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信州文史第一輯人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7349
- 條形碼:9787520507349 ; 978-7-5205-073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州文史第一輯人物 本書特色
繆紅芳主編的《信州文史(第1輯人物)》是信州文史叢書的創刊號人物專輯,以信州人物為創刊號,收集整理了唐宋以來在信州出生、生活的歷史人物以及任職官員傳記考述。他們中,既有生于斯或居于斯的往哲先賢陸羽、辛棄疾、婁諒、楊時喬等,又有過往于信州的文人墨客朱熹、曾幾、朱彝尊等,也有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知名人士張恨水、王克敵、姚金娜等,他們在信州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與他們共嘗酸甜苦辣,共歷人生沉浮,共覓人生真諦,共閱世間冷暖。
信州文史第一輯人物 內容簡介
《信州文史(第1輯 人物)》主要收錄自唐代設信州以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過的歷史名人,為更好體現“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原則,也收錄了部分近現代名人。由于時空變化,涉及部分歷史人物的區劃問題,希望廣大讀者不違“學術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的故訓,觸摸有溫度的歷史細節,把著力點落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汲取歷史進程中的經驗和智慧,以此增強文化自信。
信州文史第一輯人物 目錄
茶圣陸羽及其在信州的茶務活動
朱熹與辛棄疾交游考論
辛棄疾信州寺廟游觀考述
曾幾信州生活研究
信州文壇盟主韓元吉
辛棄疾與信州帶湖
宋狀元徐元杰悲壯的一生
宋朝名臣余堯弼
婁諒與他的家族
明代大學士鄭以偉
黃道周廣信抗清及殉節考
【信州職官】
唐代至今廟祀的信州刺史劉太真
剛直不阿的信州知州王自中
寧死不屈的伯顏不花的斤
——元朝信州達魯花赤
清正廉潔風范永存
——記上饒地委書記黃永輝
兩袖清風只為民
——懷念我的父親李明
【信州藝苑】
從信州走向文壇
——張恨水生平與創作道路
思致雋逸綿密郁勃
——信州文人畫家黃起鳳
畫品當須人品立畫意還憑詩意傳
——饒草榮先生及其書畫藝術
憶霜紅老人
憶恩師胡潤芝先生
我的父親黃永勇
上饒民歌演唱家——姚金娜
【信州理學】
朱子信州門生陳文蔚
楊時喬理學思想淺探
【信州學術】
程兆熊與信江農專的創辦
明人夏言與稼軒詞比較芻議
——以夏辛二人退居信州所作詞為中心
信州風物好,倦旅亦開顏
——朱彝尊游信州詩作考略
后記
信州文史第一輯人物 節選
《信州文史(第1輯 人物)》: 一、夏言其人及其瓣香蘇辛詞人 夏言(1482-1548年),字公謹,號桂洲,謚文愍,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嘉靖間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兩度位居首輔。坐議收河套,棄市。《干頃堂書目》卷二十二載:“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賜閑堂集》十卷;又《應制集》四卷;又《桂洲詞》一卷。”夏氏以大禮議驟貴,不數年而位極人臣,嘉靖十五年(1536)閏十二月入閣。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帝使嚴嵩陳言之罪,暴其之短,并怒斥日:“朕不早朝,言亦不入閣,軍國重事,取裁私家。王言要密,視等戲玩。”