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3547
- 條形碼:9787521203547 ; 978-7-5212-0354-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本書特色
叢書所收文章大體可分五類,即作家生平研究、經典作品研究、文學流派與思潮研究、文獻史料研究、作品(版本)傳播與接受研究。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現代文學研究界動態和研究成果。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內容簡介
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主編的學術研究刊物《經典作家研究專刊》,實現與學術界的良性互動,更新新文學研究內容、方式與方法,面向社會大眾普及新文學經典作家與作品,展現文學館人風貌及學術體系對文學研究的貢獻。專刊每月一期,每期研究一位經典作家或一個文學思潮、流派。現將專刊所發文章精選篇目以《現代作家研究》為名結集出版,方便大家閱讀和珍藏。叢書以年份為卷次,每年一卷,此為2016年卷。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目錄
目錄
嚴文井
鐵 凝 在嚴文井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001
高洪波 走在童話的路上 008
束沛德 我的引路人 012
崔道怡 給人溫暖、詩意和美 014
金 波 詩意、哲思和游戲精神 016
林東海 小溪流的歌 018
竹 林 我的導師嚴文井 026
嚴欣久 從散文駛進童話的港灣 031
桫 欏 嚴文井小說再認識 038
張元珂 《山寺暮》的版本形態與版本價值 045
文 協
皇甫云霞 從未知何之的“‘文協’‘全家福’”談起 050
宋 嵩 日記中的“作家戰地訪問團” 059
楊洪承 “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緣起及意義 066
蘇 鵬 文學史視野中的“文協” 073
許建輝 “文協”“筆征”成果一瞥 079
劉進軍 老舍先生與“文協” 086
張恨水
崔慶蕾 張恨水《啼笑因緣》的版本形態與傳播效果 093
謝家順 張恨水小說傳播的隱性要素 100
蘇 鵬 張恨水小說創作中的“傳統”與“現代” 106
陳夫龍 張恨水的俠文化觀 112
任相梅 國如用我何妨死? 119
胡 適
李 壯 詩人胡適的“憤怒”與“無聊” 126
劉東方 五四時期胡適的現代散文文體理論 131
劉大先 偶像的余暉 137
王清輝 胡適做小說考證的個人因素 142
張元珂 《嘗試集》的版本譜系 147
柏 楊
竇金龍 個體的歷史 豐富的記憶 153
崔慶蕾 柏楊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 158
張清芳 柏楊小說的藝術成就 167
張元珂 《丑陋的中國人》的版本與接受 174
許建輝 話說“柏楊文庫” 180
陳白塵
李 莉 陳白塵戲劇創作中民間資源之利用與
時代精神之彰顯 190
逯 艷 “黑色幽默”與“烏托邦” 197
陳 寧 一個清醒者的記錄與追憶 203
宋 嵩 《宋景詩》及其衍生文本的創作 210
張 丹 漫說陳白塵致沙汀的一封信 216
胡 風
王大鵬 本土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的文化“戰士” 222
孫 謙 孤倔的堅守與超越 229
段永建 胡風“編輯”的三個向度 235
張立群 舊體詩詞創作與胡風的心態 241
崔慶蕾 胡風《肉體殘廢了,心沒有殘廢……》
手稿 248
許建輝 胡風與姚雪垠的舊案一樁 253
郭澄清
朱德發 精心營造小說藝術王國 261
陳夫龍 《大刀記》的俠文化解讀 272
房 偉 王 偉 《大刀記》的版本傳播 278
楊守森 重讀郭澄清 283
梁秋川 浩然與郭澄清 289
何其芳
馬春光 論何其芳詩歌的時間想象 294
趙思運 何其芳奔赴延安的發生學探析 302
熊 輝 詩歌翻譯:何其芳“文革”期間的
替代性創作方式 308
崔慶蕾 何其芳詩集《夜歌》手稿、版本及其他 312
楊華麗 何其芳《還鄉雜記》的三個版本 319
鄭振鐸
劉啟濤 肝膽文章,一生皆為文學事 325
蘇 鵬 純樸率真的人文書寫 332
尹培麗 “愛書成魔”的圖書館學家 339
王 雪 民間在前 文學在后 345
潘 穎 鄭振鐸與中國現代兒童文學 351
徐志摩
張云鵬 徐志摩的故鄉情懷 357
張元珂 徐志摩著譯版本瑣談 365
饒秋曄 徐志摩新詩的抒情傳統 376
子 儀 情迷英倫 383
趙 依 徐志摩愛情詩與“卡農”之漫談 393
李劼人
桑 媛 李劼人:中國現代作家的獨特存在 397
周 文 李劼人與郭沫若筆下的袍哥形象散論 403
張元珂 李劼人著譯版本瑣談三則 408
胡 嘉 李劼人致巴金信札兩封 414
謝天開 李劼人與“少年中國學會”的丙班同學 418
后 記 431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節選
在嚴文井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鐵 凝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之際,紀念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編輯出版家嚴文井先生誕辰100周年,共同緬懷嚴文井先生對中國文學事業做出的貢獻,這是對嚴文井先生的文學貢獻表達敬意的*好方式。 嚴文井先生191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個教師家庭。1935年春到北平圖書館當館員,從那時起開始用“嚴文井”這個名字發表作品,并出版了**本散文集《山寺暮》。七七事變后,嚴文井離開北平回到武昌,又輾轉到達西安,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奔赴延安,投身中華民族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1938年5月,他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至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文藝小組從事創作,后調任魯藝文學系任教,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在教學之余始終堅持寫作,出版了他的**部童話集《南南同胡子伯伯》和長篇小說《一個人的煩惱》。