直不阿、自省自勵的現代君子儒形象。
君子儒梅光迪 目錄
第二章 大族家風
第三章 艱難的一躍
——留美考試經過
第四章 留學生中一書癡
第五章 責善規過,交相勉之
——與胡適的交誼
第六章 追隨“新圣人”
——師從白璧德
第七章 江南未許長為客
——二年之任的東大西洋文學系主任
第八章 為新文化樹一敵手
——首倡《學衡》
第九章 高格之文人學者。遺世獨立
——在《學衡》中的主張
第十章 和而不同
——與吳宓的相與過從
第十一章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婚姻與愛情
第十二章 “我輩莫大責任在傳播祖國學術于海外”
一一受聘哈佛
第十三章 “讓有一人非為金錢而來美!”
——在哈佛的日子
第十四章 君子喻于義
一—應竺可楨之聘
第十五章 播越萬里。矢志不渝
——隨浙大西遷
第十六章 明恥教戰,紙上談兵
——對于時事的建言
第十七章 憂道不憂貧
——在遵義
第十八章 愛國者先愛其家
——家書中的親情
第十九章 我來萬里哭朋儔
——浙大之紀念
第二十章 迪生守狷潔,美玉自無瑕
——友朋眼中的君子儒
第二十一章 沒有問世的梅光迪傳
君子儒梅光迪 節選
《君子儒梅光迪/敘舊文叢》:
**章 墓志銘上的寫真
2006年盛夏某天,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段懷清先生一襲旅行者裝扮,來到梅光迪先生故里安徽宣城,尋訪那些在閱讀想象中反復流連的故人故事。午飯之后,由梅光迪長孫梅務虛導引,前往距宣城市區約三十公里的蕪湖市南陵縣溪灘鄉西梅村。房屋稀稀落落,周圍被瘋長的荒草雜樹包圍。站在梅光迪祖居屋基之上,西斜的太陽,將每個人的臉照得更加光亮。交談中,段教授忽發奇想似的對梅務虛說:“你們梅家人好像有混血血統,眼窩深陷,鼻梁高挺。你看這個小伙子,還有你。”看見過梅光迪照片的人,可知段教授所言不虛。梅光迪正是一個眼窩深陷、鼻梁挺直,有一點兒混血氣質的人。他所說的“這個小伙子”,是梅光迪堂弟的后人梅云龍,就讀于淮南師范學院,因放暑假回到家中。聽見段教授的評論,梅務虛先生立即回應道:“絕對不會!蔽以谝慌蕴嵝颜f:“當時洋人是到過宣城的。”梅務虛更加確定地說:“這絕不可能!洋人沒有來過這里!,’
寫作此書,使我忽然憶起這段有趣往事。其實,毫無疑問,梅光迪先生是正宗的中國人,他是一個譜系脈絡十分完備清晰的大家族的后裔。宣城梅氏,始祖梅遠,唐末光化年問由吳興遷來。因在宣城做屬官,又篤愛宣城風土人文,遂在城南雙羊山筑室定居。北宋初年,四世孫梅詢中進士,五世孫梅堯臣以詩名家,至明清,則名人輩出,不僅誕生了黃山畫派巨匠梅清,還出了一位與牛頓、關孝和齊名的著名科學家梅文鼎,一門之下,彬彬郁郁,蔚為大觀。因宣城舊稱“宛陵”,又有“宛陵梅氏”之稱。梅光迪乃宛陵梅氏章務望支河西房四支房三十一世孫,始祖為梅堯臣四弟梅禹臣之子梅曉(字及中,世稱曉公)。宋元豐庚申年(1080年),梅曉率族人自雙羊山遷居到西鄉章務里(距縣城約六十里),在青弋江兩岸,生息繁衍,累代傳承,漸成東、西兩梅村,為宛陵梅氏“三望”之一。清光緒十六年正月初二日(1890年2月14日),梅光迪在西梅村降生。
說到梅氏家學,不得不提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梅堯臣,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以詩名世,也因詩結友。由于家境和創作理念接近,與當世名宦歐陽修成莫逆之交。在歐陽修的描述中,梅堯臣是光耀當世的大詩人,光明磊落的君子,但同時又是“詩窮而后工”的詩人,“君子固窮”的君子,這與后世對所謂“名門望族”“錦衣玉食”的想象,頗不相同。從歐陽修所作的兩篇墓志銘中,尚能窺見幾分現實和生動來。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暮春,五十八歲的梅堯臣病逝于都城汴京,后由其子扶柩歸葬故里宣城雙羊山。歐陽修為其作墓志銘。有一段令人頗揣玄想。他寫道:“嘉祐占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臥城東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騶呼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咸驚顧相語日:‘茲坊所居大人誰邪?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而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恤其家!边@段文字,清楚地描述了梅堯臣臨終前后的相關情形,令千年后的今人,不得不發生某種玄想。是怎樣一種風俗,能令“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騶呼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又是何種力量讓“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恤其家”?這個姓梅名堯臣字圣俞的外鄉人,到底靠什么贏得如許人的尊重和體恤?歐陽修在墓志中繼續寫道:“圣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于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于詩,然用以為歡而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
“可謂君子者也”,這就是全部的理由嗎?也許不全是。但作為一個老友對故人的“蓋棺定論”,卻不能不說是*高的評價。
在為老友作*后的“蓋棺定論”之前,歐陽修還應請求,為梅堯臣原配謝氏夫人作了一篇墓志銘。那是慶歷四年(1044年)七月七日,梅堯臣原配夫人謝氏病歿……
……
君子儒梅光迪 作者簡介
書同,長期供職于地方宣傳文化部門,業余從事魯迅、胡適、梅光迪、章衣萍等民國文人研究,與胡竹峰合編《章衣萍集》(五卷),在《新民晚報》夜光杯、《文匯報》筆會、新安晚報、安徽商報、合肥晚報、南方都市報等發表大量散文隨筆,出版隨筆集《借鳥嘴歌唱》、巜行走天下的男人》和文化散文《黃山與徽州游學》。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