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34855
- 條形碼:9787122334855 ; 978-7-122-334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 本書特色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主要介紹了各類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并結合相關疾病闡述了其臨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抗原抗體反應及免疫分子檢測技術,細胞免疫學檢測技術,基于蛋白和組織學等層面的不同分子免疫學檢測技術,基因相關的免疫學檢測技術,結合當前全新生物信息學的免疫學交叉學科技術的發展,基于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增殖病感染及傳染性疾病、血液病、遺傳病、腫瘤、生殖免疫學和超敏反應免疫學臨床診治的相應免疫學檢測技術。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供高等院校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和病理科等專業本科學生、相關專業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還可供從事臨床免疫檢驗技術人員和實驗人員、從事臨床醫學、衛生檢驗工作的科研人員閱讀。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 內容簡介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的編寫團隊來自于一線高校教師、一線臨床人員以及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團隊理論基礎扎實,臨床實踐經驗豐富,較好地保證了圖書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統一。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 目錄
**章抗原抗體反應及免疫分子檢測技術2
**節凝集反應2
一、直接凝集反應2
二、間接凝集反應3
三、抗球蛋白試驗3
第二節沉淀反應4
一、免疫濁度測定4
二、免疫電泳技術5
第三節免疫標記技術7
一、酶免疫技術7
二、熒光免疫技術9
三、膠體金免疫技術10
四、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12
五、放射免疫技術13
第四節免疫球蛋白、循環免疫復合物與補體檢測技術13
一、免疫球蛋白檢測技術13
二、循環免疫復合物檢測技術17
三、補體檢測技術17
第五節細胞因子及其受體與黏附分子的檢測技術19
一、細胞因子及其受體檢測技術19
二、黏附分子的檢測技術23
第二章細胞免疫學檢測技術25
**節免疫細胞分離技術25
一、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分離提取25
二、免疫細胞的分離提取25
第二節免疫細胞及其功能檢測技術26
一、淋巴細胞及其亞群的數量檢測26
二、淋巴細胞功能檢測27
三、吞噬細胞功能檢測30
第三章分子免疫學檢測技術32
**節免疫沉淀技術32
一、概述32
二、免疫沉淀的關鍵技術33
三、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技術34
第二節免疫印跡技術36
一、概述36
二、免疫印跡的關鍵技術36
第三節酶聯免疫斑點技術37
一、概述37
二、酶聯免疫斑點的關鍵技術37
第四節免疫組織化學技術39
一、概述39
二、免疫組織化學的關鍵技術40
三、免疫熒光組化技術44
四、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45
第五節蛋白質芯片技術46
一、概述46
二、蛋白質芯片的關鍵技術47
三、蛋白質芯片技術的應用48
第四章免疫學基因檢測技術50
**節免疫PCR技術50
一、概述50
二、免疫PCR關鍵技術51
第二節細胞因子基因組DNA或mRNA的檢測53
一、G顯帶染色體核型分析53
二、FISH檢測54
三、P Array(CytoScan 750K)檢測54
四、下一代測序54
第三節BCR及TCR基因重排分析54
第四節HLA等位基因分型及抗HLA抗體檢測技術55
一、HLA基因分型的主要方法55
二、抗-HLA抗體檢測技術56
三、HLA 檢測的臨床應用56
第五節表觀遺傳學在免疫學中的應用57
一、表觀遺傳學的相關分子機制58
二、表觀遺傳與機體免疫系統60
第五章交叉免疫學檢測技術62
**節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研究技術62
一、酵母雙雜交技術62
二、噬菌體展示技術62
三、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63
四、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63
五、抗體與蛋白質陣列63
六、免疫共沉淀技術63
七、GST Pull-down技術64
八、Far-Western blot法64
九、生物信息學手段64
第二節生物信息學技術在免疫學中的應用65
一、免疫學常用數據庫65
二、免疫生物信息學數據庫的應用67
第二篇免疫學檢測技術的臨床應用
第六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70
**節疾病概述70
一、自身耐受與自身免疫70
二、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70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類71
四、常見的自身免疫病71
第二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自身抗體及檢測73
一、臨床常見自身抗體73
二、器官/組織自身免疫性相關性自身抗體76
第七章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79
**節疾病概述79
一、病因79
二、主要臨床表現80
三、分類81
第二節原發性特異性免疫缺陷的檢測84
一、免疫球蛋白(Ig)檢測84
二、細胞因子檢測85
三、淋巴細胞及亞群計數85
四、自然殺傷(NK)細胞免疫檢測86
五、T淋巴細胞功能檢測86
第三節原發性非特異性免疫缺陷的檢測86
一、吞噬細胞缺陷檢測86
二、補體缺陷檢測87
第四節獲得性免疫缺陷的檢測88
一、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88
二、HIV蛋白的檢測88
第八章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89
**節疾病概述89
一、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分類89
二、常見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90
第二節免疫球蛋白異常增生的常用免疫學檢測94
一、血清蛋白區帶電泳94
二、免疫電泳94
三、免疫選擇電泳95
