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復活 本書特色
教育部語文推薦篇目 名著名譯,相得益彰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翻譯家草嬰先生譯本。 簡約裝幀,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 12次“中國ZUI美的書”獲獎設計師周偉偉擔綱封面設計;內文采用為這套書定制的輕質護眼膠版紙,舒適閱讀,告別大部頭紙書之重。 一部關于心靈救贖與自我成長的心血之作 列夫·托爾斯泰耗費10年心血,完成《復活》這部巨著。小說透過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這個貴族叛逆者自我悔悟與心靈救贖的過程,揭示了個體的命運與時代背景的深層關系,充滿深厚的感人之情。
復活 內容簡介
上流社會的年輕人聶赫留朵夫,在擔任法庭陪審員時,認出被控犯盜竊罪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就是他親戚家的養女。他曾誘奸這個姑娘,使她懷了孕。卡秋莎?瑪絲洛娃生下的孩子被送給育嬰堂,她從此逐漸墮落,后來當了妓女。于是,聶赫留朵夫想同卡秋莎?瑪絲洛娃結婚以贖罪。為了解救卡秋莎?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一次次上法院,下農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國務大臣、宮廷侍從,在這個過程中他產生了背叛上流社會的決心。《復活》不是一部單純描寫個人悲歡離合的小說,而是一部再現1905年革命前夜俄國社會面貌的史詩。卡秋莎?瑪絲洛娃是個平民女性,她身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樸素、純潔和善良,也表現出不合理社會對她的肆意蹂躪和殘酷迫害。她的一部血淚史是對當時社會有力的控訴和無情的鞭笞。
復活 節選
第 一 部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節至第二十二節:“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節:“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七節:“……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四十節:“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1 盡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盡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盡管他們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盡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里,春天畢竟還是春天。陽光和煦,青草又到處生長,不僅在林蔭道上,而且在石板縫里。凡是青草沒有鋤盡的地方,都一片翠綠,生意盎然。樺樹、楊樹和稠李紛紛抽出芬芳的黏糊糊的嫩葉,菩提樹上鼓起一個個脹裂的新芽。寒鴉、麻雀和鴿子感到春天已經來臨,都在歡樂地筑巢。就連蒼蠅都被陽光照暖,在墻腳下嚶嚶嗡嗡地騷動。花草樹木也好,鳥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眾生所創造的人間的美,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別人的種種手段。 就因為這個,省監獄辦公室官員認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飛禽走獸和男女老幼都在享受的春色和歡樂,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編號蓋印、寫明案由的公文。公文指定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以前把三名受過偵訊的在押犯,一男兩女,解送法院受審。其中一名女的是主犯,須單獨押解送審。由于接到這張傳票,這天早晨八時監獄看守長走進又暗又臭的女監走廊。他后面跟著一個面容憔悴、鬈發花白的女人,身穿袖口鑲金絳的制服,腰束一根藍邊帶子。這是女看守。 監獄看守長和女看守 “您是要瑪絲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來到一間直通走廊的牢房門口,問看守長說。 值班的看守哐啷一聲開了鐵鎖,打開牢門,一股比走廊里更難聞的惡臭立即從里面沖了出來。看守吆喝道: “瑪絲洛娃,過堂去!”隨即又帶上牢門,等待著。 監獄院子里,空氣就比較新鮮爽快些,那是從田野上吹來的。但監獄走廊里卻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污濁空氣,里面充滿傷寒菌以及糞便、煤焦油和霉爛物品的臭味,不論誰一進來都會感到郁悶和沮喪。女看守雖已聞慣這種污濁空氣,但從院子里一進來,也免不了有這樣的感覺。她一進走廊,就覺得渾身無力,昏昏欲睡。 牢房里傳出女人的說話聲和光腳板的走路聲。 “喂,瑪絲洛娃,快點兒,別磨磨蹭蹭的,聽見沒有!”看守長對著牢門喝道。 過了兩分鐘光景,一個個兒不高、胸部豐滿的年輕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著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轉過身子,在看守長旁邊站住。