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87342
- 條形碼:9787567587342 ; 978-7-5675-873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本書特色
民族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學與人類學、民族學交叉的綜合性研究領域。在民族心理學內部,既有人類學的質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學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類學的田野工作,又有心理學的實驗研究。兩種研究取向長期相向而行,卻較少溝通。本書是整合兩種研究取向的嘗試。本書包括七編:民族心理學引論、民族意識論、民族認知論、民族語言論、民族動機論、民族人格論、民族交往與民族心理健康論。本書體系新穎、內容全面、資料豐富、文筆流暢、可讀性強;既重視民族心理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理論的闡述,又重視具體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介紹,也重視具體研究成果的說明。本書對國內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統總結,同時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心理學、人類學、民族學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民族心理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內容簡介
民族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學與人類學、民族學交叉的綜合性研究領域。在民族心理學內部,既有人類學的質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學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類學的田野工作,又有心理學的實驗研究。兩種研究取向長期相向而行,卻較少溝通。本書是整合兩種研究取向的嘗試。本書包括七編:民族心理學引論、民族意識論、民族認知論、民族語言論、民族動機論、民族人格論、民族交往與民族心理健康論。本書體系新穎、內容全面、資料豐富、文筆流暢、可讀性強;既重視民族心理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理論的闡述,又重視具體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介紹,也重視具體研究成果的說明。本書對靠前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統總結,同時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心理學、人類學、民族學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民族心理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目錄
1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1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1.1 民族的一般概念
1.1.2 民族的基本屬性
1.1.3 民族心理的內涵與外延
1.1.4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與民族心理
1.2 民族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2.1 民族心理學的對象特點
1.2.2 民族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1.2.3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1.3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1.3.1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意義
1.3.2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實踐價值
2 民族心理學史略
2.1 民族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2.1.1 民族心理學的哲學來源
2.1.2 民族心理學的心理學來源
2.1.3 民族心理學的人類學來源
2.1.4 民族心理學的語言學來源
2.2 國外民族心理學思想簡介
2.2.1 馮特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2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3 勒龐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4 維果茨基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5 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6 洪堡特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7 心理人類學者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 民族心理學在中國的產生與發展
2.3.1 梁啟超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2 費孝通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3 我國民族心理學的發展脈胳
2.3.4 中國民族心理學的*新發展
2.3.5 民族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3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1 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論
3.1.1 民族心理研究的屬性
3.1.2 民族心理學的方法論
3.1.3 民族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發展
3.2 民族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
3.2.1 跨文化研究的起源
3.2.2 民族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方法論
3.2.3 傳統跨文化民族心理研究的轉向——文化進化論
3.3 民族心理學的定性研究方法
3.3.1 田野調查法
3.3.2 文獻研究法
3.3.3 語言學分析法
3.3.4 扎根理論
3.3.5 中國古代的定性研究法
3.4 民族心理學的定量研究方法
3.4.1 測驗法
3.4.2 實驗法
3.4.3 內容分析法
第二編 民族意識論
4 民族意識
4.1 民族意識的概念
4.1.1 民族意識的歷史探源
4.1.2 民族意識內涵的發展與爭論
4.1.3 民族意識與民族心理
4.2 民族意識的結構
4.2.1 民族意識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4.2.2 民族意識的分層和分類
4.2.3 民族意識的心理結構
4.2.4 民族意識的功能
4.3 民族意識與公民意識、國家意識的關系
4.3.1 民族意識與公民意識的關系
4.3.2 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的關系
4.4 社會現代化與民族意識的變遷
4.4.1 民族意識的社會特性
4.4.2 民族意識產生演變的一般規律
4.4.3 社會現代化對民族意識的影響
5 民族認同與民族自尊
5.1 民族認同
5.1.1 民族認同的概念
5.1.2 民族認同的結構
5.1.3 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5.1.4 民族認同與文化適應
5.1.5 民族認同與民族偏見
5.1.6 民族認同與語言態度
5.2 民族認同的理論基礎
5.2.1 社會認同理論
5.2.2 認同發展理論
5.3 民族認同形成的階段
5.3.1 Phinney的三階段民族認同發展模型
5.3.2 Cross的黑人民族認同發展模型
5.3.3 Helms的民族認同發展模型
5.4 民族認同的研究方法
5.4.1 問卷法
5.4.2 實驗法
5.4.3 投射法
5.4.4 田野調查法
5.5 民族自尊
5.5.1 自尊
5.5.2 民族自尊
5.6 民族認同研究的發展
5.6.1 現存問題
5.6.2 研究展望
6 民族文化與民族意識
6.1 文化的概念與類型
6.1.1 什么是文化
6.1.2 文化類型
6.1.3 文化模式
6.1.4 文化與民族意識的關系
6.2 文化沖突與民族意識
6.2.1 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更多的文化沖突
6.2.2 文化沖突是人類文化史上的普遍現象
6.2.3 文化沖突與民族意識的關系
6.3 文化融合與民族意識
6.3.1 文化融合論
6.3.2 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的辯證關系
6.3.3 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
6.3.4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文化大融合
6.3.5 民族意識與文化融合的關系
……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相關資料
自從馮特建立心理學之日起,民族心理學就是心理學的兩大分支之一。深入開展民族心理學研究,探討民族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對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民心相通,能夠改善民族交往,增強民族團結,弘揚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更好地推進民族復興。張積家及其團隊長期致力于民族心理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近年來又致力于民族心理學的學科建設。縱覽全書,發現其體系新穎,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歷史發展脈胳清晰,很好地體現了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本書總結了我國民族心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客觀介紹和評價了民族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各種流派和理論。概而言之,本書是民族心理學的一部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于推進我國的民族心理學研究和學科發展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張厚粲
前國務院參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前副主席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民族心理學是整個心理學的兩個根本之一。馮特除了開創實驗心理學,宣告了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另一項奠基性的工作就是他的《民族心理學》專著。研究與學習民族心理學,對于多民族國家具有特別的意義。進入21世紀以來,張積家及其研究團隊致力于民族心理研究,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涉及眾多民族,研究成果頗為豐富。他們編寫民族心理學正適得其所。本書內容全面,資料豐富,行文流暢,可讀性強;既重視理論介紹,又重視研究范式與研究方法的說明,給讀者以啟迪;既系統了迄今為止我國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更為我國民族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描繪了藍圖?偟膩砜,該書是我國民族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民族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張侃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前副主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民族心理學 作者簡介
張積家(1955—),字雋生,男,北京師范大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F任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民委語言文化心理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心理與教育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心理學報》編委、《心理科學》編委、《心理學探新》編委。主要研究專長為心理語言學和民族心理學。出版專著和教材13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80余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心理學報》、《教育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表論文110篇。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項4項,三等獎4項。在心理學界、語言學界、民族學界和教育學界具有重要學術影響。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