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4449
- 條形碼:9787552024449 ; 978-7-5520-244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本書特色
本作品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解釋了貨幣銀行學的三個核心的組成部分——金融部門、政府管制和監督、中央銀行政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作者聚焦于金融政策和中央銀行政策之間的交互作用,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了央行的角色,分析了中央銀行工具是如何影響經濟體及政策效果的,從而提供了一個更為平衡的有關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研究框架。
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內容簡介
本作品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解釋了貨幣銀行學的三個核心的組成部分——金融部門、政府管制和監督、中央銀行政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作者聚焦于金融政策和中央銀行政策之間的交互作用,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了央行的角色,分析了中央銀行工具是如何影響經濟體及政策效果的,從而提供了一個更為平衡的有關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研究框架。
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目錄
前言
本書的統一框架
本書的立足點
本書的緣起
本書的組織架構
致謝
**部分 金融貨幣體系導論
第1章 金融貨幣體系
1.1 引言
1.2 一國的金融貨幣體系
1.3 經濟的實體部門和金融部門
1.4 衡量經濟運行情況
1.5 數據來源與時間序列的組成部分
1.6 金融貨幣體系與經濟運行
1.7 主要的經濟金融危機時期和金融貨幣體系
1.8 美國
1.9 德國和日本
參考文獻
第2章 關于貨幣的基本概念
2.1 引言
2.2 貨幣的概念和衡量
2.3 貨幣的價值
2.4 CPI和博斯金“1.1%偏差”的上行偏差
2.5 貨幣本位制的演進
2.6 貨幣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
第二部分 金融貨幣體系中的金融部門
第3章 金融部門和國家的資金流
3.1 引言
3.2 國家資金流視角下的金融部門
3.3 部門預算、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以及基本資金流
方程
3.4 盈余、赤字和平衡三部分組成的金融部門
3.5 兩種金融渠道: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
3.6 小結:經濟體的資金流矩陣
第4章 金融系統中的利率
4.1 引言
4.2 利率聯系現在與未來
4.3 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中的利率
4.4 政府的利率管制
4.5 利率管制的短暫歷史
4.6 利率的基本知識
第5章 利率水平
5.1 引言
5.2 利率水平:可貸資金和流動性偏好
5.3 通過可貸資金理論去了解利率
5.4 可貸資金供給曲線(資金借出)
5.5 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資金借人)
5.6 綜合供給和需求:舉例
5.7 政策實施:政府與中央銀行
5.8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5.9 對負利率的一個解釋
5.10 利率和貨幣政策
第6章 利率結構
6.1 引言
6.2 違約風險
6.3 流動性或可交易性
6.4 稅收處理
6.5 持有期:利率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
6.6 用什么解釋收益曲線的形狀
6.7 預期通貨膨脹的羅夏墨跡試驗下的收益率曲線
6.8 經濟周期的羅夏墨跡試驗下的收益率曲線
6.9 通貨膨脹與經濟周期的羅夏墨跡試驗下的收益率
曲線
第7章 金融部門的國際維度
7.1 引言
7.2 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7.3 匯率和外匯市場
7.4 匯率
7.5 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
7.6 匯率制度
7.7 固定匯率制:概況、發展和消亡
7.8 浮動匯率制
7.9 美國經常賬戶長期赤字與浮動匯率制
第三部分 政府在金融貨幣體系中的作用
第8章 政府在金融貨幣體系中的基本作用
8.1 引言
8.2 政府干預的開始:鑄幣和格雷欣法則
8.3 基于商品的貨幣體系固有的問題:貨幣對貿易需求
不敏感
8.4 倒金字塔貨幣體系中的兩個內在問題
8.5 政府解決基于商品的貨幣體系和部分準備金制度
中的問題
8.6 政府在金融貨幣體系中作用的制度化
8.7 政府干預的其他理由
8.8 政府干預的一個缺陷: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同樣
重要
8.9 經濟思想、歷史和政治事件對政府干預一國金融貨
幣體系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9章 金融部門的監管
9.1 引言
9.2 不對稱信息、逆向選擇和檸檬市場
9.3 政府對間接融資的監管
9.4 政府對存款金融機構的監管
9.5 非存款金融機構的政府監管
9.6 確保貨幣和資本市場的透明度
9.7 美聯儲作為監管機構作用的擴大
參考文獻
第10章 美國金融貨幣體系轉型的簡史
10.1 引言
10.2 金融貨幣體系的變化階段分類
10.3 美國金融貨幣體系轉型的重要轉折點:1776年
至今的簡史
10.41 776—1863年
10.51 863—1913年
10.61 913—1929年
10.71 929--1965年
10.81 965—1979年
10.91 980年以后
第四部分 理解中央銀行和中央
銀行政策的五個步驟
第11章 五個步驟及其**步:中央銀行的制度設計
11.1 引言
11.2 中央銀行的制度設計
11.3 為什么是政府中央銀行
11.4 中央銀行的所有權
11.5 中央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
11.6 中央銀行獨立于政府
11.7 中央銀行兩次重要制度重設
11.8 美聯儲體系的制度設計
11.9 廣義美聯儲體系的結構
11.10 權力在哪里
11.1 l美聯儲和中央銀行制度重設
參考文獻
第12章 中央銀行、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
12.1 引言
12.2 貨幣供應過程的兩部分
12.3 **部分:倒置金字塔的簡單說明
12.4 第二部分:更詳細的貨幣供應過程
12.5 貨幣供應過程的說明