1942年5月,嚴文井先生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聽取了毛澤東主席做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并自覺以講話精神指導他的工作與創作。1945年9月抗戰勝利后到達東北任《東北日報》副總編,并積極深入東北農村,反映土地改革,寫出了報告文學《一個農民的真實故事》。繁重的新聞工作之余,他仍始終堅持文學創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創作了著名童話《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1951年春,嚴文井先生調入北京,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后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代理秘書長,1952年參與了中國作家協會的籌備工作,先后任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作家出版社社長、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于此,嚴文井先生在多個文化崗位上,為新中國文學事業的建立與發展做了大量富有開拓性的工作,直至1983年卸任。 不管嚴文井先生在哪個崗位,做何種工作,都有一個主線,這個主線,就是切實踏實地為文學貢獻,為人民服務。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嚴文井先生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也是豐富的一生,充實的一生。 首先,嚴文井先生是一位文學大家,其創作成果斐然,廣受讀者喜愛。嚴文井先生的創作有著豐富的學識素養作基奠,更有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為深厚根底。他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大自然,愛幻想,愛讀書。生活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的童年并不快樂,卻沒有消磨掉他對生活的熱愛,為什么,他曾表示過因為有童話相伴,那些世界著名的童話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番美好,他要把這份對美的認識、對光明的向往,帶給未來的孩子們。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愿意傾盡所有心力,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在開始創作之初,嚴文井即敏銳地覺察到為兒童寫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當魯迅先生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喚醒大眾后,接下來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教孩子”,要讓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具備時代所要求于他們的那些高貴的精神品質、豐富的思想和知識,要他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然而,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真正抵達孩子們的心靈,為他們所理解、所接受?小時候讀過的《安徒生童話》曾經為嚴文井童年的心靈帶來多少慰藉,兒時的閱讀體驗使嚴文井相信童話在架設通往孩童心靈世界的橋梁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正是這種神圣的使命感使嚴文井先生開始了中國新童話的寫作。新中國成立之后,嚴文井先生以“中國的未來在要求我們加倍工作”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關注新中國少年兒童的心靈成長,創作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驕傲的小貓》《小溪流的歌》《南風的話》《唐小西在下一次開船港》等在中國新童話寓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優秀作品,獲得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和歡迎。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學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嚴文井青春煥發,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寫作,創作了一批反映新時代風貌的童話和寓言,《南風的話》《歌孩》《浮云》《“歪腦袋”木頭樁》《春夏秋冬》《不泄氣的貓姑娘》《沼澤里的故事》等,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新時期培育新一代貢獻了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嚴文井童話寓言集》,198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僅收入了他的代表作,也收錄了他多年來關于童話寓言創作、兒童文學創作與發展的理論文章。這部合集展示了嚴文井40多年來在兒童文學方面,特別是童話寓言上的寫作成果和心得,是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收獲。 