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比較(2019年第2輯)(比較10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2910
- 條形碼:9787521702910 ; 978-7-5217-02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2019年第2輯)(比較101) 本書特色
卷首語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 已經超過9700 美元,離1.26 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標準看上去距離已經不太遠了,然而,正如編委樓繼偉指出的,“在這一關鍵跨越期,前10 年不顯著或者關注不足的挑戰愈加顯現”,這不僅考驗政策應對戰略,更直接體現國家治理體制的能力。本輯《比較》將圍繞這一主題,為讀者提供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討論。 開篇江小涓的文章聚焦于網絡時代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她認為,網絡與數字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高度聯通性,改變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開啟了秩序再造和價值重塑的過程。原先“市場失靈”的公共服務變成了與“市場相容”的公共服務,其供給者可以從政府變成市場;網絡時代的大型平臺企業成為一個個局部市場,承擔起部分公共治理的職能,挑戰了現有的監管體系。這些新的變化正在導向一個立體多邊形的秩序架構,而不僅僅是政府或市場的二元線性選項。因此,“今日談改革談體制,要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既要補課,更要創新”。 蔡昉的文章主要討論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問題,中國經濟當前的增速下滑需要從更長期的增長角度予以觀察。通過對中國與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東亞國家和其他金磚國家的比較分析,他認為中國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從供給側導致傳統經濟增長源泉式微,因而潛在增長率下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太可能重返過去的軌道,從30 年左右的較長時期看,更可能是一個“回歸均值”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選擇正確的應對戰略,即通過深化改革,一方面挖掘生產要素供給和配置方面的潛力,另一方面開啟全要素生產率新源泉,以保持長期可持續增長。 華萊士?奧茨的《第二代財政聯邦制理論》系統地梳理了第二代財政聯邦制理論,如何借助委托代理理論、信息經濟學、新企業理論、組織理論及合同理論等新的分析方法,探討集權與分權的權衡、財政分權下的軟預算約束與財政救助、財政聯邦制中的風險共擔及跨區保險,以及財政聯邦制的穩定性和自我實施等問題。相比于**代財政聯邦制理論側重于從純粹靜態視角考察財政制度的激勵結構和潛在表現,第二代財政聯邦制理論則轉向了更廣泛的財政結構隨時間演化的動態思考,它擴展了我們對財政聯邦制的理解,也為財政制度設計提供了啟示。 奧利弗?威廉姆森的文章是對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一個說明。交易成本經濟學是新制度經濟學和新組織經濟學的產物。它以交易為分析單位,將企業、市場和其他組織形式視為治理結構,分析不同特性的交易與不同成本及不同功能的治理結構如何匹配,*終達成節約交易成本的(主要)目標。它與新制度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代理理論、合同理論等新領域相結合,引入了資產專用性、協調性適應、自主性適應等概念,并產生了大量可驗證的研究發現。它不僅深化了經濟學理論,拓展了經濟學的分析范圍,也使新制度經濟學*了“制度重要”的論斷,證明“制度是可以被分析的”。 “法和經濟學”欄目是OECD 關于競爭中性的兩篇文章。OECD 秘書處的文章是OECD 競爭委員會組織的2015 年圓桌會議的紀要。文章圍繞競爭政策和確保競爭中性面臨的挑戰,討論了競爭為什么重要,受競爭法管轄的商業行為和行為主體、競爭法執法中面臨的挑戰,競爭法適用的例外條款和地理范圍。該紀要還特別提到了競爭監管機構如何通過宣傳、研究和咨詢等非執法權力,矯正一些不違反競爭法的行為,對顛覆性創新施加影響,確保競爭和創新帶來的*大利益。尼古拉斯?佩蒂特從程序角度闡述競爭中性及其對競爭執法的影響。 在競爭訴訟中,國家關聯企業作為被告或原告可能因為競爭監管機構采取的不當程序而享有優勢,從而扭曲競爭中性;同時國家作為“外部人”介入競爭訴訟也會扭曲競爭中性。對于前一種情形,可從制度、實體法和程序等方面消除對競爭中性的扭曲;對于后一種情形,需要明確競爭監管機構管理競爭中性的授權,并向政府倡導競爭中性原則。但是,強調競爭中性原則也會對競爭執法產生影響:一是削弱競爭監管機構的自由裁量權,二是可能使競爭執法與財政紀律、銀行穩定等更大的經濟政策問題相脫節。 孫國峰的文章主要討論銀行公司治理和系統性風險。他認為,在現代銀行信用貨幣制度下,銀行追求利潤*大化與創造貨幣這一公共品之間的天然矛盾,導致了內生性的金融風險。無論是基于監管者視角的“公共秩序”觀,還是基于被監管者視角的“私人秩序”觀,都無法解決上述矛盾,防范由此導致的風險,因為前者面臨監管套利的問題,后者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背景下難以解決道德風險問題。為此,需要在這兩種視角之間尋找結合點,構建一個將公眾利益納入考量并且能夠平衡各方利益的銀行公司治理框架。 “比較之窗”的五篇文章集中討論主權養老基金,介紹了國際上一些主權養老基金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提高基金的可持續性,如何進行制度創新,采取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投資策略,提高投資收益,改善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樓繼偉簡要回顧了養老金改革歷程和全國社保基金的管理現狀,著重介紹了全國社保基金的六大投資理念。鄭秉文分析了加拿大養老金制度轉型的動因,介紹了作為主權養老基金的加拿大養老金投資公司的治理結構、投資策略轉型、投資運行特征。他還對中國主權養老基金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其中包括建立“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的設想。吳孝芹和黃念介紹了瑞典養老金制度框架,系統梳理瑞典五大國民養老基金的治理架構、投資規則、資產分配及運行績效,并概括了這五大基金的運行特點。陳星回顧了波蘭養老金制度的歷史與現狀,重點探討波蘭人口儲備基金的建立、資產積累、基金投資與監管等。劉桂蓮討論愛爾蘭國家養老儲備基金的建立和發展、基金融資來源、管理體制和投資策略等關鍵問題,分析了該基金投資運營的成功經驗。
比較(2019年第2輯)(比較101) 內容簡介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 已經超過9700 美元,離1.26 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標準看上去距離已經不太遠了,然而,正如編委指出的,“在這一關鍵跨越期,前10 年不顯著或者關注不足的挑戰愈加顯現”,這不僅考驗政策應對戰略,更直接體現國家治理體制的能力。本輯《比較》將圍繞這一主題,為讀者提供靠前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討論。
比較(2019年第2輯)(比較101) 目錄
網絡時代的政府與市場:邊界重組與秩序重構 江小涓
如何認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回應林毅夫對人口紅利解釋的批評 蔡昉
第二代財政聯邦制理論 華萊士?奧茨
交易成本經濟學:機理與展望 奧利弗?威廉姆森
論競爭中性 OECD秘書處
競爭中性對競爭監管機構的影響:程序的視角 尼古拉斯?佩蒂特
貨幣創造、銀行公司治理與系統性風險防范 孫國峰
全國社保基金的運作理念 樓繼偉
長期主義投資的“楓葉革命”:對中國的三點啟示 鄭秉文
瑞典國民養老基金:記賬式賬戶下的養老基金投資典范 吳孝芹 黃念
波蘭人口儲備基金:安全投資的理念與實踐 陳星
愛爾蘭儲備型主權養老基金:肩負“雙重目標”使命的投資 劉桂蓮
比較(2019年第2輯)(比較101) 作者簡介
?吳敬璉,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寶鋼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比較》主編。吳敬璉倡導并努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是“整體改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改革和經濟發展轉型的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