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0336
- 條形碼:9787308190336 ; 978-7-308-1903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 本書特色
張國昌著的《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產學研各方行動者如何聯結形成社群,以及社群形成后又如何治理(維系)的問題。 長期以來,政府在推動產學研合作方面投入甚多,但是收效與投入不成正比。政府主要通過行政手段等非市場化的方式,撮合產學研各方協同,但是創新只是各個主體自主性協同的“意外”結果,而不是組織化協同的“規劃”結果。為此,我們需要另辟蹊徑。本書主要根據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和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將產學研社群理解為一個關系空間而不是一個組織實體,在這個關系空間中,異質性的行動者因為共同利益而產生協同,通過打破建制壁壘,推動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而實現協同創新。
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的博士論文為基礎。主要研究產學研創新社群的“轉譯—治理”過程, 即在由高校、企業、中介機構等單位構成的創新空間中, 教授、企業家等異質性的行動者如何通過利益的“轉譯”聯結成一個社群 (共同體) ; 以及這個社群如何通過治理保持高水平的運行狀態和創新產出。
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 目錄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相關概念界定
第四節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創新點
第二章 分析框架
節 場域理論與產學研社群
第二節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產學研社群
第三節 多中心治理理論與產學研社群
第四節 產學研社群:一個新的異質性場域
第三章 產學研場域的歷史和結構
節 產學研場域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產學研場域的外部環境
第三節 產學研場域的內部結構
第四章 產學研場域的聯結:轉譯
節 從承認、信用到資本:知識生產的動力變遷
第二節 從轉移到轉譯:產學研場域聯結機制的轉變
第三節 案例研究:以寧波市石墨烯產業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為例
第四節 互聯互通時代對產學研場域聯結的影響
第五章 產學研場域的發展:協商治理
節 協商治理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 產學研場域的外部治理
第三節 產學研場域的內部治理
第四節 互聯互通時代對產學研場域治理的影響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知識視角下產學研創新社群的治理研究 作者簡介
張國昌,1979年10月生,漢族,浙江杭州人。博士,副研究員,現任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科戰略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專業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同時獲管理學院管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學位);2006年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畢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16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哲學專業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工作至今。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科學技術與社會。以第一作者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項,并作為重要成員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研究多項以及參編多部學術著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