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00608
- 條形碼:9787030600608 ; 978-7-03-06006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 本書特色
《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針對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進行了詳細研究。分析了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的背景,總結了國內外礦井作業環境對作業人員心理、生理指標影響的研究現狀,闡述了綜采工作面復雜環境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對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理論研究,包括綜采工作面主要環境因素對人體的生理影響和心理影響。通過數值模擬和試驗研究了綜采工作面溫度、濕度、噪聲、照度等因素對作業人員影響的規律,以及作業時間對人員影響的規律。建立了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可靠度模型;基于生理指標的安全勞動時間計算模型,構建了煤礦作業人員生理指標安全預警系統,為減少人因失誤、提高作業人員可靠度和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復雜網絡管道、巷道受限空間條件下煤塵爆炸沖擊波、火焰波、有毒有害氣體的傳播規律及傷害模型問題進行研究,為預防和控制煤礦井下煤塵爆炸事故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主要采用實驗研究、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對煤塵爆炸沖擊波、火焰、有毒有害氣體的傳播規律展開研究。
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 目錄
目錄前言第1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義 2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31.2.1 溫度場、濕度場、噪聲場數值模擬 31.2.2 礦井作業環境對作業人員生理、心理指標的影響 41.2.3 作業人員的可靠性分析 81.2.4 安全預警研究 101.3 本書的主要內容 13第2章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人體影響基本理論 162.1 綜采工作面主要環境因素 162.1.1 溫度 172.1.2 濕度 172.1.3 噪聲 172.1.4 照度 182.2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人體生理影響綜述分析 192.2.1 安全生理學概述 192.2.2 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個性特征 202.2.3 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生理特征 222.2.4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作業人員生理的影響 232.3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人體心理影響綜述分析 262.3.1 安全心理學概述 262.3.2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作業人員心理的影響 272.4 小結 29第3章 綜采工作面環境場數值模擬 303.1 綜采工作面溫度環境數值模擬 303.1.1 高溫礦井綜采工作面熱環境分析 303.1.2 綜采工作面熱源與對流換熱系數的確定 333.1.3 綜采工作面熱環境數值模擬 363.1.4 模擬結果及分析 413.1.5 試驗驗證 473.2 綜采工作面濕度環境數值模擬 483.2.1 綜采工作面濕度環境分析 483.2.2 綜采工作面濕度模擬結果及分析 493.3 綜采工作面噪聲環境數值模擬 523.3.1 綜采工作面噪聲概況及聲源介紹 523.3.2 綜采工作面噪聲場模擬 543.3.3 模擬結果及分析 573.3.4 試驗驗證 613.4 綜采工作面照明環境數值模擬 623.4.1 DIALux適用性分析 623.4.2 煤礦巷道照明模擬 643.4.3 模擬結果分析 673.5 小結 70第4章 溫度對人影響的試驗研究 724.1 試驗設計 724.1.1 選擇溫度為單一變量 724.1.2 溫度范圍和試驗時間的確定 724.1.3 受試者選擇 724.1.4 試驗平臺搭建 734.1.5 試驗儀器選擇 734.2 試驗過程 744.3 數據分析 754.3.1 試驗數據整理預處理 754.3.2 單因素方差分析 754.3.3 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曲線擬合 784.4 討論 824.5 小結 83第5章 噪聲對人視覺認知影響的試驗研究 845.1 視覺認知隨噪聲暴露時間變化的試驗設計 845.1.1 受試者 845.1.2 試驗材料 845.1.3 試驗儀器 855.1.4 試驗設計與程序 885.1.5 視覺認知評價指標的選擇 895.2 視覺認知隨噪聲暴露時間變化的數理分析 905.2.1 數據分析方法 905.2.2 試驗數據處理 935.2.3 結果與分析 945.2.4 討論 1045.3 視覺認知隨噪聲暴露時間變化的規律分析 1045.3.1 試驗數據處理 1045.3.2 結果與分析 1055.3.3 結果討論與噪聲防護對策 1115.4 小結 112第6章 噪聲對人注意力影響的試驗研究 1146.1 試驗方法 1146.1.1 受試者 1146.1.2 試驗裝置 1146.1.3 試驗材料 1146.1.4 試驗步驟 1156.1.5 試驗數據處理 1156.2 試驗結果及分析 1166.2.1 描述性統計 1166.2.2 方差分析 1166.2.3 Tukey HSD多重比較 1176.2.4 均值分析 1186.2.5 出錯次數與超時次數分析 1186.3 討論 1196.4 小結 119第7章 噪聲對人行為影響的試驗研究 1207.1 試驗方法 1207.1.1 受試者 1207.1.2 試驗裝置 1207.1.3 試驗材料 1217.1.4 試驗步驟 1227.1.5 試驗數據處理 1237.2 試驗結果及分析 1247.2.1 描述性統計 1247.2.2 相關性分析 1247.2.3 線性回歸分析 1257.2.4 平均反應時與出錯次數統計分析 1267.2.5 可靠度分析 1267.3 討論與結論 1277.3.1 討論 1277.3.2 結論 1287.4 小結 128第8章 照度對人影響的試驗研究 1298.1 照度對人視覺識別性的影響 1298.1.1 試驗設計 1298.1.2 試驗過程 1318.1.3 試驗數據分析 1318.1.4 討論 1368.1.5 結論 1368.2 照度對人反應時間及操作可靠度的影響 1378.2.1 試驗設計 1378.2.2 試驗過程 1388.2.3 試驗數據分析 1388.2.4 討論 1428.2.5 結論 1438.3 小結 143第9章 作業時間對人影響的試驗研究 