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一寸師 本書特色
? 獻給曾少年與追故鄉的你。我們該如何理解生長之痛,該如何反思何謂“故鄉”,又該如何在暴烈的流徙里擁抱溫柔的小團圓?用一個“小寫”的故事,去呈現故鄉與生命的原始狀態,照亮人間幽微處的脆弱、勇敢與希望。
? “一寸”道理累積一段成長。那些生命里遇見過的人,都成了我們的“一寸師”,他們教給的每“一寸”道理,檢驗了我們活過、愛過、痛過的深度,也終將決定我們這一生要走的長度。
? 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間永恒。26個章節亦可讀作26個獨立的故事,把凡人小事、生長悲喜、故鄉之愁,一一揉碎了融進細膩質樸的細節間,這個故事里,有日常生活,有人間煙火,有人情之美,有深藏的溫暖,有隱約的牽絆。
? 溫暖而清新的閱讀之美。邀請知名插畫師,配合小說的氣質,配以細膩溫和的插圖,文字與插畫的交映生輝,增強故事純真感,豐富閱讀體驗。
一寸師 內容簡介
《一寸師》是作家黃梵的*新長篇小說, 圍繞因癡迷登山而*終遇難的姜浩而寫, 全篇亦以該人物為核心, 作者借姜浩親筆的自傳手稿為線索, 尋訪姜浩的故鄉, 追溯其少年時代, 探尋姜浩的人生軌跡與生命歷程, 其間衍生出其身邊的人與事。人物性格鮮活, 情節自然流動, 展現純真感。
一寸師 目錄
1 返鄉
2 打架
3 印尼華僑
4 竹床
5 草帽
6 白蛇傳
7 學雷鋒
8 人體
9 山墻
10 標兵
11 語文課
12 城磚
13 演員
14 友誼
15 野炊
16 憶苦思甜
17 采藥
18 摻沙子
19 宋老師秘史
20 焦老頭
21 幽靈
22 學工
23 女神
24 老師
25 背單詞
26 大碼頭
? 溫暖而清新的閱讀之美。邀請知名插畫師,配合小說的氣質,配以細膩溫和的插圖,文字與插畫的交映生輝,增強故事純真感,豐富閱讀體驗。
一寸師 節選
引子
我**眼就辨出了他小學時的樣子。他有點胖了,臉上已有很固執的笑紋。記得小學時,他總是板著臉,不茍言笑。我們有三十多年沒見面了,得知我在大學教書,他流露出了幾分羨慕。他坦陳,除了打理自己的幾處書店,他有個秘密愛好,尚無人知曉。在我這個老同學面前,他罕見地敞開了心扉。連他的家人都不知,他迷上了登山。他說,這種迷戀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他預感到總有一天,他會死在某座雪山上。
那天,我坐在他書店的咖啡區,見他總是很固執地朝我微笑。他邊笑,邊繪聲繪色講了一個他登山歷險的故事。他每次外出登山,總是對家人撒謊說出國考察書業,一出門,就十天半月杳無音信。有一年,他趁著七月的書業淡季,去攀登某座雪山,他打算先適應兩次,再考慮登頂。講述中,他屢次對我強調,他采用的登山方式,世上絕無僅有,完全是單打獨斗,比人數*少的阿爾卑斯式登山還要極端。一天,他攀了一個上午,天氣都很慷慨,始終能看見雪山那張美麗的白臉。到了中午,他離山頂只有二百米之遙,他一時產生了沖動,想趁機登頂。沒想到,朝上攀了不到五十米,就風雪大作。他雖然不停提醒自己,再往上可能就回不來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朝上攀了二十米。他說,很奇怪,就在那時,身體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除了劇烈的頭痛,眼睛還失明了十幾秒。他意識到不能硬來,馬上放棄登頂,開始轉身下撤。他說,風雪就像一只白狼,不斷攻擊他,要把他拽倒,他不得不靠雪鎬勉強穩住自己。劇烈的頭痛也令他意識開始恍惚。下到一處三十多度的斜坡時,他聽到了冰雪的一兩下崩裂聲,他警覺地停下腳步,這是雪崩的前兆嗎?他估算著需要多久才能橫穿十來米的坡道。至少得一刻鐘!說到這里,他臉上的微笑已變成苦笑。他說,那時他已沒有選擇,只能向前。后退的結果肯定是凍死,向前雖然可能遭遇雪崩,但也可能僥幸平安。他走到坡道中央時,發現腳下的積雪開始融化,頓時絕望不已,意識到雪崩隨時會發生。他竭力驅趕會令他睡去的那股恍惚,同時讓靴子小心翼翼,竭力不踩醒雪層。他說,就算在那樣的險境中,面對輪番襲來的頭痛、寒冷、疲憊、恐懼,有一刻,他還是感到了極度美好:整座山,正被風雪白帳罩住,他仿佛是這座哈薩克白氈房里的唯一客人,備受尊崇……他的腳剛跨上聳起的巖石,身后就騰起了蒸汽一般彌漫的白霜,只見雪層載著他剛才的那串腳印,呼嘯著向山下奔騰而去,成了吞沒一切的白色巨浪……
他臉上的苦笑又轉回成微笑。他說,老天爺把這事辦得很公平,先用雪崩的警告代替死亡,來提醒他,登山要適可而止。“你會適可而止嗎?”我用神情表示了懷疑。他無奈地聳聳肩:“我也不知道。”接下來,我對他攀的是哪座雪山產生了興趣:“你登的雪山有多高?”“五六千米。”“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一直有問必答的他,突然警覺起來:“為什么要知道得這么多?我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我個人的秘密!”“好吧好吧!”我無奈地舉起雙手,表示放棄。我并不知道,他后來是否聽進了老天爺的“慷慨”提醒,直到數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他夫人的電話:
“你是作家黃梵先生嗎?”
