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科普學術隨筆選(第3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0099193
- 條形碼:9787110099193 ; 978-7-110-099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普學術隨筆選(第3卷) 本書特色
《科普研究》《科普創作》兩大期刊聯手推出《科普學術隨筆選(第三卷)》,精選兩刊精品文章,除了史料整理的意義外,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無論是科普研究還是科普創作均是科普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科普創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科普學術隨筆選(第3卷) 內容簡介
《科普研究》《科普創作》兩大期刊聯手推出科普學術隨筆選,書稿收錄了《科普研究》五年來的數十篇研究論文,《科普創作》2017年復刊以來的評論佳作,讓人們以新的視角審讀這些思想和觀點,從學術研究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靈魂,選取這些文章的標準是內容的寬泛、視角的宏觀、思考的深度,這些文章由于發表的時間較近,除了史料整理的意義外,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無論是科普研究還是科普創作均是科普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科普創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科普學術隨筆選(第3卷) 目錄
讓孩子們讀好的科普書趙 彤
現代應用科學:成本、效用及客觀性周小兵
“死線抽繹”——傳播話語的兩極分化 朱效民
科學技術的人文內涵 湯壽根
行走在科學與藝術之間
——讀安娜帕福德的《植物的故事》劉 巍
漫話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與文化劉 鈍
科普圖書“再加工”的有益嘗試
——以《彩繪名著科普閱讀》和《閃電球探長》為例 胡 萍
在量子論劇場里賣雞蛋金崢華
放下情緒,聽院士談食品安全
——策劃輿情熱點科普書的體會 羅 浩 趙亞楠
“沉不下去的橡皮鴨”與科普工作者重任 孫 倩
還原論與整體論的協奏曲 王志芳 賀占哲
解讀哲學語境下的“植物龐貝城”何 琦 尹 雁 王 軍
優秀科普圖書是怎樣煉成的
——《科學的旅程》編輯、出版手記 陳 靜
目 錄
“搞笑諾貝爾獎”和《泡沫》的前世今生潘 濤
《相同與不同》的科普理念及其對中國科學家科普的啟發高衍超
歷史敘事的實驗:論《哥本哈根》中科學與人文的辯證
關系 胡宇齊 詹 琰
科學意識之呼喚與弘揚
——重讀《科學救國之夢》,兼慶中國科學社百年華誕卞毓麟
科學性是科學普及的靈魂劉嘉麒
推銷科學和消費科學 劉華杰
試論科普美學 湯壽根
一本把元素講活了的書
——《視覺之旅:神奇的化學元素》策劃手記 韋 毅
在人類活動的背景中思索科普創作張開遜
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鳥
——緬懷我的父親高士其高志其
青蒿抗瘧研究信息的早期傳播周 程
論科學理性與迷信行為王麗慧
我對科學文藝創作的反思金 濤
《醫學三字經》的科普內涵研究 楊 松 陳紅梅
從數學科普到數學教學改革 張景中
從“彈涂魚之爭”說起
——淺談如何正確認識科學童話的科學性張 沖
談科學漫畫的發展與傳播繆印堂
《三體》與《安德的游戲》宇宙觀比較 許玉婷
中國科技館事業的戰略思考張開遜
科學與科普
——從人類基因組計劃談起楊煥明
香中別有韻 靜待百花開
——論劉慈欣《三體》系列小說 徐彥利 王衛英
以古詩詞為載體普及物理學熊萬杰 郭子政 陳 娟
對中國特色科幻事業的一點思考吳 巖
魯迅的博物學情懷 金 濤
期待我國的“元科普”力作卞毓麟
左手科學,右手娛樂
——揭秘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陳 虎
記憶中的未來中國 黃 海
漫談古生物科普創作 馮偉民
科普學術隨筆選(第3卷) 作者簡介
謝小軍,男,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副編審,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研究》編輯部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與主要研究內容:科普期刊、科普資源、科普創作、科學文化。姚利芬,女,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方向:科普創作,科幻文學。參與課題:科普圖書出版狀況調查,公民科學素質讀本項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