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6202
- 條形碼:9787559626202 ; 978-7-5596-2620-2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本書特色
承繼鄧以蟄、宗白華之思想兼收溫克爾曼、康德之理論深受梁實秋贊譽的“苦心經營”之作 開先河,以現代美學解讀傳統繪畫點精髓,用簡潔體系勾勒獨特價值 1. 角度新穎,大師之作,以西方美學關照國畫,解讀國畫的精髓,真正讀懂國畫,就從這本書開始。 2. 精選歷代名家的繪畫、書法作品,配合文字,讀者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內容。 3. 全彩四色印刷,裝幀精美,工藝考究,適合自用或送人。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內容簡介
《大美不言: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中,李長之先生利用西方美學理論觀照中國傳統繪畫,從主觀、對象和用具三個方面對中國畫理論作出具有開創性和系統性的建構及評述,為人們重新審視中國繪畫藝術提供了許多真知灼見,讓讀者更明晰地領悟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和獨特美學價值。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目錄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梁實秋
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歸結都是壯美性 于天池 李書
一 導言 001
二 中國繪畫上之主觀問題
1.中國繪畫所要求者為男性的:壯美 008
2.中國繪畫所要求者為老年的:壯美 013
3.中國繪畫所要求者為士大夫的 015
4.其一:士大夫的意識 020
5.其二:士大夫的生活 023
6.其三:士大夫的教養 030
7.其四:士大夫的人格 034
8.其五:反寫實的精神 041
9.其六:中國畫中之形上學 049
10.關于中國繪畫之要求“士大夫的”的總結:壯美 055
11.關于中國繪畫在主觀上的要求的總結:壯美 058
三 中國繪畫上之對象問題
1.人物畫缺少的原因 060
2.中國畫家對大自然之觀察 079
3.中國畫中花卉之意義:經過組織的人生經驗 090
4.對象問題之歸宿:壯美 099
四 中國繪畫上之用具問題
1.用具與主觀及對象之關系 103
2.書畫同源 106
3.筆墨問題之重要性 111
4.筆的問題 124
5.墨的問題 131
6.筆墨彼此間的問題 142
7.筆墨視為一物的問題 147
8.筆墨問題之歸結:壯美 159
五 中國畫論中之一般的藝術問題
1.藝術與大自然 163
2.藝術與實生活的距離 163
3.藝術與道德 164
4.天才問題 166
5.個性論:創造與模仿 171
6.創作原理 172
7.完整的藝術品之要求 179
8.藝術上之失敗 190
9.藝術上之淺薄 192
10.創作與批評 192
11.藝術之時代劃分 194
六 結論 197
附 錄:
唐代的偉大批評家張彥遠與中國繪畫 201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節選
歷來論畫的書,像“詩話”“詞話”一般,往往失之于散漫,雖然言談微中,總嫌支離破碎,點點滴滴的貫穿不起,再不然就是失之于玄虛,慣用幾個含混的字眼,而其含義難以捉摸。李長之先生這本小冊子沒有這兩種毛病。如其書名所示,他是要給出一個“體系”。在目次的**頁上他寫下了一個副標題:“確定中國繪畫之特色為壯美性說”。壯美性說就是他所要闡明的體系。此說得力于康德的優美壯美之說,這是著者明白承認的。把復雜的中國畫理編排歸納在這么一個體系里,這是著者苦心經營處。 其實這本書的更能引人興趣者乃是著者對于這個體系的批評。結論云: 我覺得中國畫是有絕大價值,有永久價值的,然而同時我覺得它沒有前途,而且已經過去了。 這種藝術是絕無法繼續的了……,主觀上看,我們是不是還能鑄造在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之中呢?社會變動了,我們的觀念動搖了,我們對于畫的要求,是不是還要男性的呢?受了西洋文化的熏陶以后的民族,是不是還安于那種老年的情趣呢?對象上看,我們的生活理想是不是還可以山林為寄托呢?對于人物器具的情感,是不是還能像先前那樣冷淡呢?用具上看,我們今后的知識分子,有沒有功夫去作那筆墨上的三十年的練習呢?即使練習了,其欣賞的普遍是不是能一如往昔呢?中國繪畫的特色和價值,在它有一種形上學,但是可惜這種形上學已經崩潰了!新的形上學還沒鑄造起來,即使鑄造起來,也豈能和過去的一樣呢? 中國畫在宋元到達了極峰,但也就是末途了。 中國畫的永久價值是一事,能不能繼續是一事,像希臘的雕刻一樣,不是只成了歷史上的陳跡了嗎?所以中國新藝術的開展,只有另行建造,另尋途徑了! 這一段話里充滿了惋惜的意思。眼看著一種有絕大價值的藝術要變成陳跡,當然要令人惋惜。凡是留心現代中國畫的人,大概都覺得悲觀,好像是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元四大家的風范不可復見,即四王吳惲亦不可復得。不僅中國畫為然,中國舊詩也是一樣,當代能詩的并無幾人,像“海藏樓”那樣的作品已不多得,其他更無論矣。中國舊戲又何嘗不然?老成凋謝,瓦釜雷鳴!大概這些藝術的衰落,由于人才的凋零,而人才之所以不盛,則由于“有閑階級”的式微。藝術是“閑”的結果。人在有閑的時候才得下功夫苦苦鉆研,才能有成就。如果大家都忙著衣食,忙著名利,忙著追求現代的專門知識,用毛筆的機會根本就不多,怎能產生畫家?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客觀環境固然可以決定一種藝術的盛衰,但客觀環境也不是硬邦邦的一點都不受人為的力量的影響。現在西洋文化進來了,我們的社會變動了,士大夫階級沒落了,這是大勢所趨,無可挽回的事。可是如果有一批愛好藝術的道地的中國人有意不使國畫成為絕響,在這急遽變化的社會潮流當中,劃出一部分力量投在有閑的生活里,似乎也未嘗不可培養出一些好的作品。即以西洋畫為例,那也是很需要多年修養的,但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度里,并不曾絕跡。如果毛筆墨紙的來源斷絕,中國畫家就滅亡。否則中國畫的前途雖然暗淡,只要有人肯下功夫,一時尚不至于完全消滅。不過,從前文人畫的全盛時代的情況,當然是永遠不會再有的了。
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 作者簡介
李長之,原名李長治,生于山東利津,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李長之畢業于清華大學,師從張東蓀、金岳霖、馮友蘭。著作有《孔子的故事》《魯迅批判》《苦霧集》《夢雨集》《陶淵明傳論》《中國文學史略稿》《李白》《迎中國的文藝復興》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