“是的。你是……”我聽到了電話另一頭的哽咽聲。
“你的老同學,姜浩失蹤了……”
說實話,她剛說出“失蹤”二字,我腦海里就立刻浮現出雪崩的場景。
“他已經失蹤一個多月了,一句話也不留下就走了,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他可能登山失蹤了。”
“什么?登山?你怎么知道?”
我只好把知道的一切告訴她,卻說不出姜浩可能去了哪座雪山。
“他真狠心哪,看來他早就想好了要拋棄我和孩子。”“你千萬別這么想,他其實在乎你們,越在乎就越怕你們擔心,就越不愿告訴你們。我明天就趕過來,也許我能幫得上忙……”
我的話似乎讓她的情緒平伏了不少。她說她還不明白另一件事,她在他書店的抽屜,找到了一堆手稿。她早聽說姜浩想寫自傳,但讀完手稿,她無法判定他寫的是真事還是小說,她只好來找我。據說姜浩的同城同學,都認定我這個作家能幫她解開一些謎團。
翌日,我坐高鐵去了她家。一見面,就遞給她一只牛皮信封,里面裝著五千元。我不敢說是給她的捐款,怕一語成讖,只說補貼一下她尋找姜浩的花費。我拿到手稿時,改了主意,提出待我回家讀完手稿,再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這些手稿里,肯定還隱著一個我們都不知道的姜浩,我想把他解讀出來。我陪同她把姜浩登山的線索,告訴了警方。接案的警員也是一個登山愛好者,他把我們送出警局之前,一直抱怨根本沒法確定是哪座雪山,光五千米以上的雪山,全國就有六百多座……
回到家,我有點吃驚,意識到姜浩寫的基本都是真事,用的也都是真名,因為他筆下寫的不少故事、人物,與我從前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沒有什么不同。作為一個所謂的作家,我有被手稿驚醒的感覺。我馬上決定,把他的手稿當作尋訪故地的線索,回一趟家鄉黃州。黃州電信公司的瘦叟,是我的親戚,同時也是詩人和小說家,對此事特別關心,答應陪我一同尋訪故地。
當半個多月的尋訪結束,我回到南京,似乎更懂了姜浩,如同新得了一個同學。我勉力在手稿中寫了一些尋訪批注。姜浩夫人想知道的一些為什么,我也許并沒有找到答案。但我相信,待她看完批注,倒不一定能安枕入眠,至少不會再抱怨,再憤憤不平……
一寸師 作者簡介
黃梵,詩人、小說家,《南京評論》主編,《兩岸詩》總編。現為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長篇小說處女作《第十一誡》在新浪讀書原創連載時,點擊率超過300萬,被網絡推重為“文革”后值得青年關注的兩部小說之一。已出版三部長篇小說《第十一誡》《等待青春消失》《浮色》,兩部詩集《南京哀歌》《月亮已失眠》,短篇小說集《女校先生》,隨筆集《中國走徒》等。獲作家金短篇小說獎(2016)、北京文學獎(2016)、紫金山文學獎(2017)、“中國好詩歌”提名獎(2017)、金陵文學獎(2010)等,作品被譯成英、德、意、希臘、韓、法、日、波斯、羅馬尼亞等文字。2011年赴中國臺灣,成為“兩岸作家交流計劃”駐留作家。2014年赴德,成為“中德作家交流”駐留作家。2015年赴美,成為弗蒙特藝術中心駐留作家。主編有“海象叢書”(江蘇文藝出版社)、“南京評論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等。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