七月遂革職,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復召,其問退居上饒凡三年有奇。 夏言南歸后遂家于白鷗園。《明實錄·世宗實錄》卷一六八云:“嘉靖十三年(1534)十月……禮部尚書夏言請乞有司為建書院、樓堂于里中,以藏御制宸翰及所賜書籍,并乞名額。上從之。書院名忠禮、堂名瓊恩、樓名寶澤,令有司繕造,工部給扁。”此即白鷗園之所由來。貴溪自唐乾元元年(758)設信州始便為信州(明清為廣信府)屬縣,此間所謂“里中”,實指郡城上饒。而稼軒隱居之帶湖即在上饒城郊,瓢泉則在信州鉛山縣到治所上饒之間的官道附近。從空間而言,夏言居西郊白鷗園賜第,稼軒居北郊帶湖,相去不過三四華里之遙。 李浩先生指出“不同時期的作者在同樣的地域空間中生存并創作”,他們對同一客體世界的一再吟詠、描述,抒發感慨會積淀成特殊的文化巖層。而在上饒的文化巖層中,宋明兩朝無疑有*厚重的遺存。宋朝以前,上饒的人文環境相對處于劣勢,本土文人僅有王貞白,流寓者亦唯陸羽、閻立本等寥寥數人可稱。中原板蕩,宋室播遷,上饒以未遭兵火和優越的經濟、自然、交通條件成為中原文人南遷寄寓的絕佳選擇之一。宋人話本《碾玉觀音》述及崔寧攜璩秀秀逃離杭州后便想去信州投靠幾位玉作友人,后又以往來杭州、信州的人多,擔心為人識破而再逃去潭州。此雖小說,但必有一定的現實依據。以此觀之,上饒彼時之經濟是較發達的,否則不會有幾位玉作匠人同時開店;且交通條件極佳,往返杭州、潭州的通道順暢,與杭州人員往來頻繁。錢建狀先生指出“呂本中、韓元吉、曾幾等著名文人定居于此(按:指信州)的就有6家。而定居于兩湖的士人總共也不過8家”,辛棄疾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明一朝,江西堪稱文獻名區,舉進士數居于全同第三,僅次于汀浙。而廣信府以198名進土居江西十三府第五,邱進春先生《明代江西進士考證》稱“(廣信府舉進士數)弘治、正德問一度躍居第二,僅次于吉安府”。嘉靖一朝江西籍閣臣共4人,而廣信府有其二且均居首輔(鉛山費宏、貴溪夏言),夏言正是本期信州士人的杰出代表。從文學創作上看,稼軒自不必說,夏言亦長于詩文,在當朝頗有影響。鄒祗謨《遠志齋詞衷》引《虞山詩選》云:“夏貴溪喜為長短句,詩馀小令,草稿未削,已傳布都下,互相傳唱。”沈雄《古今詞話》引《柳塘詞話》所云略近。則從地域文壇的角度看,對二者的比較也確有必要。 而更重要的是,夏言在詩余創作上對蘇辛一派的接受。夏氏之豪放詞作,論者每以之方稼軒,這在文學創作的層面提供了二者的交集。王世貞云:“我明以詞名家者……夏文愍公謹*號雄爽,比之辛稼軒,覺少精思。”清人《歷代詞話》云“公謹之于幼安,猶宣武之似司空也。”雖然夏詞和稼軒詞一樣有多種風格,但多半還是取徑蘇辛天風海雨之作的豪放風格(當然,在后人眼中夏氏以婉約風格的詞作更工整,然其刻意學蘇辛之豪放風格作詞卻是顯見的)。數據或許是枯燥的,但有時卻比滿眼藻繪更具說服力。我們據《全明詞》《全明詞補編》統計其標明擬和蘇辛者,以窺其一斑。統計結果見下表。 有明一代擬和蘇軾者甚多,擬和稼軒在明代中期正嘉兩朝的絕對數量則并不大。極巧的是,夏言擬和蘇軾、辛棄疾詞均占正德、嘉靖期間擬和蘇辛詞的四分之一。而正嘉兩朝擬和稼軒詞者共有陳霆、陳鐸、夏言、楊慎等五人計十二闋。其中夏言和稼軒詞達三首,是當時和辛韻*多的詞人,且所選和詞作與當時情景極為契合。夏氏和稼軒詞如下:《水龍吟·次辛稼軒,賀未齋閣老霖雨堂落成》《水龍吟·夜宴未齋宅,賞坐上牡丹,再和辛稼軒》《沁園春.彭編修鳳過白鷗園,用辛稼軒韻》分別步稼軒《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韻》。前者乃壽人之作,所壽未齋乃嘉靖寵臣顧鼎臣。鼎臣年長,是以夏氏借稼軒壽韓元吉韻壽之。而后者為夏言初罷相,居白鷗園時作,借稼軒帶湖新居韻,有“三徑初通”的意味,大概也還有借稼軒言志的考量。凡此皆可見夏言瓣香蘇辛,難怪論者多以其風格類似稼軒,王國維即以“豪壯典麗”稱之。 ……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