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08567
- 條形碼:9787030608567 ; 978-7-03-060856-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 本書特色
高原鰍屬魚類,是條鰍科**的一個類群,也是迄今為止分布海拔**的魚類類群。貝氏高原鰍是一種小型底棲魚類,是高原鰍屬魚類分布較為廣泛的一種。《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從大體解剖、顯微結構、亞顯微結構等層次入手,全面描述了貝氏高原鰍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可為魚類形態學、病理學及養殖學等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系統的胚后發育,以及對血細胞和生殖細胞的發生、胚胎發育等進行了仔細觀察和比較,為高原鰍屬魚類起源、系統進化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資料。《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共分為11章,附有插圖377幅。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根據內容需要,插圖分散安排,并采用中英文標注。
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 內容簡介
高原鰍屬魚類,是條鰍科**的一個類群,也是迄今為止分布海拔**的魚類類群。貝氏高原鰍是一種小型底棲魚類,是高原鰍屬魚類分布較為廣泛的一種。本書從大體解剖、顯微結構、亞顯微結構等層次入手,全面描述了貝氏高原鰍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可為魚類形態學、病理學及養殖學等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系統的胚后發育,以及對血細胞和生殖細胞的發生、胚胎發育等進行了仔細觀察和比較,為高原鰍屬魚類起源、系統進化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資料。全書共分為11章,附有插圖377幅。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根據內容需要,插圖分散安排,并采用中英文標注。
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 目錄
目錄第1章 皮膚 0011.1 皮膚的基本結構 0011.2 表皮 0021.2.1 基本結構 0021.2.2 單細胞腺 0021.3 真皮 0031.3.1 基本結構 0031.3.2 色素細胞 0031.4 皮下層 0031.5 魚體各部位皮膚特點 003第2章 肌肉系統 0062.1 頭部肌肉 0062.1.1 眼肌 0062.1.2 鰓節肌 0072.2 軀干部和尾部肌肉 0072.2.1 大側肌 0072.2.2 棱肌 0082.3 附肢肌肉 0082.3.1 背鰭肌 0082.3.2 臀鰭肌 0082.3.3 尾鰭肌 0092.3.4 胸鰭肌 0092.3.5 腹鰭肌 0092.4 骨骼肌組織 009第3章 骨骼系統 0113.1 骨骼系統組成 0113.2 中軸骨骼 0113.2.1 頭骨 0113.2.2 脊柱和肋骨 0183.3 附肢骨骼 0203.3.1 奇鰭 0203.3.2 偶鰭 0203.4 骨組織 0223.4.1 軟骨 0223.4.2 硬骨 0223.4.3 脊索 022第4章 消化系統 0244.1 消化系統組成 0244.2 消化管 0264.2.1 顯微結構 0264.2.2 亞顯微結構 0294.3 消化腺 0324.3.1 顯微結構 0324.3.2 肝亞顯微結構 0344.4 胚后發育 0364.4.1 卵黃的吸收 0364.4.2 消化管的發育 0374.4.3 消化腺的發育 039第5章 呼吸系統 0425.1 呼吸系統組成 0425.2 鰓 0425.2.1 大體結構 0425.2.2 顯微結構 0435.2.3 掃描電鏡觀察 0455.2.4 透射電鏡觀察 0475.3 骨鰾 0495.3.1 大體結構 0495.3.2 顯微結構 050第6章 血液循環系統 0516.1 血液循環系統組成 0516.2 心臟 0516.2.1 靜脈竇 0526.2.2 心房 0536.2.3 竇房瓣 0536.2.4 心室 0536.2.5 房室瓣 0536.3 血管系統 0536.3.1 動脈系統 0536.3.2 靜脈系統 0566.4 外周血細胞 0576.4.1 紅細胞 0576.4.2 白細胞 0596.4.3 血小板 0596.5 脾 0606.6 血細胞的發生 0606.6.1 紅細胞系 0606.6.2 單核細胞系 0626.6.3 淋巴細胞系 0626.6.4 粒細胞系 0646.6.5 血小板系 0646.6.6 各發育階段血細胞的大小比較 065第7章 泌尿系統 0667.1 泌尿系統組成 0667.2 腎 0677.2.1 頭腎 0677.2.2 中腎 0677.3 輸尿管和膀胱 0717.4 斯坦尼斯小體 0727.5 腎發育 0727.5.1 前腎形成期 0727.5.2 生中腎橋形成期 0737.5.3 中腎小管芽和幼稚腎小管開始形成期 0747.5.4 中腎發育期 0757.5.5 頭腎形成期 077第8章 生殖系統 0788.1 第二性征 0788.1.1 頭形差異 0788.1.2 吻部異形 0798.1.3 胸鰭差異 0798.2 生殖系統組成 0798.2.1 雌性生殖系統 0798.2.2 雄性生殖系統 0808.3 卵子的發生 0818.3.1 卵巢的發育 0818.3.2 卵子的發生 0828.4 精子的發生 0858.4.1 精巢的發育 0858.4.2 精子的發生 0868.5 生殖導管 090第9章 感覺器官 0919.1 主要感覺器官 0919.2 嗅囊 0929.3 眼 0939.3.1 眼球壁 0939.3.2 折光系統 0959.3.3 附屬結構 0969.4 內耳 0969.4.1 半規管 0979.4.2 壺腹 0989.4.3 橢圓囊 0989.4.4 球囊和瓶狀囊 0999.5 側線系統 099第10章 中樞神經系統 10210.1 中樞神經系統組成 10210.1.1 腦 10210.1.2 腦神經 10410.1.3 脊髓 10510.2 腦 10510.2.1 端腦 10510.2.2 間腦 10810.2.3 中腦 10910.2.4 小腦 11010.2.5 延腦 11110.3 脊髓 11210.4 中樞神經組織 11310.4.1 室管膜上皮細胞 11310.4.2 神經細胞 11310.4.3 神經膠質細胞 11610.4.4 毛細血管 11810.5 腦垂體 11810.5.1 神經垂體 11810.5.2 腺垂體 11910.6 尾垂體 122第11章 胚胎發育 12311.1 受精卵與胚盤形成階段 12311.2 卵裂階段 12411.3 囊胚階段 12611.4 原腸胚階段 12611.5 神經胚階段 12711.6 器官形成階段 12811.7 孵化出膜階段 131主要參考文獻 133
展開全部
貝氏高原鰍組織學及胚胎發育 作者簡介
王志堅,男,漢族,1969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水產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動物學會理事長。兼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魚類學會理事,重慶市水產學會常務理事。
1982~1988年,在四川省南充龍門中學完成中學學業,1988年被保送到西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就讀生物教育專業本科,1992年畢業留校任教,1999年獲得碩士學位,2011年獲得博士學位,碩士和博士階段都是師從張耀光教授。
主要從事魚類生物學、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研究。已經主持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農業部財政專項課題、重慶市科委攻關項目、重慶市科委社會民生重點項目、橫向委托項目等50余項。獲得重慶市2010年度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作為骨干教師,其主講的“動物生物學”被評為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動物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獲得西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1次。獲得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