在嚴文井先生心中,為兒童寫作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他總是從時代的高度、大局的要求來構思,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種大氣而高遠的氣象。他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們高尚的品格,作品中那些積極的、兒童式的幻想,不僅符合兒童的特點和情趣,而且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富有深刻的思想含義。對待孩子,他主張平等、尊重。他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兒童的行為和心理,學習他們的語言方式,了解他們眼里看到的世界,找到與他們對話的路徑。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感到自在而快樂。他認為童話是天然地存在于兒童心中的。“童話作者不寫,童話卻仍然要產生,而且天天產生,處處產生。”他把“四歲或五歲孩子對著玩具的自言自語”“到了動物園里,又是那么一堆‘鳥言獸語’”等看作“未完成的童話”或是“童話的萌芽”,“由于孩子們的需要,世界上已經產生了,正在產生著,而且還是繼續產生許多這樣的童話”。作家要做的,就是“抓住我們時代的特點,我們孩子的特點,新的生活帶來新的主題,寫出新的童話來”。由此,作為一個作家,他非常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重視語言的優美和意境的創造。他把童話看作“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詩體”。他要把人生哲理、高尚的品格等教育意義用兒童喜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還要注入美的素質,讓閱讀成為美的享受。 他的《唐小西在下一次開船港》正是在這樣一種創作理念下產生的優秀作品。這部發表于1957年的中篇童話,一面世即獲得廣泛贊譽,先后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影響呢?因為這部作品把教育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統一起來。作品構思新奇大膽,以有趣、易懂又印象深刻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時間的寶貴。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讀這篇童話時的感受。調皮的唐小西愛玩兒,沒有時間觀念幾乎是孩子們共有的通病。小時候不覺得時間的寶貴,只覺得大人們總是在催促我們。這篇童話沒有像平時大人們教育我們一樣,說你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而是順應我們的心思,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不會被時間催著趕著的世界。但“下一次開船”港總是在等“下一次”,結果就是船不動,水不流,花不開,什么事也做不了。我們終于明白,沒有了時間,也就沒有了所有的事物。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抓緊去做,不要總是拖拖拉拉地等著“下一次”。作家告訴我們只有當“下一次”變成了“這一次”時,“下一次開船”港才能變成有趣的“故事港”。一切從“這次”做起。這樣一個寓教于樂的故事,孩子們怎么能不喜歡?孩子怎么可能產生抵觸心理?嚴文井先生就是這樣將他寄希望于孩子應具有的品質通過美好的藝術形式的表達而順利地為孩子們所理解和接受。 嚴文井先生不僅創作童話,還寫了許多創作心得與理論。他的《泛論童話》《童話漫談》等文章對童話的本質和特征、童話的創作規律和發展規律,童話的美育和教育作用,以及童話的欣賞和批評等都做了系統的論述,至今讀來,我們仍為其精到的見解而折服。像嚴文井先生這樣,既有創作實踐,又能從實踐中找到規律,從而進一步指導實踐的作家是不多的,為我們的文學創作研究提供了范例。 嚴文井先生的作品不獨童話,還囊括了散文、小說、報告文學,但在讀者中影響*大、成就*高的還是寓言和童話。他的童話、寓言,多次獲得全國大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連環畫,成為兒童文學的經典讀本,并被譯為英、德、俄、印度等多種文字出版,豐富了世界兒童文學的成就,他的童話和對童話的理論探索,為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與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并影響著新中國一代代讀者的人格成長,嚴文井先生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作品在今天仍然發揮著培養“未來的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巨大作用。 同時,嚴文井作為文化戰線上的杰出領導,更是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樹立了楷模。嚴文井先生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全國委員,曾任國家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理事會理事,及中國筆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如此多的社會職務占去他很多的時間,但他始終不放棄創作,在自己創作的同時,還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組織、團結作家們多創作,創作好。他在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近20年中,努力貫徹黨的文學出版方針,對出版社機構的設置、規劃的制訂、編輯隊伍的建設、選題開拓、生產管理、團結著譯者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70年代初期,他在任黨委書記期間,就經常深入各部門,聽取群眾意見,排除極“左”思潮的干擾,逐步恢復出版社的業務。