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27006
- 條形碼:9787569027006 ; 978-7-5690-270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稿以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為研究出發點。分別從語音、表象和意義三個方面對“十七年文學”時期、先鋒文學時期、網絡文學時期的語言的變遷做了詳細研究。內容包括: 語言與文學 ; 現代文學的語言傳統等。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目錄
**章 語言與文學
第二章 現代文學的語言傳統
第三章 中國當代文學的學科命名、特質及分期
**節 當代文學的學科命名
第二節 當代文學的特質及分期
第四章 “十七年文學”語言的概念化
**節 “十七年文學”的創作背景
第二節 “十七年文學”創作規范的模式化
第三節 “十七年文學”語言概念化的表現
第四節 “十七年文學”的矛盾性
第五章 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
**節 先鋒、先鋒派及其先鋒文學
第二節 先鋒文學的語言觀
第三節 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
第四節 先鋒文學的傳承與變異
第六章 網絡文學語言的狂歡化
**節 網絡文學的內涵與特質
第二節 網絡文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第四節 網絡文學語言的狂歡化
第五節 網絡小說語言的弊病及其糾正策略
參考資料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節選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文學傳統通常指的是在過去和現在的作品之間存在的一種寬泛的、不完整的和不斷變化的一致性,它是充滿彈性的動態結構。文學語言是這種動態結構中較為重要和穩定的因素。愛德華·希爾斯在談到傳統為天下型作家提供文化資源時就說:“這些資源首先是語言,其次是與之接觸的特定作品所代表的體裁和體現出來的范型。”①文學語言在文學傳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首先源于其本質屬性。語言作為符號,必不可少地具備符號所固有的追隨性和合群性,符號的無限被使用、被重復使每個符號中都隱藏著一個“固定型式”。這種“固定型式”指的是能指與所指的約定俗成的對應性以及語式、語法的固定形態。因而文學語言本身在使用之前就不可能空無一物,任意由人填充。它匯集了民族的傳統思想和習慣,它積累著一種不可避免地對歷史的記憶,它是各種聲音的交錯地帶,而且這一切甚至是沒被意識到的。因而,人只能在他無法左右的詞語形式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此外,傳統經由語詞的沉積、意象的反復沿用以及語法的穩固性,呈現為某一歷史時間段特定的文學語言結構,它為當下的寫作構成了一種生態環境與背景。這一背景包含有普遍性的支配力量。作為一種歷史行為的寫作,以及作為具體時空下的語言活動,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而言,文學語言都逃不脫這種普遍性的影響和滲透。 中國現代文學所處的特殊情境使得其語言與文學傳統的關聯尤為明顯。特定時期內社會政治文化的不斷變動,文學創作內部的觀念、內容形式,以及外部關于文學性質、價值的界定等,都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中,而文學語言的篩選和積淀則成為相對穩定的東西。可以說,中國現代文學傳統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所確立的語言體系,包括文學創作所依托的語言資源、語言策略和語言觀念,以及由之而來的語言結構、語法、詞匯,等等。 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作為思想革命,它倡導“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作為文學革命,它倡導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廢文言而興現代白話就是其文學革命的主要成果。 ……
中國當代文學語言的變遷 作者簡介
汪雙英,女,1979年出生,湖北孝感人。2006年畢業于湖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就職于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