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前世今生德租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305315
- 條形碼:9787556305315 ; 978-7-5563-0531-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前世今生德租界 本書特色
天津原德租界是把雙刃劍,其告知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愛國就要發憤圖強,要勿忘國恥,不忘那屈辱的年代。其留下歷史文化積淀,是歷史的教科書。 《前世今生德租界/海河西岸記憶叢書》追述了天津德租界的來龍去脈及這塊土地百年來的發展軌跡。該書有資料性、故事性、圖文并茂,有“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
前世今生德租界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追根探源、地名故事、工商史話、興學寶地、杏林回眸、文化長廊、名樓軼事、人物春秋8個欄目, 近40篇文章。該書有資料性、故事性、圖文并茂的特點, 具有“存史資政, 團結育人”的作用。
前世今生德租界 目錄
追根探源
德租界的強占
德租界的擴張
德租界的收回
地名故事
“洋三不管”小白樓
桃園結義三義莊
德式風情威廉路
沿堤興建海濱路
中西合璧德國大院
工商史話
唐廷樞與天津輪船招商局
中國**家專業疏浚機構——海河工程局的沿革
天津*早*大的地毯廠——從“玉盛永”到“地毯三廠”
近代名人與京奉鐵路賓館
“起士林”的故事
興學寶地
國立北洋大學堂——中國近代建立的**所大學
煌煌北國望學府,巍巍工商獨稱尊——從“天津工商大學”到“河北大學”
夏景如與圣功女中
博爾克與天津德華普通中學堂
百年老校德國僑民學校
杏林回眸
天津德美醫院始末
天津俄國醫院歷史沿革
雷大夫診所——記雷振漢、雷愛德父子
“天和”——天津的協和
從“山東會館”到“山東醫院”
文化長廊
德國俱樂部故事多
光陸影院與圣安娜舞廳
榮園三件寶——詠詩亭、中和塔、藏經閣
南懷仁與《坤輿全圖》
天津美國兵營——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謎團”之一
名樓軼事
黎元洪與容安別墅
王郅隆宅邸軼事多
吳毓麟故居有地道
劉冠雄故居寄托海軍夢
“辮帥”寓所盤龍臥虎
人物春秋
嚴復創建天津俄文館
天津近代教育家鄭朝熙
“科技泰斗”侯德榜
奧地利著名建筑師蓋苓
天津“白求恩”傅萊
參考資料
前世今生德租界 節選
《前世今生德租界/海河西岸記憶叢書》: 德租界的擴張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后,聯軍司令官瓦德西在天津停留期間,將其軍司令部設于德租界梁家園北洋大學堂校舍內(今海河中學及解放南園址),并在德租界及其附近三義莊、桃園村一帶露營、放馬和存儲軍械糧秣,其所占之區域,皆納入了德軍的統轄之下。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直隸總督袁世凱派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接受聯軍都統衙門時,德租界當局競將德軍所占據的土地劃為新界。 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初五(1901年7月20日),清政府欽差北洋大臣李鴻章委派天津河間道張蓮芬、直隸候補道錢金榮,同德國駐京欽差大臣穆默委派駐津領事官秦莫漫簽訂《德國推廣租界合同》,合同道:“大德國已于天津舊租界外續添新租界一段,中國國家照準。”按照合同德租界大舉向西與南方向擴界。正式把三義莊、桃園村這一帶地區劃入德租界范圍。沿今瓊州道與大沽南路交口處向南至今圍堤道再向西北到李家花園(今人民公園),沿桃園村大街至馬場道(馬場道北側屬英租界范圍),折回東到南京路與大沽路交口處。擴張后的德租界地界:東臨海河,北與英租界接壤,南至今瓊州道,僅海大道(今大沽南路)從下瓦房向南延伸至今圍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瓊州道:西界沿今廣東路向西至馬場道。德租界越過海大道,向西南方向擴張了3200畝。連同舊界,德租界的總面積為4200畝。面積之廣在天津的九國租界中居第三位,僅次于英、俄租界。 《德國推廣租界合同》共八條,其中第四條規定:“新租界內有中國國家俄文學堂一所,留歸中國自用。但中國允準該堂須遵守新租界內章程。如中國國家欲將該堂售賣,須先問德國政府。”俄文學堂即天津俄文館,是中國*早的官辦俄文專科學校,1896年7月由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北洋水師學堂總辦嚴復創辦,初設北洋水師學堂,1898年遷移梁園門外(今河西區大營門一帶)。其中第六條規定:“德國購用地畝時,如有青苗菜蔬在地,須酌量貼補錢。”其中第七條規定:“英法舊界邊有中國自修大路一條,名日海大道,以便海下民人往來行走大車之用。德國界邊之海大道亦與英法界邊一律。屆時約同英、法.德、日本四國一同商議辦理。”海大道是天津*早*長的一條由馬家口通往大沽口的官道,與日、法、英、德四國租界有關。 天津德租界設立時間較晚,而同期的英法租界已經十分成熟和規范,許多德國企業、銀行、商號紛紛落戶到英法租界內營業。德租界管理當局在舊界內以英租界(今五大道地區)為藍本,充分發揮了德國人在城鎮建設規劃方面的天賦,把1895年劃定的租界逐漸發展成了外國人聚居的高級住宅區,今河西區下瓦房一帶的紹興道、寧波道、奉化道、溫州道、瓊州道、閩侯路、福建路、臺北路、臺灣路等街區內,修建了大量的德式別墅,有裝飾性木架構、孟莎式屋頂、大山墻、蘑菇石裝飾等。 1895年德租界劃定后.德租界當局對租界內的道路修筑不愿意多投資,除了一條主要街道——威廉街(今解放南路)外,大部地區仍然保持舊貌。尤其是1902年擴張的新界,道路建筑依然沒太大的變化。 1900年后,其他各租界競相筑路,對德租界當局有一定的影響。修路問題也逐步得到重視,并進行了規劃。以威廉街為中心,先后修建了海濱街(今臺兒莊路)、穆姆街(今徐州道)、羅爾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俱樂部街(今江蘇路)、紀念碑街(今海河西路至大沽路間的浦口道)等30多條道路,但大多是土道和碎石路。直到1923年,威爾遜路(即威廉街,今解放南路)才鋪上瀝青。隨后,其他各條道路也逐步改造成瀝青路。德租界在進行道路建設的同時.加快了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建設,重點是威廉街(今解放南路)與沿河碼頭。在威廉街兩側.陸續出現了具有日耳曼民族風格的建筑。領事館、工部局、武官府、德華學校(今海河中學址)、俱樂部(今市政協禮堂)、起士林面包房等以及德國官員、商人的住宅。德國人很重視綠化,所有的馬路兩旁都栽有中國槐樹,并派專人常年整修。德租界排水系統是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多采用明渠排入海河,污水采用混凝土管材的地下水道排入墻子河。 ……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