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叔本華哲學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7422
- 條形碼:9787208157422 ; 978-7-208-157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叔本華哲學隨筆 本書特色
本書雖然名為《叔本華哲學隨筆》,卻是叔本華《附錄與補遺》的若干文章匯編。本書收集了叔本華《附錄與補遺》中的有關哲學的文章,集結成冊。本書集中展現了叔本華對哲學史的態度,對哲學史上各位先哲的態度,對康德哲學的態度,以及對同時代的哲學家的態度。由于叔本華不屬于德國哲學學院派,不屬于學術圈內建制派,所以他的文字率性自然,感情充沛,絲毫沒有他所鄙視的艱深晦澀。因此,一般讀者從他的散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熱愛哲學、愿意為哲學獻身,但是又苦于無人欣賞而十分郁悶的哲人形象。在《哲學史散論》中,叔本華論述了他對哲學史的態度。他認為哲學史只是個參考,要想真知先賢哲學其義,就必須直接從哲學家原著入手研讀,方能有所收獲。叔本華從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開始,經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直至經院哲學、培根、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笛卡爾、康德等,一一對其做了精彩點評,其間,優劣自現,褒貶鮮明。在《論大學的哲學》中,他高揚康德哲學,鄙視黑格爾、費希特、謝林的思想,認為他們背棄了康德,完全成為了政府的意識形態幫兇,而像他這樣的優秀哲學家,卻不被大眾認可,盡管他的思想是真理的化身,是真正的哲學。盡管叔本華對同時代哲學家的研究風氣痛陳其弊,但仍顯吐槽較論證、駁斥更多。盡管文字間情緒化字眼出現得較為頻繁,但作為對當時哲學背景的真實反映,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當時的哲學的進展和風氣。這對我們理解黑格爾哲學,以及謝林、費希特哲學大有助益。
叔本華哲學隨筆 內容簡介
這本哲學隨筆集選自叔本華的《附錄和補遺》,主要篇目有:哲學史散論、論大學的哲學、論理性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邏輯和辯證法、對自在之物與事物現象兩相對照的思考、論女人、論面相。
叔本華哲學隨筆 目錄
叔本華哲學隨筆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