“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他更是團結社領導班子,撥亂反正,積極支持人文社在京召開中長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促進了作家解放思想,對新時期文學創作的繁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79年,為解決因“文革”造成的書荒,人文社集中推出49種中外古今名著,《魯迅全集》(1981年版)就是他*早著手抓的一個重大項目,這些圖書的出版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被譽為新時期文學出版事業的先聲。之后,他又打破出版社只出書、不辦刊的陳規,創辦大型文學季刊《新文學史料》、文學理論叢刊《新文學論叢》、文學雙月刊《當代》多種刊物和普及性讀物《文學故事報》,并親任《當代》主編。這些開創性的工作,不僅為新時期文學的發展繁榮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而且從歷史上看,其保存現代文學的珍貴史料與普及文學的基礎知識并重的工作,也為新時期文學創作的發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嚴文井在團結老作家創作,發現和鼓勵青年作家創新方面,更是為我們做出了典范。他在擔任《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期間,專門成立編輯組處理自然來稿,從中發現和幫助新人,他不懷狹隘門戶之見及偏見,同時對作品質量又堅持嚴格把關,決不降格以求,這就使得嚴文井先生那個時候的《人民文學》,既有中國新老作家各種題材、體裁的新作,又有研究中國《詩經》、晚周帛畫、古典文學、梁祝故事等的專家論文;還向讀者介紹每年推選的世界文化名人,如法國古典作家拉伯雷、英國小說家菲爾丁、古巴詩人何塞·馬蒂、俄國作家契訶夫等,刊登他們的照片及作品。就連供讀者欣賞的單頁插圖也豐富多彩,既有當代中國畫家的國畫、油畫、速寫等新作,又有古代名畫,還有外國繪畫大師如倫勃朗等人的畫作,這些承繼傳統,又致力創新的舉措,使《人民文學》發表的作品在讀者心目中始終帶有某種“示范性”,為培養中國文學生力軍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嚴文井先生是以身作則、堅持原則的好領導,也是大家的良師益友,而這一切都源于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黨的文學事業的忠誠。作為一位文學組織工作方面的領導,他的很多做人做事的理念,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近,中央又出臺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總書記說: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他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文學作品中,用栩栩如生的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嚴文井先生的一些作品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效果,他把時代所要求的重要品質融入童話寓言中,作為新中國童話的開創者與奠基者,他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進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為兒童文學出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兒童文學創作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我國現有4億多兒童,擁有世界上規模*大的兒童文學市場,從父母到孩子,從學校到家庭,對兒童文學閱讀都有著旺盛的需求,中國的兒童文學、中國文學都正處于一個迅猛發展的黃金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文學如何體現中國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美好心靈?中國文學面對市場的誘惑,如何堅持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力戒浮躁,精益求精?面對時代的巨大變革,中國作家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對廣大讀者的熱切期待和人們生活方式、文學傳播方式的變化,中國文學如何銳意創新,切實提高原創能力?文學評論如何堅持“說真話、講道理”,更好地引導創作和閱讀?這些都是擺在每一位文學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課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并切實做出回答。 嚴文井先生離開我們10年了,但他的作品替他做出了回答。我們紀念這位大師級的文學家,講述他生前的故事,總結和研討他的創作,其目的,也正是想從老一輩文學家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做好 時代和人民要我們這一代文學工作者做的答卷。我想,做好這個答卷,讓讀者滿意,讓人民滿意,這才是今天我們對嚴文井先生*好的紀念。
現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作者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館是重點文化單位,是目前世界大的文學博物館。這里主要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文學成就,是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陣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