四、免疫固定電泳95
五、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95
六、其他檢測方法96
第九章感染及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97
**節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97
一、流感病毒感染97
二、輪狀病毒感染97
三、肝炎病毒感染97
四、SARS病毒感染100
第二節性傳播疾病的免疫學檢測100
一、梅毒100
二、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101
三、艾滋病102
第三節宮內感染的免疫學檢測102
一、風疹病毒抗體檢測102
二、巨細胞病毒抗原及抗體檢測103
三、單純皰疹病毒抗原及抗體檢測103
四、弓形蟲抗原及抗體檢測103
第四節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103
一、傷寒、副傷寒103
二、立克次體病104
三、鏈球菌感染104
四、肺炎支原體感染105
五、結核分枝桿菌感染105
六、嗜肺軍團菌感染105
七、侵襲性真菌感染105
第五節非特異性感染標志物的免疫學檢測106
一、C反應蛋白106
二、降鈣素原106
三、白細胞介素6107
四、可溶性髓系細胞表達觸發受體-1107
五、腎上腺髓質素107
六、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107
七、可溶性CD14亞型108
八、脂多糖結合蛋白108
第十章血液病的免疫學檢測109
**節白血病的免疫學分型109
一、白血病的免疫學分型基礎109
二、白血病免疫學分型的主要技術類型111
三、急性白血病免疫學分型112
四、慢性成熟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學分型114
第二節紅細胞相關檢測115
一、非免疫性紅細胞病的檢測115
二、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檢測115
三、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檢測116
第三節凝血及纖溶系統檢測117
一、血小板免疫相關檢測117
二、凝血因子抗原檢測118
三、抗凝蛋白抗原檢測120
四、纖溶因子抗原檢測121
五、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標志物檢測122
第十一章HLA相關性遺傳病的免疫學檢測124
**節HLA與醫學的關系124
一、HLA 在醫學中的應用124
二、HLA分型方法125
第二節HLA-B27的分型方法125
一、微量細胞毒試驗126
二、酶聯免疫分析126
三、流式細胞分析126
四、PCR-SSP檢測126
第十二章腫瘤的免疫學檢測127
**節腫瘤抗原127
一、腫瘤抗原的分類127
二、機體抗腫瘤免疫機制128
三、腫瘤標志物128
第二節蛋白類腫瘤標志物檢測129
一、胚胎抗原類腫瘤標志物129
二、組織多肽抗原129
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130
四、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130
五、鐵蛋白130
六、β2-微球蛋白130
七、細胞角蛋白131
第三節糖脂類腫瘤標志物檢測131
一、糖鏈抗原19-9131
二、糖鏈抗原125131
三、糖鏈抗原15-3131
四、糖鏈抗原50132
五、癌抗原72-4132
六、糖鏈抗原242132
第四節酶類腫瘤標志物檢測132
一、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132
二、α-L-巖藻糖苷酶133
三、酸性磷酸酶133
四、堿性磷酸酶133
第五節激素類腫瘤標志物檢測134
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34
二、降鈣素134
第六節腫瘤標志物檢測的注意事項134
一、標本采集注意事項134
二、檢測方法和試劑對檢測結果的影響134
三、腫瘤標志物檢測的干擾因素134
四、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135
五、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狀態的檢測及臨床意義136
第七節腫瘤的免疫學干預136
一、腫瘤細胞逃避機體免疫攻擊的主要機制136
二、提高機體抗瘤免疫效應的主要途徑136
三、腫瘤免疫學干預臨床策略136
第十三章生殖免疫學檢測142
**節不孕不育與自身免疫142
一、疾病概述142
二、因素篩查143
第二節不孕不育相關自身抗體的檢測144
一、抗精子抗體144
二、人精漿免疫抑制因子144
三、抗磷脂抗體144
四、抗透明帶抗體145
五、抗子宮內膜抗體145
六、抗卵巢抗體145
七、抗滋養細胞膜抗原的抗體145
八、抗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抗體146
第三節染色體異常出生缺陷免疫學檢測146
一、染色體異常出生缺陷的篩查146
二、染色體異常出生缺陷性疾病的檢查147
三、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篩查148
第十四章超敏反應的免疫學檢測150
**節Ⅰ型超敏反應150
一、總IgE檢測150
二、特異性IgE抗體檢測151
三、組胺釋放試驗152
四、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152
五、皮膚試驗152
六、激發試驗154
第二節Ⅱ和Ⅲ型超敏反應155
第三節Ⅳ型超敏反應155
一、淋巴細胞轉化試驗155
二、巨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155
三、結核菌素試驗155
四、斑貼試驗156
參考文獻157
醫學免疫學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 作者簡介
丁軍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北京市中醫研究所,研究員,丁軍穎,(1977— ),醫學免疫學博士,基礎醫學博士后,副研究員。外文雜志Journal of Disease and Global Health的審稿人;中文期刊《醫學研究雜志》和《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的審稿專家。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第二屆中醫檢驗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從事感染免疫學基礎研究工作10余年,先后獨立完成河北省自然基金資助項目“三種不同IL-15基因轉染對NCI-H446細胞免疫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丁型肝炎新型診斷方法的建立”;作為主要參與人,帶領7人組團隊完成國家863課題“中國人乳頭瘤病毒優勢流行株多價預防性疫苗的研究”的子課題。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