12.6 中央銀行、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過程和2007年以
來的發展
第13章 第二步: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第三步:貨幣政策手段
13.1 引言
13.2 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工具的減少
13.3 貨幣政策的通用工具
13.4 道義勸告和前瞻性指引
13.5 貨幣政策手段
第14章 第四步:中央銀行的經濟模型
14.1 引言
14.2 宏觀經濟學模型初探
14.3 為什么模型是重要的以及模型的歷史沿革
14.4 凱恩斯之后:中央銀行經濟模型的演進
14.5 菲利普斯曲線的崛起
14.6 菲利普斯曲線的衰落和新菲利普斯曲線的
崛起
14.7 政策內涵和持續的爭論
14.8 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
參考文獻
第15章 第五步:*終政策目標
15.1 引言
15.2 *終政策目標的演進
15.3 新古典主義視角
15.4 平穩且低的通脹率
15.5 短期內回應需求和供給沖擊的要點
15.6 新凱恩斯主義觀點:既具一致性又有分歧
15.7 價格穩定和通貨膨脹目標的重要性
15.8 在其他中央銀行政策目標背景下的*終政策目標
15.9 美聯儲*終政策目標的演進和雙重使命
參考文獻
第16章 貨幣政策的戰術、戰略和規則與相機抉擇
16.1 引言
16.2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與貨幣政策
16.3 貨幣政策戰術與戰略的透明性
16.4 美聯儲戰術的發展
16.5 泰勒規則:相機抉擇與規則之爭介紹
16.6 規則與相機抉擇之爭
16.7 規則與相機抉擇的支持論據
16.8 盧卡斯批判
16.9 時間不一致性
16.10 盧卡斯批判和時間不一致性的解決辦法
16.11 中央銀行對于盧卡斯批判和時間不一致性的
回應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美國金融貨幣體系的表現
第17章 美國金融貨幣體系的五個重要時期
17.1 引言
17.2 大蕭條的序曲
17.3 大蕭條時期
17.4 美聯儲的作用
17.5 后果:重新設計美聯儲、政府金融監管和
金融部門
17.6 大通脹:美聯儲政策失誤與金融監管缺陷
的碰撞
17.7 金融自由化與大緩和
17.8 大緩和
17.9 大緩和結束及對金融自由化的擔憂
17.10 大衰退:兩種觀點
17.11 明斯基時刻的資產泡沫
17.12 房地產泡沫在大衰退中的核心作用
17.13 前所未有的寬松貨幣政策
17.14 支持住房擁有的社會契約大幅擴張
17.15 房地產泡沫破滅后的美聯儲,大衰退及挑戰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展開全部
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相關資料
名人推薦:這部著作從本源上對研究主題進行了解讀。卡吉爾分析了市場、監管和貨幣政策的作用,全面展示金融體系。他在公共選擇理論方面的結論是具有創新性的。他將約翰•泰勒和海曼•明斯基等不同領域的思想家的成果結合起來,對現代金融體系進行了連貫的分析。我強烈推薦它。
——小杰拉德·歐德里斯科爾(Gerald P. O'Driscoll,Jr) 加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和花旗集團前副總裁
卡吉爾教授的書讓人耳目一新,從全新的視角觀察美國金融部門、監管和美聯儲的運作。通過強調政治經濟學和歷史方面,這本書鼓勵讀者超越傳統的宏觀模型,深入了解金融和貨幣政策的實際制定、運作和局限性。
——邁克爾·哈奇森(Michael M. Hutchison) 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教授
卡吉爾教授通過經濟理論、制度分析和歷史視角的完美結合,以及終身的研究和學習, 詳盡且清晰地解釋了現代金融體系是如何運作并支持實體經濟的,又是如何受到政府監管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不僅是貨幣銀行學的教師和學生,任何想提高金融素養的公民,都會發現這本權威著作的巨大價值。
—— 保羅·希爾德(Paul Sheard) 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這本書在政治和監管的語境下對現實世界中貨幣和銀行的基本概念作了一個很好的介紹。
——哈爾·斯科特(Hal S. Scott) 野村證券專家、哈佛大學法學院國際金融系統 (PIFS) 項目主任
卡吉爾教授的新書豐富了金融事務和貨幣政策知識寶庫。它填補了文獻中的空白,即對金融和貨幣經濟學的相關文獻提供了一種精簡、易懂而又嚴格的整合。這樣的在一個統一框架內的整合很少見。一項偉大的工作!
——費德里科·格雷羅(Federico Guerrero) 內華達大學教授
金融部門.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政策 作者簡介
托馬斯·卡吉爾(Thomas F. Cargill)教授,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夏威夷大學火奴魯魯分校和越南西貢分校、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任教并研究金融貨幣經濟學。1973年,就職于內達華大學雷諾分校。他以單獨和合作者的身份,撰寫了大量關于美國金融和中央銀行學的文章,并對中國、韓國、日本和越南進行了相關研究。
獨著和合著圖書有:Japan since 1980(劍橋大學出版社)、The Transition of Financ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胡佛研究所出版社)、Financial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Impact of the 1980 Act (胡佛研究所出版社)、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胡佛研究所出版社)、Financial Policy and Central Banking in Japan(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Postal Savings and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in Japan: The PSS and the FILP(牛津大學出版社)、Money,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Monetary Policy(培生出版社)、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Regulator Responsibilities: The Bank of Japan and the Federal Reserve(紐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