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443225
- 條形碼:9787560443225 ; 978-7-5604-4322-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本書特色
本論著選共選取了民國時期14位出版家的著作19部,集中反映這些拓荒、奠基了中國現代出版的出版家關于文化傳承與文化建設的思想觀念與認識,包括文化傳承中的文獻校注與整理、目錄版本學說,關于新文化建設中的文學、史學、教育、藝術、編輯、新聞等專門領域方法與學術體系的創立。張靜廬是光華書局、現代書局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他還獨資創辦了上海聯合書店、獨資運營上海雜志公司,為新文化運動作出了較大貢獻,《在出版界二十年》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經歷,從中還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出版氛圍。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內容簡介
是上海書店根據上海雜志公司1938年版覆印本,主要回顧了作者從事出版工作的經歷和得失總結;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目錄
一、寫自傳的動機
二、我的生長地
三、屠戶世家
四、唯一的母校
五、不長進的孩子
六、“禮拜六派”時代的輪廓
七、閱讀與寫作
八、出版的嘗試
九、從酒保到編輯
十、荒唐之夜
十一、“六三”運動
十二、大鬧新華門
十三、“誰是主唆者
十四、踏進出版界
十五、泰東圖書局的轉變
十六、創造社的搖籃
十七、外勤記者
十八、商報館五年間
十九、光華書局的誕生
二十、“小伙計”們與“幻洲社
廿一、回光返照與黃金時代
廿二、北伐前后
廿三、從“現代”到“聯合
廿四、再度脫離“現代
廿五、上海雜志公司的建立
廿六、小小計劃初步成功
廿七、“退訂改訂絕對自由
廿八、雜志界的畸形發展
廿九、提高出版物的水準
三十、平地風波
卅一、抗戰后的出版界
寫在后面
附錄:雜志發行經驗談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節選
《在出版界二十年/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 一、寫自傳的動機 一九三五年的秋天里,“我的朋友”阿英先生受良友圖書公司的委托,編纂“中國新文學大系”中的史料部分,同時也替上海雜志公司編校“中國文學珍本叢書”。有一天,偶然在我的家里和幾位編譯所的朋友談起新文化運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向我說:“要編纂一部比較詳盡的中國新文化運動史,似乎不應該忘掉你。”這原是一句客氣的話,我當時聽了很覺得慚愧。分析他說這句話的語意,明明在說我是一個推進新文化運動的實行者——出版商人,并不是說我是個在新文化啟蒙運動中問有過什么貢獻的作家。但是,這雖然是句好聽的恭維話,卻也多少帶有幾分的真實性。我自信,在民國八年(1919)“五四”運動以后以至于現在,對于上海出版界的向著新的一方面的推進,多少是盡過一些勞力,耗過一些腦汁,這是不可磨滅的,也許為同業的先進們所不否認的事實。因此,當時阿英先生和幾位朋友都叫我寫一本自傳,來記述二十年來上海新書事業的沿革和變遷,給后來留心新文化運動的史家們一些‘或許有用”的史料。只可惜我沒有文學的修養,缺乏寫作的技巧,絕對不會寫成一部值得一讀的傳記文學。所以在當時雖有想寫的動機,而終于不敢下筆,沒有勇氣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到了前年冬天,張天疇先生來替黃萍蓀先生所編的《越風》向我要稿,他指定要我來寫一篇關于上海新出版業的史實。他說:“你不妨以你自己的事業變遷為經,多量地采入當時作家們與書店之聚散離合為緯,織成一幅看去似乎平淡而實際卻富有圖案意味的美麗而實用的廠縐。”(他是杭州人,所以三句不離本行)這句話更比較有意思了。因為個人事業的成敗變動,寫出來實在是“與堂無涉”;何況像我這樣平凡的人,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里,干這樣小小的出版商,有什么長處可述給后之來者歌頌贊嘆呢?我想,假使要寫一部有關于中國出版事業的沿革和變遷的書,*好應該讓張菊生、陸費伯鴻、王云五幾位先生來寫,才有相當的理由。 不過,照張先生的說法,我既然在這號稱文化街的四馬路上住上了二十年,這悠長的歲月中,所見到的,所聽到的,和我自己親身所接觸到的,總該有不少的故事可以搬出來,給在文化街上跑跑而留心出版事業的讀者們,作為茶余酒后的談助吧。因此,我從去年冬天起,就做了想寫一本自傳的準備。可是因為身體的不健康,和生活興趣的轉變——近一年來對于學習國畫的興趣特別濃厚,差不多每天晚上肯花上二三個鐘點,從事于一花一鳥的傳摹,同時還買了不少關于國畫理論的書籍和珂(王羅)版影印的畫冊,拋了畫筆就拿起畫冊,不斷地練習和鑒賞——竟分不出一部分時間,來寫這“不必有”的自傳。 直到后來,上海雜志公司準備出版一種《讀書》月刊,于是編譯所的同仁和金則人、平心等幾位先生舊事重提,要我用故事的體裁寫出來。這又是一樁難事了。因為我除在“禮拜六派”盛行的時代,曾經用過受林琴南先生影響極深的文言文寫過幾篇哥哥妹妹式的小說和談怪志異的幾段筆記以外,十余年來再沒有寫過一篇像樣的小說或小品文。在當商報編輯時,所寫的都是屬于記事速寫一類的新聞稿;在當書店經理任內,那更談不到寫文章了,*多不過偶爾高興,做幾段宣傳性質的廣告底稿罷了。 現在這丑媳婦終究見公婆面了,“像樣”“不像樣”的問題已經談不到了。不過我要請讀者們原諒的是,請勿要用文學欣賞的眼光來讀這部傳記——這樣幼稚的作品,否則它會使你大大失望的,因為這只是一個出版商人的自述呀! ……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在出版界二十年 作者簡介
張靜廬,中國出版家,民盟盟員。1898年4月7日生于浙江鎮海縣。1969年9月在上海去世。 1911年在龍山演進國民學校畢業后,當學徒。1915年任天津《公民日報》副刊編輯。1920年任上海泰東圖書局編輯、出版部主任。1924年與人合資創辦光華書局,任經理。1929年創建上海聯合書店,任經理。1931年與洪雪帆合辦現代書局,任經理。1934年創建上海雜志公司,任總經理。任內經營出版不少進步期刊,這些期刊在當時產生了積極影響。1949年在上海任聯營書店總經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計劃處處長,古籍出版社編審,中華書局近代史編輯組組長。 主要著述有《中國的新聞記者與新聞紙》《革命外史》《在出版界二十年》,編有《中國近代出版史料》初編、二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編,《中國出版史料補編》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