1459.1 試驗設計 1459.1.1 所選綜采工作面概況 1459.1.2 現場實測 1469.1.3 受試者選擇 1479.1.4 試驗儀器選擇 1489.1.5 試驗流程 1489.2 血壓隨工作時間的變化規律研究 1489.2.1 試驗過程 1489.2.2 數據分析 1489.2.3 討論 1609.2.4 結論 1619.3 心率隨工作時間的變化規律研究 1619.3.1 試驗過程 1619.3.2 數據分析 1629.3.3 討論 1689.3.4 結論 1699.4 體溫隨工作時間的變化規律研究 1699.4.1 試驗過程 1699.4.2 數據分析 1699.4.3 討論 1739.4.4 結論 1749.5 小結 174第10章 綜采工作面環境對人的綜合影響研究 17610.1 試驗準備 17610.1.1 試驗平臺 17610.1.2 受試者 17710.1.3 測量工具介紹 17710.1.4 調查問卷 17910.2 試驗方案與試驗過程 17910.2.1 試驗方案 17910.2.2 預處理 18010.2.3 試驗過程 18110.2.4 多因素環境試驗設計 18410.3 單因素環境影響分析 18610.3.1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18610.3.2 溫度與各生理心理指標的回歸模型 18710.3.3 濕度與各生理心理指標的回歸模型 19310.3.4 噪聲與各生理心理指標的回歸模型 19910.3.5 照度與各生理心理指標的回歸模型 20510.4 多因素環境影響分析 21110.4.1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21110.4.2 多元線性回歸 21210.4.3 收縮壓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1310.4.4 舒張壓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1510.4.5 心率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1610.4.6 呼吸率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1810.4.7 體溫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2010.4.8 率壓積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2110.4.9 疲勞度與多環境因素的回歸模型 22310.4.10 試驗結果分析 22510.5 多因素模型驗證 22610.6 小結 228第11章 綜采工作面不同環境條件下作業人員可靠度模型研究 22911.1 傳統人的可靠度模型 22911.1.1 人子系統的可靠度計算模型 23011.1.2 量化作業工人作業環境的安全區域、潛在危險區域、危險區域 23111.2 基于功能函數的作業人員作業可靠度模型 23411.2.1 功能函數與極限狀態方程 23411.2.2 人的可靠度 23511.2.3 基于蒙特卡羅模擬法的可靠度計算 23611.3 人的可靠度求解中的蒙特卡羅法 23911.3.1 模型分析 23911.3.2 模型建立 24011.3.3 建模結果與分析 24211.4 小結 244第12章 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生理指標實測與安全勞動時間 24512.1 礦井基本情況 24512.1.1 井田位置與范圍 24512.1.2 礦井開采與開拓 24612.1.3 主采煤層 24612.2 生理敏感指標分析 24612.2.1 敏感指標分析原理介紹 24612.2.2 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生理指標的測定 24912.2.3 井下作業人員生理指標顯著性分析 25012.2.4 生理指標敏感性分析 25112.3 井下作業人員安全勞動時間 25312.3.1 GM(1,1)預測模型 25312.3.2 生理指標隨工作時間變化模擬分析 25512.3.3 井下作業人員安全勞動時間確定 26512.4 小結 266第13章 煤礦作業人員生理指標安全預警系統 26713.1 礦井安全預警系統綜述 26713.1.1 礦井預警系統概述 26713.1.2 安全預警的主要功能 26913.1.3 考慮礦井環境特殊性的預警模型 27113.2 Hadoop數據自動收集與存儲架構 27213.3 作業人員生理指標預警系統 27413.3.1 預警系統簡介 27413.3.2 預警系統設計 27413.4 可靠度預警系統在煤礦中的應用 28513.4.1 井下作業人員信息收集與錄入 28513.4.2 可靠度預警系統應用 28713.5 系統優化功能介紹 29013.5.1 預警模型優化 29013.5.2 數據預處理 29113.6 小結 293參考文獻 294附錄A POMS(心境狀態量表) 316附錄B 作業人員可靠度計算代碼 318附錄C MATLAB程序代碼 321附錄D 作業人員作業環境預警系統建設方案 327
展開全部
綜采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與環境關系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簡介
景國勛,男,1963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曾任河南理工大學副校長,現任安陽工學院院長。1998年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學災害預防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博士后出站工作。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函評專家,國家煤炭行業“653工程”安全管理首席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獎指導教師。主持國家、省(部)及企業委托課題3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等9部,發表論文150余篇。曾獲中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河南省及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榮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優秀青年科技獎”,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及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創新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青年科技創新杰出獎,河南省教學名師獎,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優秀獎,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創新優秀人才,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