這個女人腳穿麻布襪,外面套著囚犯穿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塊白頭巾,顯然有意讓幾綹烏黑的鬈發從頭巾里露出來。她的臉色異常蒼白,仿佛儲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長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雙短而闊的手和從囚袍寬大領口里露出來的豐滿脖子也是那樣蒼白。她那雙眼睛,在蒼白無光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格外烏黑發亮,雖然有點浮腫,但十分靈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些斜視。她挺直身子站著,豐滿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來到走廊里,微微仰起頭,盯住看守長的眼睛,現出一副唯命是從的樣子。看守長剛要關門,一個沒戴頭巾的白發老太婆從牢房里探出她那張嚴厲、蒼白而滿是皺紋的臉來。老太婆對瑪絲洛娃說了幾句話。看守長就對著老太婆的腦袋推上牢門,把她們隔開了。牢房里響起了女人的哄笑聲。瑪絲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門上裝有鐵柵的小窗洞轉過臉去。老太婆在里面湊近窗洞,啞著嗓子說: “千萬別跟他們多啰唆,咬定了別改口,就行了。” “只要有個結局就行,不會比現在更糟的。”瑪絲洛娃晃了晃腦袋說。 “結局當然只有一個,不會有兩個,”看守長煞有介事地擺出長官的架勢說,顯然自以為說得很俏皮,“跟我來,走!” “瑪絲洛娃,過堂去!” 老太婆的眼睛從窗洞里消失了。瑪絲洛娃來到走廊中間,跟在看守長后面,疾步走著。他們走下石樓梯。經過比女監更臭更鬧、每個窗洞里都有眼睛盯著他們的男監,走進辦公室。辦公室里已有兩個持槍的押送兵等著。坐在那里的文書把一份煙味很重的公文交給一個押送兵,說: “把她帶去!” 那押送兵是下城的一個農民,紅臉,有麻子,他把公文掖在軍大衣翻袖里,目光對著那女犯,笑嘻嘻地向顴骨很高的楚瓦什同伴擠擠眼。這兩個士兵押著女犯走下臺階,向大門口走去。 大門上的一扇便門開了,兩個士兵押著女犯穿過這道門走到院子里,再走出圍墻,來到石子鋪成的大街上。 馬車夫、小店老板、廚娘、工人、官吏紛紛站住,好奇地打量著女犯。有人搖搖頭,心里想:“瞧,不像我們那樣規規矩矩做人,就會弄到這個下場!”孩子們恐懼地望著這個女強盜,唯一可以放心的是她被士兵押著,不能再干壞事了。一個鄉下人賣掉了煤炭,在茶館里喝夠了茶,走到她身邊,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女犯臉紅了,低下頭,嘴里喃喃地說了句什么。 女犯察覺向她射來的一道道目光,并不轉過頭,卻悄悄地斜睨著那些向她注視的人。大家在注意她,她覺得高興。這里的空氣比牢房里清爽些,帶有春天的氣息,這也使她高興。不過,她好久沒有在石子路上行走,這會兒又穿著笨重的囚鞋,她的腳感到疼痛。她瞧瞧自己的雙腳,竭力走得輕一點。他們經過一家面粉店,店門前有許多鴿子,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沒有人來打擾它們。女犯的腳差點兒碰到一只瓦灰鴿。那只鴿子拍拍翅膀飛起來,從女犯耳邊飛過,給她送來一陣清風。女犯微微一笑,接著想到自己的處境,不禁長嘆一聲。
復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全名為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被頌為具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譯者簡介 草嬰(1923—2015),知名俄語文學翻譯家。1923年出生,浙江鎮海人,原名盛俊峰。20世紀50年代,主要翻譯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包括《一個人的遭遇》《新墾地》等。從1960年起開始翻譯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集《高加索的故事》,并于1964年出版。從1977年起,開始從俄語原文系統翻譯托爾斯泰的小說作品,歷時二十年,譯成《托爾斯泰小說全集》,共八卷,十二冊,其中包括三部長篇小說、一部自傳體小說和六十多部中短篇小說。 1987年,獲高爾基文學獎。 1997年,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魯迅文學翻譯彩虹獎”。 1999年,獲中俄友協頒發的“友誼獎章”和獎狀。 2002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中國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2006年,獲俄羅斯高爾基文學獎章,被授予俄羅斯作家協會榮譽會員。 2010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11年,榮獲“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
- 主題:
塑封尚在,品相還行,我覺得挺好。本來想買整套的結果缺貨,只能怪自己下手太慢。托爾斯泰的作品值得一讀,聽聞草嬰先生的譯版更經典就下了單。多年沒認真拿著書本閱讀,現在翻開紙質書還是覺得親切滿足。
- 主題:
正版,到手的書除了包裝有一點點微乎其微的小瑕疵以外沒有任何問題,這個價格簡直碉堡了
- 小編回復:
- 很抱歉,如對圖書質量不滿意,可在賬戶里申請退換,或聯系客服辦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