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鄉野古橋:鄂南地區現存古橋建筑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04598
- 條形碼:9787010204598 ; 978-7-01-020459-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野古橋:鄂南地區現存古橋建筑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鄂南素有“千橋之鄉”的美譽,其境內現存百年以上古橋數量眾多、文化底蘊深厚。作為文化現象的鄂南鄉野古橋梁建筑,雖然沒有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小橋華麗秀美,無法構筑小橋流水人家的閑情雅致,卻有著更為實用的目的。這些彎曲的鄉野小橋,常隱沒于廣闊的山林阡陌之中,讓細細的流水繞村而過,在丘陵溝壑間與潺潺溪水共鳴,它們所提供的或許僅僅是給予路人行走的方便,抑或是古道山巒間商旅穿行的便捷,但它們粗獷質樸的外表下,卻同樣展現著自身獨特的內涵與魅力。本書將鄂南橋梁古建筑置身于荊楚文化整體發展的大視野中,以實地走訪的方式,重繪其鄉土地域的文化圖譜與脈絡;對蘊含其中的因宜就勢、生態制宜的營造觀念;以及循鄉土而拙樸、靈秀、內斂的藝術思維;及其地緣優勢所獨具的開放、多元,且兼容并包的人文創造價值,予以綜合研究和本體還原;并通過對其地域性、經濟性、人文性等多維視角,及其保護與發展中的現實困境分析,重新審視其當下的價值;以發展的視野,再繪鄂南千橋文化藝術生態的未來圖景,并為其橋梁古建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一些生態協同且可續發展的建議。
鄉野古橋:鄂南地區現存古橋建筑藝術研究 目錄
序
1 緒論
1.1 “千橋之鄉”鄂南鄉野古橋建筑文化憂思
1.2 研究鄂南古橋建筑的意義
1.3 古橋建筑藝術研究概況
1.3.1 國外橋梁藝術研究
1.3.2 國內古橋建筑藝術研究
1.3.3 古橋建筑技術及其文化價值
1.4 鄂南古橋建筑藝術研究的思路
1.4.1 鄂南鄉土建筑文化藝術遺存的“探秘”
1.4.2 荊楚文化生態發展視野的藝術“探究”
1.4.3 鄂南古橋建筑藝術本體的文化“還原”
1.4.4 鄂南古橋建筑藝術發展的文化“圖景”
2 中國古橋概述
2.1 中國古橋的歷史變遷
2.1.1 中國古橋發展的創始階段
2.1.2 中國古橋的創建發展時期
2.1.3 中國古橋的成熟發展時期
2.1.4 中國古橋發展的鼎盛時期
2.1.5 中國古橋發展的全盛時期
2.1.6 中國古橋發展的遲滯期
2.2 中國古橋的類型
2. 2.1 根據造型分類
2.2.2 根據材料分類
2.3 中國古橋的發展趨勢
2.4 小結
3 鄂南古橋概況
3.1 鄂南的城市背景
3.1.1 城市發展沿革
3.1.2 地理環境
3.1.3 自然資源
3.2 鄂南古橋的分布情況
3.2.1 鄂南古橋的數量
3.2.2 鄂南古橋的建造材料
3.2.3 鄂南古橋的建筑形制
3.3 鄂南古橋的價值
3. 3.1 鄂南古橋的歷史價值
3.3.2 鄂南古橋的文化價值
3.3.3 鄂南古橋的藝術與科技價值
3.4 鄂南古橋的社會表現
3.4.1 社會公益事業的象征
3.4.2 宗教風水學的影響
3.4.3 古代商業經濟的樞紐
3.4.4 水鄉古鎮的依托
3.4.5 名人軼事的代表
3.4.6 社會習俗的命脈
3.5 小結
……
4 鄂南古橋建筑藝術特色分析
5 鄂南古橋建筑的保護
6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 鄂南古橋建筑現狀調查一覽表
附錄2 鄂南古橋建筑相關調研采集數據匯編
附錄3 鄂南古橋建筑“鄉野”藝術之美
后記
鄉野古橋:鄂南地區現存古橋建筑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
夏晉,湖北鄂州人,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CIID中國建筑學會會員、高級室內建筑師,湖北省風景園林學會理事。先后獲得芬蘭駐京使館等機構頒發的中芬100年挑戰賽國際金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作品展覽學術獎等獎項,并指導學生獲得國家設計競賽展覽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獎項若干。先后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企業委托合作咨詢項目等課題10余項;在《文藝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國建設報》《湖北社會科學》等國內核心期刊、報刊發表論文20余篇,近五年來連續獲得中南民族大學優秀創新指導教師稱號,并于2018年被推薦為國家民委青年教學標兵,榮獲“校級教學標兵”稱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